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时间:2022-06-24 10:43:38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摘 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必定是学习的社会,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基本手段,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因此学习型组织理论将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学校对现代学校的发展尤为必要。本文就学习型组织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以及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必要性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 现状 必要性 学习型学校

社会发展速度愈来愈快,特别是人类进入知识社会以后,随着各种知识的不断推陈出新,社会变化发展的速度就更快了。学习型组织理论自诞生以来,在全球形成一股热潮,在中国也正迅速流行。在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下,教育领域发生了变化,教育变革、教育竞争、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也对学校组织提出了挑战,传统学校组织内部的弊端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因此,从各个方面来讲,将学校打造成学习型学校,增强学校内在的自生力量,成为当务之急。

1.学习型组织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学校作为正规的教育机构,人们一般更多地从操作层面、硬件层面认识它、规范它,更少把它作为学校管理理论体系最基本的逻辑范畴认识。

学习型组织是20世纪90年代在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到目前为止,学习型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主要集中在企业组织中,但这并非意味着在学校建立学习型组织不可行。相反,结合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在学校更适宜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由于学习型组织没有严格而确切的定义和典型模式,给人们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因此大部分人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解存在偏差。人们通常只能从对学习的字面认识上理解学习型组织,达不到“心灵转换”这样高的理解程度,这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好像只要不断学习就可以了。中国学习型组织学校的构建偏重于强调指导观念,缺乏本土化理论,亦忽视基础设施、方法和工具。

我们应该领会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精髓,灵活运用其操作工具,深刻认识到学习型组织是知识时代的产物,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特定条件下的产物,而中国的背景则比较复杂,因而要结合本土进行深入的研究。

2.建设学习型学校的必要性

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全球社会变迁的角度看,知识经济及其引起的社会结构转型,正把人类社会发展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学校的发展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

2.1传统学校的不适应

我国的学校组织模式是在前苏联模式影响下形成的,由于适应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因此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教师难以知识的权威自居;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教师和学生的民主意识开始增强,专制学校越来越失去其生存的土壤。这一切都向传统的学校组织提出了挑战,要求其做出改革。

创建学习型学校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共同愿景,促使组织机构扁平、精简、弹性化,克服学校内部的学习障碍,实现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2.2学习型社会呼唤学习型学校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习型社会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更持久、更全面,全社会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基本手段,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学校是育人场地,是学习之地,是实现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载体,学习型学校的建立更是迈向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2.3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学习型学校

知识经济正以日益加快的速度向我们走来,新的科技知识不断涌现,人们所拥有的知识量激增,这一切势必导致原有知识技术的陈旧及其更新周期的加快。世界上不少经济学家预言在21世纪中叶,人类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人类社会经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进入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基本经济特征。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的组织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日益上升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拥有知识、学会获取和创造新知识并且能够综合地运用,就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条件。组织的学习与成员的学习若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则容易被淘汰。传统的学校组织受到严重的挑战,构建“学习型学校”是各国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和行动纲领。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改造与重组传统的学校,使之成为学习型学校,是教育界面临的紧迫问题。

3.如何构建学习型学校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建设学习型学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知识的共享与知识的创新,以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学校不同于企业,在学校构建学习型组织有其自身的特殊之处。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

3.1构建学习型学校的一些原则

第一,构建学习共享系统,促进交往原则。因为交往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特征,没有组织成员的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学习型组织就不可能成为“创建、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改造和重组传统的官僚式组织,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交流,是实现交往教育的一条现实途径。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是一种团体学习,处于组织中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成员都处于一种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状态之中,由于团体智慧总大于个人智慧,因而团体学习能产生比个人学习更为出色的成果。对于学习型学校,必须构建一个促进师生交往的系统,使师生都成为主动交往的学习者。

第二,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学习型学校的构建过程中,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以人为本,就是说,与其它东西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活动中,把对学习者的特征的培养作为学习型学校形成的根本动力之一,克服传统学校教育中仅重视知识和智力发展而忽视学习者自身意愿的弊端。审视教育的现状,重新反思中国教育的改革,我们有必要认识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的教育改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呼唤教育回归人的本真,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正是为一些积重难返的教育沉疴下了一剂良药吗?

3.2创造宽松的学习化环境

构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宽松的学习化环境至关重要。在学校中创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组织文化,在这种组织文化中组织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宽容,每个成员都被允许犯错误,不会因为害怕犯错误而缄口不言。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创新,克服组织成员因害怕承担风险而不敢尝试的心理。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教育与学习。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材的形式,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以其独特的优势,使师生独立学习和相互交流成为可能。学校通过校园网的建设,创造条件使师生可以利用网上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同时为学校师生搭建起一个学习、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有利于学习型学校的建设。

3.3重构学校的组织结构

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组织功能。学习型组织应尽最大可能地将决策权下放到离管理层最远的地方,让最下层的单位有充分的自决权,并对所产生的结果负责,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

通过重构学习型学校的组织结构,可以使学校组织转型为一个互相学习、系统思考、协调合作的更具适应功能的实体,使得知识和信息准确、快速地流通。在这种新型的组织结构种,可以按照学校面临的一定任务和问题建立一定的灵活的团队和小组,将职能性的组织结构和面向任务和问题的组织结构结合起来,这样的结构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和创新,也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4.结语

社会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改变着学校教育的时空和人们接受教育的方式,甚至对学校教育的存在形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主导未来学校发展的理念也随之改变。学校创建学习型组织,并不仅仅是一套理论、一个口号,还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是现代学校组织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但是,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艰难的工作,要靠各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并最终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廷柱.学习型社会的高等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周德孚等.学习型组织[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4]王志勒,赵宏刚.学习型组织简明读本[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5]李旭初.终身教育――21世纪的生存概念[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8,(6).

[6]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7]李建军.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哲学思考[J].哲学动态,1998,(11).

[8]林莉,刘元芳.知识管理: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管理的新范式[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4).

[9]孟繁华.构建现代学校的学习型组织[J].比较教育研究,2002,(1).

[10]顾明远,石中英.学习型社会:以学习求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上一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的中学音乐教学 下一篇: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