浅析建筑防火设计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

时间:2022-06-25 12:20:14

浅析建筑防火设计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

摘要:近年来,一些新、改、扩建的建筑物发生火灾为数不少,损失巨大。究其原因,有客观管理上的原因,也有使用者主观上的原因。但是,建筑防火设计本身存在防御火灾能力先天不足,却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建筑防火设计是建筑防火的基础工作。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建筑防火安全就必须标本兼治,下功夫下力气,抓好建筑防火设计工作。本人就建筑防火设计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点肤浅看法,与大家商讨。

中图分类号: S762.3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防火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防火只需设备充足即可,与建筑本身布局无关现在大多建筑物都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其防火设计主要依靠消防设施,而未将建筑布局纳入防火考虑之中,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防火设施所处位置极易引起火灾,二是建筑间距小,火灾发生时会产生连锁反应。

(二)大量多层建筑防火只采取常规市政管道供水。对于设有室内消防给水的多层建筑,市政消防供水即可满足其出水压力,但市政供水服务区域比较大,容易发生故障,当其停水、发生故障或例行检修时,无法保证全天供水,存在潜在隐患。

(三)使用双出口消火栓可满足建筑物室内灭火。针对消防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室内至少应布置两支水枪,控火需能遍及任意角落”,因此,有些设计者取巧的采用了双出口消火栓,殊不知当遇到故障时,其两口均不出水,无备用设备,从而“弄巧成拙”。

(四)发生火灾时,电梯照常运行。电梯为我们平时的上下楼带来了便捷,一旦发生火灾,这些贯通楼层上下的快捷通道很可能在中途停止运转,将人困在其中;即使起火时电梯可以继续运转,但“烟囱效应”会使烟火扶摇直上,有封闭空间的电梯此时则成为一只“火笼”,加速人员伤亡。

(五)随意采用防火卷帘取代防火墙。现代化的商业建筑为求美观大方,多在特定楼层采用贯通无碍的“大厅”型风格,按规定,这种大范围的区域需要分割为若干个小的防火分区,一些商家“活用”规则,“防火墙”全部由“防火卷帘”替代。一旦发生火灾,只有卷帘落定才能真正“变身为防火墙”,而卷帘落下需要时间,且极易发生故障无法落下,这样就在无形中增加了隐患。

(六)“因地制宜”,将承重梁作为挡烟垂带。按照有关规定,走道及房间内设置排烟设施时,应从顶棚往下半米的距离划分出防烟分区。一些人“因地制宜”——依靠突出的承重梁作为天然的挡烟梁。然而,当“井”格内充满烟时会继续扩散至邻区,这种做法难以发挥挡烟功能。

二、建筑防火设计的完善措施

(一)屋盖系统的防火设计

(1)采用外包敷不燃材料做法。这种作法是指直接在钢屋架杆件上外包装饰性防火板材。屋架系统杆件纵横交错,外包板材在实际操作上有很大困难,效果既不经济也不美观。采用不燃板材保护钢结构屋盖系统是在钢屋盖下作一层可阻燃的吊顶,一般做法是在钢屋架下弦杆件上直接安装一层轻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件,板的下表面安装用防火材料制成的装饰面层。

(2)自动喷水系统和水冷却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对钢屋盖系统进行直接的保护,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水直接作用在钢材表面上起到对钢材的冷却作用。在钢结构屋盖体系的下部安装自动喷水管道系统,采用上喷式喷头,使水向钢屋盖的杆件均匀连续喷射,达到冷却钢材,保护屋盖的目的。大空间建筑的屋盖通常采用钢结构网架屋盖体系,结构杆件一般采用钢管杆件,而其结点通常采用球结点、焊接球结点或螺栓球结点。试想如果结构体系的杆件之间都是空心且相通的,向管内注入连续的水流,通过水流的冷却作用,使钢管降温,从而达到了保护钢构件,使得火灾时不会达到使构件软化变形的温度,也就保护了整个钢结构屋盖系统。

(二)防火墙防火分隔设计。

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基础上或钢筋混凝土的框架上。防火墙应截断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屋顶结构,且应高出非燃烧体屋面不小于40cm,高出燃烧体或难燃烧屋面不小于50cm。当建筑物的屋盖为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的非燃烧体时、高层工业建筑屋盖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时,防火墙可砌至屋面基层的底部,不高出屋面。防火墙中心距天窗端面的水平距离小于4m,且天窗端面为燃烧体时,应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设施。建筑物的外墙如为难燃烧体时,防火墙应突出难燃烧体墙的外表面40cm;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如装有耐火极限不低于0.9h的非燃烧体固定窗扇的采光窗,可不受距离的限制。设计防火墙时,应考虑防火墙一侧的屋架、梁、楼板等受到火灾的影响而破坏时,不致使防火墙倒塌。

(三)玻璃幕墙、防火玻璃隔断设计

(1)隔烟设计。

幕墙结构要达到隔烟的效果,首先是要密封性好。因此,采用开放式系统设计的明框幕墙与单元式幕墙结构不适合作为防火玻璃幕墙结构。与普通幕墙密封设计相比要注意两点:一是型材的内腔密封处理,普通幕墙设计时竖料是插接相通的,具有形成烟囱效应的可能。在防火玻璃幕墙设计时,一定要将空腔用难燃材料进行封堵。另一方面,要考虑火灾发生时幕墙的局部受热膨胀变形所带来的密封失效。因此在骨架的联接部位须采用腰形孔,密封材料的选用上采用弹性好且具有防火性能的密封胶等。

耐火完整性设计。

防火玻璃幕墙与防火隔断需完整、独立。为防止幕墙在火灾中垮塌,在骨架结构上要将它与之相连部分的幕墙完全分开,与主体结构充分固定,如采用常规幕墙的插接连接,着火时会由于非防火部分的倒塌而导致防火部分的失效。此外,防火玻璃幕墙与防火玻璃隔断结构要有较好的吸收热变形的能力。在设计时,连接部位采用长腰孔或其它预留变形位是细节上需考虑的关键问题。

人员疏散性能化设计。

目前,在许多消防安全性能评估中都采用了设置消防安全通道的办法。具体做法是,根据建筑的结构及防火分区的划分情况,采用防火墙、防火玻璃及防火卷帘分隔出一定宽度的区域,连接各防火分区及疏散出口,采取一定的防火措施和管理,将该区域作为人员安全逃生的临时避难场所。平时保证消防安全通道的畅通,禁止在通道内摆摊设点,严格控制可燃物摆放;在通道内设置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采用防火门进入通道,防火门设置的地点及数量根据防火分区的情况而定;对通道进行加压送风,防止烟气侵入。大空间的防火设计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问题,由于设计规范的相对滞后导致了大空间建筑防火设计与现行规范出现冲突和矛盾,致使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工程设计时造成困扰。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多方收集资料、数据及进行实验的基础上,尽早出台针对大空间建筑防火设计方面的国家消防技术标准,从而规范对这类建筑的防火设计,有效避免先天性火灾隐患的形成。

三、 结束语

建筑防火设计的进一步完善不仅能保证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还能够保证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随着建筑水平的提高和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建筑消防系统也应该随之建立健全,从而有效实现建筑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伟轩.对现代建筑防火设计发展动态的几点思考[J].安全,2008,(06).

[2]陈猛.浅谈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J].科技资讯,2009,(09).

[3]户芳玲.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探析[J].陕西建筑,2011,(08).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管理问题探究 下一篇:浅议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