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时间:2022-06-24 09:34:39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主,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就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将自身作为教学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语文知识,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并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师一般采用填鸭式教学,即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认为语文学习过于枯燥、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然而小学生学习正是以自身兴趣为主,因此,教师需要找到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的教学方式,最大化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创设就是最适合的教学方式。

例如,教师在讲授与风景有关的文章时,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与文章内容有关的风景,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然后教师可以一边为学生描述风景的优美,一边让学生想象自己正身处教师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最后教师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想想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去过或见过风景优美的地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小组学习,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那么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无法适用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找到既能够充分体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也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满足小学生好奇心重、喜欢群体活动的心理特点,也能充分地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通过合作的方式,提高自身合作意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一篇文章时,首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水平,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等,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小组,再将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下达至每个小组;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探讨,但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将讨论结果和无法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同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积极地参与到学生讨论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拓展课外活动,提升语文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教材内容,来丰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面,也要及时拓展课外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例如,听、说、读、写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这几部分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书法比赛、听写比赛等,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中,逐渐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另外,教师在拓展课外活动时,要将其他学科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边永志.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浅探[J].学周刊,2014(08):186.

上一篇:关于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新上法的尝试 下一篇:机械基础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