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分析

时间:2022-06-24 01:19:22

浅谈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分析

摘 要:网络信息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系统、互联等多方面的信息传递优势,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直接影响了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效率。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时有出现,直接影响了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阐述网络安全管理主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了以安全策略、安全配置以及安全事件等网络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从网络安全管理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网络;安全管理;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全球化运转,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深入了各行各业的运营管理发展中。网络信息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系统等多方面的信息传递优势,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直接影响了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效率。但是,随着企业管理网络的不断扩大和衍生,网络安全管理难度系数越来越大,经常会因为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导致企业网络瘫痪,企业一旦遭遇网络瘫痪的症状,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极大的影响,直接损坏了企业的经济效益[1]。因此,各企业运营中越来越重视其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本文重点分析了网络安全管理技术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 网络安全管理主要解决的问题

网路安全管理对企业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营具有重大意义,其安全管理工作包括防火墙的设置、网络密码加密、电子服务器认证系统以及病毒防控等内容,在安全管理工作当中一旦忽略了当中某一个安全管理环节,会导致网络安全出现漏洞,严重影响整个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营工。因此,如何保证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备受业界关注。目前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⑴进行严密的安全监控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安全监控工作企业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状况,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监控。

⑵对企业网络进行补丁管理的配置,在网络安全监控工作中一旦出现企业安全漏洞,可以通过补丁快速进行修复,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网络系统安全防御能力,同时又能较好的控制企业用户的授权问题。

⑶对企业网络进行集中策略的管理,通过以网络系统为主单位,建议一个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策略,将安全管理策略融入到企业网络系统的不同执行点当中,对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网络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

网络安全管理的主要包括安全策略、安全配置以及安全事件等元素,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安全策略

在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当中实施安全策略是网络安全的首要因素。通过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的制定,可以明确网络安全系统建立的理论原因,明确网络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以及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保护。通过安全策略对网络管理规定的安全原则,来定义网络安全管理的对象、安全管理方法以及网络安全状态。另外安全策略指定的过程中要遵守安全管理工作的一致性,避免系统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出现冲突和矛盾,否则容易造成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失控[2]。

2.2 安全配置

网络安全配置是指构建网络安全系统的各种设置、网络系统管理的安全选项、安全策略以及安全规则等配置,对网络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网络安全管理配置主要包括网络运营系统中的防火墙设置、网络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等安全设置,在实际运营过程当中要对网络安全配置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禁止任何人对网络安全配置进行更改操作。

2.3 安全事件

网络安全事件主要是指影响网络安全以及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恶意行为。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遭到恶意攻击和非法侵入,网络遭遇恶意攻击和非法入侵会导致企业利用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被迫终止,程序停止运营,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工作[3]。破坏网络安全的恶意行为通常表现为,利用木马病毒的入侵复制、盗窃企业内部资料和信息;组织企业利用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终止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网络资源;监控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工作,这给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3 网络安全管理发展趋势

现阶段网络安全管理技术还比较单调,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安全管理技术也将得到快速发展,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将对安全软件以及安全设备进行集中化管理,通过对网络安全的全面监控,切实保障网络安全的可靠性,及时发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同时,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将实现系统动态反应以及应急处理中心,实现对突发网络安全事件进行有效预案处理;另外,企业网络安全管理还将对网络系统的相关管理人员、软件、硬件等安全设置集中管理中心,完善安全管理系统[4]。

因此,企业要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病毒、黑客对企业网络系统的攻击,维护企业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长远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s].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121-122.

[2]wimmasat山ngs,著,杨明,青光辉,齐东望,等,译.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4.

[3]曹阳,陶舒,尹建华,等.基于移动Agnet的分布式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1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6(3):297一30.

[4]William Satllnig,著,杨明,等,译.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4月.

上一篇:有线电视系统中超宽带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推进高校战略联盟发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