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点滴启示

时间:2022-06-24 06:46:10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点滴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074-0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新教材把综合性学习与写作、口语交际统一安排,在每册语文教材中配合阅读单元,设置了六个综合性学习专题,为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提供了任意纵横驰骋、尽情发挥的机会,可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语文综合性学习,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它既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又满足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这是中学语文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还是有很多困惑和问题。 下面谈谈影响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的因素:

1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少目标性、计划性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很多老师并没有精心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没有精心准备综合性学习内容,甚至仅仅只是依托教材有限的资源来简单地说说。以致于一堂综合性学习课到底要实现怎样的目标都不清楚,如何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培养中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很模糊。个别教师还对综合性学习持有偏见,认为综合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什么帮助,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就把它当作添头,敷衍了事,没有拿出专门的课时来进行教学,仅处于传统的讲讲语文知识阶段而已。我以上的这个案例,之所以能够成功,是花了相当多时间和精力,有完整的目标,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有具体的实施方案的。当然,这也是一个示范性质的综合性学习课。在我不少的综合性学习课教学中,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也与目标性和计划性的不明细有关系。

2 应试的现实目标使综合性学习目标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相当多中学由于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学校内部也总是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给教师的教学成绩排名,所以很多教师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好好研究一堂综合性学习课该如何上,有的教师即使想上,但是担心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即使对学生的能力训练有作用,可是减少了学生应付考试的时间,最终得不偿失,所以干脆就不上。即使上了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为了应付考试,一般教师就采取让学生识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考试题型进行讲解。这样,综合性学习中原本蕴含的教学目标也就付诸东流了。

3 学生参与意识还不强,教学互动性还需要加强

当前还有一部分教师很有改革意识,很有热情参与课程改革,对综合性学习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由于教学资源缺乏,学生学习条件的影响,再加上学生性格的保守性封闭性问题,在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很多学生没有参与意识,甚至有的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持怀疑反感态度,认为弄一些与考试无关的学习是在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而又性格比较封闭的学生更是如此。就我上面的案例来说,就需要查阅诗词工具书,阅读大量的夔州古诗词,了解本地的地名文化渊源。作很多笔记。要花大量时间。当时,有些成绩好的同学就不理解。担心耽搁自己的复习迎考。有些对语文学习没兴趣的,也是敷衍了事,没有落到实处。

4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些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

新课标中规定: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少数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实践时没有遵循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这一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将综合性学习课上成科学课、艺术课等,没有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出发点,没有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要目的。综合性学习课上成这样,无疑是脱离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这一问题也应该引起所有中学语文老师的注意。

笔者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课程,而是一个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学生、社会多方参与的一门课程。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一个与传统课程完全不一样的课堂,它需要教师花上更多的时间来准备,需要学生全员参与,需要学校深入改革教学评价体制,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片全新的领域,它的出现对于语文教师是一个挑战,它的成功实践将带来语文方式的一场重大变革,作为一线教师就要不断探索、研究、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综合性学习这门新课程大放异彩。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改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开始喜欢语文。

上一篇: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发展性评价的方法 下一篇:初探现代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