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借景(物)抒情与托物言志之差别

时间:2022-06-24 04:32:55

借景(物)抒情和托物言志是文学创作中的两种表现手法,它们看似没什么区别,都是托其他之物表达某种情绪或思想,也因此很多学生在课文学习和写作中常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其实这两种手法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首先是概念上的差异。借景(物)抒情是指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而托物言志是作者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

其次是二者中的“物”内涵有异。借景(物)抒情中的“景”或“物”无需有特定的内涵或象征意义,它只是作者短暂情绪的一种依托,它可以是一棵树,也可以是一片树叶;可以是一阵风,也可以是一滴露珠;可以是大河,也可以是小溪,它会因作者的心情随时随地发生改变。如课文《春》中作者通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描写,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济南的冬天》中对济南冬天雪景的描写,抒发了老舍对第二故乡的热爱。而托物言志中的“物”表现的是作者某种志向或性格,可以说是作者内在的一种外化,因此,此“物”必有一定的“性格”或象征意义,它要么很有骨气,要么很有节操,要么洁身自好,要么志存高远;要么像勇士,要么像隐者,要么像光明,要么像黑暗。它能体现作者的性格,或一生的志向追求,它被赋予了“人性”或特殊含义,犹如作者选定的幸运物不会轻易改变,能引起普遍的共鸣,产生深远的影响。如课文《爱莲说》中,周敦颐托“莲”表达自己君子般的品质。《小橘灯》中“小橘灯”是冰心追求光明的象征。《白杨礼赞》中“白杨树”犹如勇敢的抗日军民。

再有借景(物)抒情中的“情”和托物言志中的“志”是有区别的。“抒情”中的“情”一般是作者的一时情绪或某种情感态度,它或兴奋雀喜,或悲伤难受,或热爱赞美,或讽刺挖苦。这些“情”通常是看到某种景物时产生的,就是所谓的“触景生情”,具有一定的偶发性,短暂性,可以一瞬即逝,也可能长存不息。但“言志”中的“志”却是作者长久以来形成的性格体现或人生追求,它是固定的,不变的,一般不会因时间的变迁,地点的转移,际遇的不同而改变,它有一定的永恒性。

另外写作过程中两种手法的操作也有不同。借景(物)抒情类文章对景物的描写要求只要能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就行。这种景物描写是为情感服务的,即“景语即是情语”。它可以是“喜情”写“喜景”,也可以“悲情”写“悲景”,还可以“喜情”“悲景”衬,“悲情”“喜景”托。它对景物描写不一定非要细致刻画,只要能做到大笔点染都行。而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对物的描写就要求更高了。它要求作者对所写之物的外表和内在都必须了解,下笔时先仔细写好“物”的外表,再由表及里挖掘出其内涵,把这种内涵与作者要表达的性格或志向统一起来,即让此“物”人格化,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志向。

总之借景(物)抒情是作者一时的情感抒发,而托物言志是作者一生志向的体现。它们之间固然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少差别。

上一篇:浅谈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康复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