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导语,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时间:2022-10-04 08:47:31

巧妙设计导语,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中导语设计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思维,而且可以先声夺人,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好感,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导语设计一定避免平淡无奇,要丰富多彩,下面对几年的教学积累做如下浅析。

一、导语要有激励性

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生动形象的情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自己高亢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情感色彩越强烈越丰富越能震撼学生,只有此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在讲《,你在哪里》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有这样一个人,他博学多才,精力过人;他日理万机,废寝忘食;他终日操劳,为国为民;他廉洁一生,鞠躬尽瘁;他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是谁呢?这样的导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感召性。能够唤起同学们对的哀思和敬仰。

二、导语可以讲故事

学生们都愿意听各种各样的故事,如果在教学导语中适当引用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和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丰富想象,变好奇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讲《敬畏自然》这一课时用了这样的导语:在二战期间,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企图用轰炸机摧毁其军事目标及其他防御设施。苏联昆虫学家根据当时人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同样的道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同学们听后深受启发对本课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三、导语要具有描绘性

教师用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课文所反映的景色,从而带动学生的情感,展开丰富想象,把学生思维和课文内容统一起来,让学生在想想中看到作者所描绘的景象。从而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讲《桥之美》时就用了这样的导语:故乡的小桥是由青石砌成的,桥面十分平整光滑,桥的两旁是被抚摸光滑了的小石柱护体,小桥离水面很近,似乎一伸手就可触摸水面,其实还远得很,河底历历可数的卵石,小虾在石间嬉戏、鱼儿在石上休憩和卵石旁长着绿油油的丝草在水波中荡漾,与倒映在水中的柳影相互辉映。啊!故乡的石桥,愿你挺起坚强的脊梁,载着勤劳淳朴的乡亲,连同他们的未来和希望,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导语要有趣味性

导语要像磁铁一样能吸引住学生,所以导语设计的一定要生动有趣。我在讲《海燕》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一个小男孩来到大海边,望着在大风浪中飞翔的海燕,心中很是羡慕,说道:“我要是能像那样勇敢多好啊!”老鹰听见了,愤愤不平地说:“开玩笑,它们是因为胆小才在大风中抓鱼吃。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大风大浪时我们老鹰都不愿意去捕食,它们在这个时候觅食最为安全;二是这时水里的鱼虾在大风浪中很容易迷失方向,有的还会昏迷过去,它们这时候最容易有收获。”小男孩喃喃道:“那么怎样才是勇敢呢?”老鹰想了想:“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用心去做好就成了。”导语幽默风趣,寓教于乐,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导语可以多多引用

导语设计时恰当的引用诗词、成语、名言、俗语,对联、歌曲等,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六、导语具有介绍性

我在教学《云南的歌会》时,讲道:沈从文年少时,只身从湖南凤凰县到北京闯荡。当地在湖南西会馆安身后,第一件事便是去报考燕京大学,以求深造。不料,校方见他只是小学毕业,以不够资格未予录取,沈从文愤愤地说:“将来我要教大学!”后来,他在故宫谋取了一个整理皇室文献的差事。于是他青灯黄卷,坐拥书城,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为日后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学识基础。沈从文在故宫整理文献时,是个临时工,月薪微薄。为了生活,他便以笔代耕,将自己从湖南到北京的见闻写成文章投寄报刊,因文章言之有物又有文采,引起文坛注目。后来他被国立青岛大学聘为国文系教授,实现了“教大学”的誓言。湘西才子沈从文志向远大,才华横溢,他笔下的云南歌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表现得欣欣然也。

只要我们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导语设计讲求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和简洁性原则,就会大大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上一篇:材料作文写作技巧初探 下一篇:让作文回归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