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时间:2022-06-24 09:52:12

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落实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的实际体现。

一、创设和谐情境,激发学习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改变传统的师生活动方式,少用或不用“指令式”语言,充分扮演好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新型教师角色,要树立良好的教态,要以充沛的感情去热爱学生,特别是热爱那些潜能还尚未被开发的学生,表扬他们每次微小的进步,激励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教师要以专注的精神,生动的语言,新奇的想象,敏锐的观察,丰富的经验,准确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娴熟的软件操作技巧,有趣的数学史话,把教学过程变为富有情趣的数学生活。从多方面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氛围,让学生在愉快、宽松、自由、“心理安全”的教学情境中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导入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短短的几句诱导式提问,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之中。

三、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学生能力

教材是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重要基础,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与学的中介,但目前强调教师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多,重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少。很多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了“阅读”的环节,认为“阅读”只是语文教学中的环节,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同样也要重视阅读,并且要创设阅读情境,教给学生方法(初读、细读、精读),充分利用现行数学教材可读性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

在学完新知识后,对知识的结论和它的推导过程,必须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到它是怎样叙述的。练习和作业中遇到困难,也要指导学生从课本上找出路,学会使用工具书。如:教学七年级“什么是同类项”时,列出提纲:1.初读课文,了解学习什么知识;2.细读课文,讨论思考什么是同类项?同类项与它们所含相同字母的顺序有没有关系?同类项与系数大小有没有关系?这样,通过列出提纲,创设阅读情境,学生在细读时就能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同类项。

精读时学生提出了问题:“-4a2b”和“ba2”到底是不是同类项?为照顾全体,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创设直观操作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优化过程教学

操作服务于思维,思维服务于动作。让学生动手进行实物操作或是黑板上、电脑上进行演示操作,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既顺应了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开拓思维领域,开发智力潜能,让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中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时期。他们的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的越明显,越具体,越熟知,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因此,适当的直观演示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展现过程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通过播放设计好的教学软件:(几何画板)屏幕上先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慢慢地太阳开始露出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生很快“悟”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可以用它们交点的个数来区分,也可以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来区分。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学生在直观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也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五、创设错误情境,提高辨析能力

创设错误情境就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认知错误或思维偏差,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陷阱”,让学生的错误充分“曝光”,促使学生在“自查自理”中“为之一震”,起到强化刺激学生思维的作用。

如教学八年级一元二次方程时,为使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我针对学生容易忽视“方程整理后再判定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大前提的情况提出诱错题:“x2+2x+2=(x+1)2+3x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学生就会不假思索地说: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这时,教师将方程整理可得:3x=1,是一元一次方程而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错解的缘由。

六、创设游戏情境,深化课堂练习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之一,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发展并得以巩固和深化,不是靠短时间内的学习就能奏效的,还必须通过一定质和量的练习,才能逐步形成技能技巧。众所周知,学生的课堂练习一般在下课前15分钟左右进行,而心理注意曲线表明,在下课前15分钟左右,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下降,学生的学习情趣明显减弱,因此,老师在组织练习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灵活选择练习方法,创设游戏情境,提高练习的情趣,以“游戏”促练,提高练习效果。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些趣味性的问题,编制一些简单的电脑课件,让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唱一首歌等。

综上所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以纯真的情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不光是靠耳朵听、靠眼睛看,而且老师的情感也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促使他们用“心”去学习、去思考。这样,主客体一致,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使整个情境成为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学生身在这样的情境中,带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去感知教材,去体察、想象,去理解、掌握,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整体和谐的情境,必然带来学生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协同发展,保证数学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中县龙江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下一篇:欣赏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