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高校图书馆建设

时间:2022-06-24 05:33:34

高等教育中高校图书馆建设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信息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1、信息资源建设多元化需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方面学校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学校所设专业和学科多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高校办学模式丰富多样,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机构大量出现,呈现出精英大学与一般大学、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培训、全日制学校和部分时间制学校、传统大学与网络教育并存的多元化局面。表现出学生来源的多样化,部分时间制的学生、在职学生、工作后继续接受教育的学生比例不断增加。高校培养目标、教育层次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客观上要求图书馆提供内容丰富广泛,种类丰富的信息资源。

2、信息资源建设与学校的学科专业相匹配需求

在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各学校面临扩招和就业率的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管理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多类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许多高校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自己的学科和专业设置,拓宽专业领域,注重学科交叉,立足素质教育,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思维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备宽广的专业领域知识,又系统掌握某一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图书馆必须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不断调整信息资源结构,提供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多专业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3、信息资源建设的共享化需求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背景下,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容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读者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同时由于高校由于历史沿革、学科发展、专业设置各有差异,各校根据学科特点努力开发和建设特色数字馆藏,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不同高校之间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技术平台,高校图书馆在校际间构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1、经费投入不足,生均文献量锐减

虽然国家对学校的教育经费每年逐步提高,但国家的投入不能满足各校扩大办学规模、扩招、建设新校区和建设新馆的需求。虽然图书经费每年都有一定幅度增长,但高校有限的经费投入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文献数量及价格的急增、日益增长的师生阅读需求与经费短缺的矛盾凸显。生均馆藏量和新书拥有量锐减,其结果是导致文献保障率下降,制约了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2、馆藏信息资源分配不合理

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高校专业设置,学科结构、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等发生变化,教育层次的多元化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要求图书馆构建一个科学合理、保障能力高的的馆藏资源体系。但受经费、基本办学条件评估、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图书馆虽然制定信息资源建设原则和采访标准等,但大都缺乏对馆藏结构的综合分析和全面研究,无论是在开发深度、学科针对性和质量控制上,难以建立较科学的动态馆藏结构模式,导致信息需求层次的失衡。各种资源之间的分配比例是高校图书馆深入探讨的问题。

3、馆藏特色不明显

特色馆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和学术园地。特色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充分展示其个性,提高其信息服务竞争的重要途径。一个图书馆没有特色,图书馆就会沦为信息的附庸,失去齐自身的价值。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收藏类型单一,没有根据本校学科、专业设置和特色来采集和收藏文献。

4、信息资源资源共建共享程度低

美国学者SK贝壳曾说过:“今天的图书馆正处在一个互相依赖的时代,每一图书馆都必须将自己所藏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图书馆”。资源共享一直是高校图书馆共同努力的方向,许多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开展多方面的协作调整馆藏结构,但存在问题仍然较多。有些图书馆仍然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抱着“藏书楼”的传统观念,自给自足。各图书馆在馆藏数目数据库建设、馆际互借等问题上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各自为政,数据库重复建设等。各馆信息资源建设缺乏宏观上的统一调控,严重影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信息资源建设对策研究

1、多途径筹集信息资源建设资金

高校扩招后许多学校投入大量经费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力、学条件,以适应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需求。其中包括图书馆建设,但这些经费的投入远远不能缓解文献数量及价格的急增、日益增长的师生阅读需求与经费短缺的矛盾。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要求,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投入经费应占学校教育经费的5%,目前许多学校远远低于这一标准。因此图书馆一方面应争取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争取学校加大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比例;另一方面应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如与企业和社会团体联合办馆等,多途径筹集资金,以缓解高校扩招带给图书馆经费不足的矛盾。

2、优化部室结构,提高员工队伍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部是全面负责全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从宏观上把握经费的合理配置,制定本馆采购原则和标准。具体完成中外文图书报刊以及电子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组织工作。图书馆应重视信息资源建设部人员的队伍建设,分批分阶段送编目人员参加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lS)编目培训,参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联合采访和联机编目,使书目数据更加标准规范。并启用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年轻骨干。

3、科学制定符合本校发展的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不仅是简单的毛入学率的提高,意味着高等教育观念、功能、学校类型与规模、质量标准、入学与选拔方式、教育内容和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图书馆应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思路,信息资源建设适应学校改革与发展规划的需要,按针对性、系统性、协调性、经济性和特色化的总方针,科学制定符合本校发展的信息资源建设长期发展规划和采购计划等。

4、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建设经费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配置应覆盖各类学科,纸型文献与电子资源并重。资源配置以围绕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为出发点,各类信息资源采选比例应按学科专业设置全面入藏,重点学科、硕士点、博士点专业学科重点选择入藏的采选原则。资源配置即倾斜重点学科也兼顾弱势学科和边缘学科等,即满足特殊读者的需求,又满足普通读者多角度、多层次、多类型的多元要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使本馆经费使用更加科学与合理。

5、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1)加大电子资源和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馆藏信息的数字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提,联合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是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的基础。图书馆应整合本馆书目数据库,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标准化的信息资源体系。并采用较成熟的商用软件平台TRS等信息技术,结合教学科研的需要,自主进行本馆专题文献如教学参考书、重点学科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并将各种多媒体电子读物和随书配盘内容上载到校园网络服务器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图书利用率,满足扩招后读者信息需求。

(2)突出特色数据库建设。特色信息资源是各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展示自己个性,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各高校发展的历史、学术研究方向、学科设置的侧重点及建设的思路不同,各图书馆必须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重点和工作重心,针对重点学科专业设置,依托本馆现有的馆藏信息资源,开发以学校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数据库,该库主要收集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专著、教材、期刊论文为主。开发与重点学科相关的数据库,根据本校重点学科、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为主,收集相关的图书、期刊、会议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等,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把好特色馆藏的脉搏,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开发和整合网络信息资源。网上信息资源的海量、内容丰富和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一直受到各高校图书馆的青睐,但由于其质量参差不齐且处于无序与经常变化的状态,给读者上网检索、获取的数据带来许多麻烦,极大限制了读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各馆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以及专业化、个性化需求,通过校园网积极开展网际导航工作,大量收集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并对这些分散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认真筛选和过滤,去粗取精,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规范和重组。同时在图书馆主页上建立这些免费网站的链接,为用户有效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便捷的途径。也进一步丰富馆藏,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更新更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

6、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一直以来是图书馆界探讨的问题,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方向。面对教育层次的多元化以及读者的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应制定信息资源共享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参与全国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lS)。CAllS建设了“全国中心一地区中心一高校图书馆”三级文献保障体系,有超过上百种数据库上网服务,用户可以同时检索多个平台上的多种资源。同时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和联合采购等方面开展共建共享工作,减少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缓解经费不足导致信息资源缺乏与读者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

四、结语

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背景也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新形势的变化,更新观念,统筹兼顾,走信息资源共享之路,保证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

作者:尹红 单位:广州大学图书

上一篇:广播电台人事档案管理探讨 下一篇: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课程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