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 培养自主创新精神

时间:2022-06-24 07:31:15

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 培养自主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其实质是强调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教学在教学观上,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质疑解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师生观上,实现了师生角色的彻底转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操作者、观察者、讨论者、交流者和猜测者;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导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它既主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开放,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几点浅见。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人文氛围,开放学生心灵

叶澜教授提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老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以平等的态度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体现童趣、尊重和自主,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开放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迸发创新的火花。例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练习中我设计这样的题目:“小猴去商店买了一袋玉米,每袋8个,每个6角。不巧,袋子破了个洞,小猴走一会儿就掉一个,在走一会儿又掉了一个……请小朋友想一想,小猴到家后会损失多少钱?”学生们各抒己见。当我对“可能损失了4元8角”的回答充分肯定后。只见一位学困生犹豫地举起手又放下了,我立即微笑着请他来回答:“我不同意XX的看法,小猴没有损失,因为玉米掉在地上有声音,它发现后又都把掉的玉米捡了回来,重新换了个好的袋子。”我马上表扬了他的独特想法,并让全班同学以掌声来鼓励他。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的发言十分踊跃。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融,孩子们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猜测、想象、探索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多向思考能力;不仅体验到了数学应用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敢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

二、拓展开放式课堂教学时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传统的“复习——新授——巩固练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包办太多,学生参与面太少,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到主置。我们提倡“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究与交流——实践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把一切学生能做的事都放手让学生去做,把一切孩子还不会做的事教会孩子自己做,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就会出现开放的教学格局。

1、巧设开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儿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以开放的问题情境作为切入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激发、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例如,“用立方体拼摆立体图形”,要求用五块立方体摆出各种立体图形,因为存在很多种不同的摆法,故可在学生们摆出了一种后激励他们再换一种方法摆。像这种开放题目满足了小学生好奇、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点,让每个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求得了真知,发展了思维、并利于促进其探索意识的形成。

2、教学内容开放,面向学生生活实际。

《新课标》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人人都要学习有用的数学。将数学学科内容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生活,收集数学课程资源,丰富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全面开放,促进数学知识、课本与生活之间的贯通融合。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我们组织小朋友到超市去实际购物,在真实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并且感受与人交往的艺术。教学“千米的认识”,我们安排同学们到操场走一走,体会一千米的长度,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将学生带入现实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互动。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数学教学是一个充满创造的开放空间,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适时变化的。开放的、动态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外互动的多向互动探究式的过程。《新课标》也指出:通过动手操作、猜测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鼓励和帮助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从而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课前,我让学生拿出各自的平行四边形纸张、小剪刀、刻度尺等文具,自己大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在自己的四人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结果出现多种不同的解法:有的用剪刀从角的顶点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然后拼成长方形,量出长和宽求它的面积;有的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得到两个梯形,再拼成长方形求它的面积;有的沿着一角顶点做垂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梯形和三角形求出面积。教学中我提供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小组活动自由交流探讨的空间,并适时加以引导、鼓励,使学生发挥了想象创造,开拓了思维,从不同方面解决了问题,学生就得到不同的发展,学到了不同的知识,彰显了学生生命个体的独特的学习魅力。

三、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是现代教育理念提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开放式教学的优越性在于它的合作性。所谓合作,就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精心设计开放式情境,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小组内交流重点、质疑、解疑,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一个小组有疑难,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点拨、引导,体现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合作,以求共同提高。在《小火车》的教学中,我重视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寻找信息——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判断正误”的思维过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而且学生很注意提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涉及的信息较多,这说明学生的开放思维发展比较好,这也是学生创新意识萌发的基础。在解决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如“一只大杯能倒满几只小杯”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思维。可以说,在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矛盾冲突层层深入,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创新火花常常闪现。

总之,封闭导致僵化,开放产生活力。开放性教学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有利于满足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实施开放性教学,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才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提高。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情境、探索、互动、反思”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