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能力培养在阅读教学中的践行研究

时间:2022-06-25 09:22:03

创造能力培养在阅读教学中的践行研究

【摘 要】创造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有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能力

阅读教学中,语文实践能力高效均衡的发展有赖于听、说、读、写各项实践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综合所产生的“聚合反应”,“反应”的过程实质上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各种思维方式的碰撞,最终指向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创造性思维的生成。因此,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成为非常适合学生进行阅读创新、表达创新、思维创新的平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多形式的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激励、指导、评价学生的创新性语文实践。

一、诱导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和耐人寻味处,在多形式读、说、写综合实践中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如《树叶落了》,启发学生想象“树叶还会落在哪儿?把它当作什么?”进行读说综合实践,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又如《小珊迪》一课,通过设问“小珊迪被马车轧伤后,会发生哪些事?”并让学生用几句话写下来,在读写的综合实践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进一步感受小珊迪那诚实、善良的优秀品质和悲惨的遭遇,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再如,在执教《再见了 亲人》这一课的时候,我故意先在黑板上把标题加上了标点,变成《再见了,亲人!》。写完这个标题之后,我启发学生的想象问道:“一般课文的标题都没有标点符号,为什么老师会把这篇文章的标题加上标点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老师的意思。”问题抛出之后,很多同学陷入了沉思,这时有同学回答道:“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引用了志愿军同志的话,所以这其中充满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老师会给标题加上这样的标点符号。”听到学生的这个回答,我说道:“没错,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非常饱满。所以,我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也要充满感情才可以,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通过这样让学生想象教师给课文标题加标点符号的意思,很快让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二、合作探究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适当的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要想真正实施好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施行合作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吃透教材,选择利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何谓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呢?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即是指那些难度适中的、易于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内容,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也可以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只有选择好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才可能真正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我在执教《钓鱼的启示》一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可能一时无法理解詹姆斯在情感上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学习内容,我决定组织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我把每四个同学分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然后给他们进行角色分工。分组完毕之后,我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对课文进行细读,讨论詹姆斯在钓鱼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情感变化。大家在细读文本之后,在小组内对对詹姆斯在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以及把鱼放回湖里后的心情进行了讨论。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我要求同学们进行组间讨论,让同学们集中对詹姆斯最后到底应该怎么做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都非常积极,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阐述着各个小组的见解,讨论气氛非常浓烈,取得了理想的合作学习效果,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得以激发。

三、多问质疑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教学要鼓励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巧设疑问,互相答疑,讨论辩论等多形式综合实践,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通过教师综合实践过程中有意识的质疑问难的,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逐步使学生形成喜欢质疑,善于质疑的科学品质,锻炼和造就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找骆驼》一文中,我对于老人给商人指点――“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这句话进行读说实践时,学生读到这提出了异议:“沙漠里风沙很大,骆驼的脚印很可能被风沙淹没,单是顺着脚印去找是不行的。”这位学生不迷信书本,大胆质疑,综合考虑问题,我予以充分的肯定。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一切质疑教师都需要鼓励,不能打消其质疑的积极性。只有在学生多质疑的情况下,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被激发出来。

四、结语

对于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教师必须要在上课之前尽量做到精心预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赞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J].河南教育,2005,(09)

[2]张锦兰.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林区教学,2005,(01)

[3]刘红.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机械职业教育,2005,(12)

上一篇:潜移默化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下一篇:材料作文写作技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