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

时间:2022-06-24 01:04:18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

[摘 要] 目的 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临床特点 及预防对 策。方法 对62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的危险 因素中以吸烟和肥胖为主(P<0.05)。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其心 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1)。 结论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应以冠心病危险因素为主进行早期预防,重点是改变不 良生活习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 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8)03_0171_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重症之一,以往多见于45岁以上患者。近年来,急性心肌梗 死在中青年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1]。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年龄在45岁及以下 的患者。本文对临床收集的62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并与78例老 年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比较并提出预防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40例,全部病 例均符合WHO规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男102例,女38例。按年龄分为两组:中 青年组62例,年龄28~45岁,平均37.2±5.8岁,其中男60例,女2例,男女之比为30:1 ;老年组78例,年龄60~85岁,平均69.3±7.1岁,其中男42例,女36例,男女之比为1. 2:1。

1.2 方法:两组病人均入心脏监护病房,进行连续性的心电监测,并在入院后30分钟~6 小时内进行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住院期间根据肺底罗音(排除肺感染)进行killip分级, 出院前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1.3 其他诊断标准:吸烟为每日≥20支者;肥胖为符合WHO规定的体重指数(BMI≥28)者 ;高血脂为LDL>100毫克/分升者;心衰者为killip分级Ⅱ级以上者;严重心律失常为发生 室速、室颤或Ⅲ度AVB者;住院死亡为住院期间死亡者。

1.4 统计方法: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资料。计量资料用 平均数±标准值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2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9例(46.8%),急性下壁并后壁心肌梗 死21例(33.9%);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7例(47.4%),急性下壁并后 壁心肌梗死29例(35.6%),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 心肌梗死的部位无明显差异。

2.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比较,见表1、表2:

3 讨论

本文通过62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 显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性为主,女性很少见,本组资料中青年AMI患者中女性只占2例 ,而老年AMI中男女之比1.2:1。提示可能与中青年男性多有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另外还 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同龄女性有关。

AMI大多发生在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有报道吸烟,肥胖,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 高血糖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而中青年AMI危险因素以吸烟和肥胖为主。 吸烟已成为中青年AMI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抗氧化能力下降,血 管内皮功能失调,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3~4]。现已证实[5] ,吸烟可使内皮细胞增加血 管细胞粘附因子表达,同时降低一氧化氮的合成和分泌功能,从而导致血管痉挛,血小板聚 集,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从而促发AMI。肥胖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资料显示在 中青年AMI中肥胖因素尤为突出,高BMI值与AMI显著相关[6]。老年AMI的危险因素 以高血 压,高血糖为主。因此中青年AMI应早期预防,重点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老年AMI需积极控 制高血压、高血糖。

本组资料中青年AMI患者发病时有多数人出现胸痛,达90.3%,而老年人由于痛阀升高、敏感 性下降、脑循环障碍等引起感觉迟钝而致胸痛症状不典型占67.9%,有较大差异。

本组资料中青年AMI患者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老年组[7 ],这与中青年AMI患者的生理功能较为健全,原发病少,心肌储备能力,组织修复能力 等较老年人强有关。另外,中青年组62例中仅1例死亡,住院死亡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 >0.05),考虑与病例数有关。

综合上述,应提高对中青年AMI临床特点的认识。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中青年AMI发病率日趋上 升,对中青年患者出现的持续性胸痛,应立即作心电图检查。同时更应强调针对冠心病的危 险因素对中青年人做好预防工作,把重点放在健康教育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上,如戒烟,良 好饮食习惯,运动,减轻体重。对老年AMI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梁文生,姜德谦,刘启明.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方式及冠状动脉病 变特征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2):118-123.

[2]王薇,赵冬,刘静,等.中国35-64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发病危险的前瞻性 研究[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3,31:902-908.

[3]Guthikonda S, Sinkey C, Barenz T, et al. Xanthine oxidase inhibition rev ers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heavy smokers[J]. Circulation, 2003,107:416-4 21.

[4]江时森,黄浙勇,汤沂.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J]. 中国 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5,13:309-311.

[5] 刘永铭,彭晓,严祥,等.男性吸烟者细胞黏附分子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观察[J] .中国循环杂志,2002,17:50-52.

[6] 赵水平,李向阳,黄金跃,译.赫斯特心脏学手册[M].第10版.长沙:湖南科技出 版社,2003:696-703.

[7] 王,关姝,张帆.中青年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 007,23(12):1066-1067.

上一篇: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基因G312R多态性与脑... 下一篇:双腔起搏器自动房室间期搜索功能的临床应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