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成功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时间:2022-06-24 02:21:26

让成功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我校的 “十一五” 省重点科研课题“成功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已经进行多年了。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个人认为成功的课堂要贯穿于始终,但我们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能贯穿于始终。我校提出的“导,析,讲,练,测”五步教学法,教师在设计课的时候,重点往往考虑的是在如何吸引学生的“导”这步上。教师往往认为良好的引入新课吸引住学生课堂就成功了一半。

通过我的实践,我发现良好的开端确实能吸引住学生,但初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持久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大多数初中生有意注意力的连续时间只有10几分钟。但是作为课堂教学一般都要持续40分钟。同时,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达不到教学中物理思维的要求的严密性,准确性,抽象性等。

尤其是抽象性概括能力远远落后教学要求。虽然有些学生有很强的学习欲望,但往往心有力而力不足。为了更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在注意激发兴趣的同时还应注意课堂的结尾教学;注意整节课的讲练结合。在结尾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教材的内容的系统性,递进行,实验性,可采用多样性的结尾。如可以设置悬念,由于教材内容的系统性,每节课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以祢补课堂教学的间断性,因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结尾设置悬念,以使得新课堂教学与下一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例如:“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点”一节我做了这样的结尾。小结:串联电路的特点有I=I1= I2,U=U1+U2,R=R1+R2。即在串联电路中除了电流和电压的已经通过实验得到了,那电阻的关系是什么样呢?提出问题,会给学生留下一个启迪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又一次的升华和开发。让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的得到了集中。让学生又能感受到新课引入时的兴趣。

一节成功的课堂,不只是上完40分钟,教师应该把课延伸到课外。因此,教师学会科学的布置家庭作业就显得由为重要。教师的家庭作业要体现多样性,为巩固基础知识要有传统的作业,也要有具有时代特征的作业。例如:我在讲授“声的利用”一节时,就留了一个阅读性的作业,让学生阅读有关声学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作业是增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和教材中安排的科学世界外,还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联系自然和科技的实例,经常的提出一些趣味奇妙的,富有诱惑力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的书籍加以解决,写下读书笔记。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成为一些课外书籍的忠实读者,养成记录收集资料,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样以兴趣促阅读,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摄取知识的能力。

此外,还要多渠道,多途径训练学生独立捕获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在我校的课堂的大面积应用,也是课堂的容量大大的增加了,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网络资料,展示给学生,从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实实在在而又不失新意的学习活动,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改革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放任自流、听其自然,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课堂教学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却没有把活动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知识,得出科学的原理。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课堂就沸腾了。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学生参与程度并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有些学生抢着表述自己的发现,不注意倾听和吸取其他人的意见;有些小组中,只有一些优秀的学生发表意见,而其他学生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从以上现象中可知,教师尽管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重视并提供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这种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足,指导不够。学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建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物理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物理服务,应该让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关注情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学案: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用传授法或者自学就可以,对于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探究。只有那些学生独立解决有困难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有效的交流,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探究。因此,安排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时,应根据学情具体安排,适时引导点拨,培养学生既有竞争意识,又有交流合作。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成功的课堂教学除了最后小节和布置作业外,我们更应该考虑的就是在课堂的进行中,如何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长处,充分挖掘每以名学生的潜能。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需要师生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师在授课前要摸清所教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初课堂教授外还要进行课外辅导,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作到既抓优生,又抓后进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牢记培养兴趣,它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因为学习兴趣不仅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最重要,而且可能产生终身的效益。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投其所好,因势利导调动学习积极性,但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也难持久,特别遇到困难时,就兴趣锐减,所以兴趣培养不能指望一劳永逸,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教学的纵向结构是指教学的时间展开顺序,横向结构是指全班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集体性个体学习等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时间展开中的空间组合方式,内向结构则是指课程实施中师生所要实现和达成的教学内容目标和任务体系。课堂教学总是为了实现特定的课程任务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

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成功性,必须科学设计和规划课堂教学结构,从纵向的时间、横向的空间到课程内容的划分,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发挥课程的最大育人功能。以免课程选择倾向使教学的课程目标只注重认知发展,而难以塑造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课程内向结构失衡是学生综合素质无法有效提高的重要原因。

总之,成功的课堂教学要贯穿始终。课内的、课外的;优生、差生等学生的多个成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才符合现代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

上一篇:刍议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