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起重机车轮调整参数与啃轨的关系

时间:2022-06-24 12:35:18

浅谈起重机车轮调整参数与啃轨的关系

摘要:啃轨对起重机危害很大,易造成车轮轨道磨损,增加运行阻力,电机负荷增大甚至烧毁等。因此,有效的解决啃轨问题,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数学模型理论分析,进行阐述车轮调整参数所导致的尺寸变化对啃轨的影响。

关键词:桥、门式起重机;啃轨;车轮影响;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前言:

什么是“啃轨”?

当起重机在运行中车轮与轨道产生横向滑动,车轮轮缘与轨道挤紧,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摩擦,致使轮缘和道轨磨损,这种现象就叫“啃轨”。起重机运行时多少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啃轨现象,影响设备安全使用。因此,正确及时判断是否出现啃轨故障,对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维修费用以及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车轮啃轨对起重机危害很多,例如,车轮轨道磨损出现,缩短使用寿命,增加运行阻力,影响减速机运转,电机负荷增大,甚至出现烧电机,断轴现象引起起重机震动冲击;严重时会使负荷摆动过大,产生脱轨,发生人身或设备安全事故。

啃轨现象分析

1、啃轨现象的表现

1)道轨侧面或车轮轮缘内侧有摩擦痕迹,严重时产生毛刺或掉铁屑。

2)在短距内轮缘与轨道间隙有明显的变化。

3)车体产生偏斜车轮走偏,有响亮的啃轨声。

4)啃轨严重时,会发出撞击声,甚至出现爬轨。

2、啃轨造成的后果

1)缩短车轮寿命。严重的只能使用1-2年,特别严重的仅使用1-3个月。

2)加快轨道的磨损。啃轨产生的大侧向力,能使轨道位置偏移。

3)增大运行阻力,增加电机功率消耗和机构的传动负载。

啃轨原因分析

由于啃轨原因的多样性,因此不可能进行全面的解决与分析,因此我们从车轮方面的影响入手分析,来简单了解车轮几何尺寸,位置对啃轨的影响程度。

1、主动车轮轮径不同

车轮的加工均有公差范围,因此两个主动车轮轮径存在加工误差时,势必存在加工误差d’,因此每转一圈行走距离不等,直径大的一侧逐渐靠前,终使车体歪斜,从而产生啃轨。

以QD5-31.5 A5的产品为例,跨度31.5m,大车车轮直径500mm(偏差范围:-0.155mm-0nnn),小车轨距1.4m,小车车轮直径250nnn(偏差范围:-0.115mm-0nnn)。以误差极限取值,车轮每转一圈,大车(桥架)两侧车轮相差0.155π=0.4869mm,靠前量所形成的夹角α值为:tgα=0.4869/31500=0.15457/10000;同理计算,小车(架)两侧车轮相差0.115π=0.3613mm,靠前量所形成的夹角β值为:tgβ=0.3613/1400=2.58071/10000。

依据GB/T14405-2011,以M5-M7工作级别(镗孔),取值范围为:≤0.0004判断,当大车轮运行超过3圈,小车轮运行超过2圈即可抵消车轮的预设水平夹角而造成啃轨。

2、四个车轮的位置不当

即四角不是矩形,同侧两车轮中心不在一条线上,无论时主动轮还是被动轮,车轮偏斜都会造成啃轨。

车轮呈平行四边形,轨距相等,对角线D1>D2时,绝对矩形面积减小,车轮轨距尺寸同时变小(基距不变),从而稀释掉部分偏差,当尺寸小于轨距的尺寸时,极易造成啃过,并且啃轨的位置在对角线较小的两个车轮上。

车轮呈梯形,轨距不等,对角线D1=D2(或相近)时,同样绝对矩形面积减小,车轮轨距以小尺寸为准,当尺寸小于轨距的位置时造成啃过,啃轨的位置在轨距较小的两个车轮上;若此时两主动轮水平夹角不一致(或相差较大),则还会出现车架旋转,最终距较大一端的一个车轮也会出现啃轨。

3、车轮的水平偏斜超差

车轮的水平偏斜,即踏面中心线与道轨中心线在水平面上形成的夹角。这是车轮速度V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的速度,一个是平行于车轮道轨的速度Vx,此力使车轮向前运行;另一个是垂直于车轮道轨的速度Vy,此力使车轮产生横向滑动,如果速度Vy过大,且没有足够的间隙来克服横向滑动的距离(如果在整条道轨上往返多次运行后,任意位置时仍有间隙,且对称时,则不会产生啃轨),则极易造成啃轨。

通常情况下,以跨度方向的两个车轮夹角形成“/\”、“\/”、“||”三种,两两结合,可形成多种组合,本文以“内八字”(主动侧、被动侧,车轮夹角均在内侧)为讨论样本。

当夹角调整完毕后,夹角调整分别为:主动车轮1为α1、主动车轮2为α2、被动车轮1为β1、被动车轮2为β2(α为主动轴,β为被动轴;1、2各据一侧)。根据α1-α2和β1-β2与“0”的关系(设差值>0、=0或者

1)向一个方向平移;在往返运动后,由于侧向力(合力)的作用,单沿车轮时,啃轨的位置在一侧导轨的外侧;双沿车轮时,啃轨的位置在一侧道轨的外侧和另一侧道轨的内侧,且同一轨道侧的车轮同时啃轨(取决于车轮与轨道的间隙)。长度由α1-α2或β1-β2的大小决定(由于两个相差较小,故忽略差异,仅考略与“0”的大小差异)。运行轨道测的轨距与车轮测的轨距差:S'=(B-b+S)/2;啃轨长度为:S-[S’/tg(α1-α2]或S-[S’/tg(β1-β2)]。

其中:S:为车轮测量轨距偏差

B:为车轮厚度

b:为道轨头宽尺寸

S:为运行轨道长度

2)以一轴中心为圆心旋转;在往返运动后,由于侧向力(合力)的作用,由于侧向力(合力)的作用,单沿车轮时,啃轨的位置在一侧导轨的外侧;双沿车轮时,啃轨的位置在一侧道轨的外侧和另一侧道轨的内侧(同上),且非圆心轴(两车轮夹角差不等于零的轴)的车轮啃轨,啃轨长度,计算方法同上。

3)以车架中心为圆心旋转。在往返运动后,由于侧向力(合力)的作用,单沿车轮时,啃轨的位置在一侧导轨的外侧,而另一侧道轨啃轨侧在里面;双沿车轮时,两条道轨的两侧均有啃轨的痕迹。由于两侧(基距方向)车轮夹角差值相反,故啃轨长度为:S-S'/tg[(α1-α2)+(β1-β2)]

其他啃轨现象

很多多种原因都能造成啃轨,因此不仅仅是只有上述问题造成的啃轨,更多的还是要结合实际工作现场解决,如:

1、装配问题和加工误差造成的啃轨

1)两组车轮装配松紧度不一致

2)两侧车轮传动电机转速、减速机速比不同等

3)两端机组制动器调整的松紧度不同

4)安装轨道的梁(机构件)水平弯曲太大

2、操作不合理

1)经常使用一侧,使该侧轮压长时间保持高位,致使阻力大

2)启动或停止操作过猛,使车轮空转打滑

3、梁(机构件)变形

1)主梁桥架旁弯、端梁水平弯曲、对角线长度超差等

2)主梁桥架垂直下挠、车轮垂直偏斜超差

总之,对待啃轨问题要不断积累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实际工况进行调整,更多的还是依据个人的经验,因此对个人来说,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中职语文课外活动开展探究 下一篇:关于起重机检验中啃轨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