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自体输血

时间:2022-06-24 06:58:57

浅议自体输血

【关键词】 输血; 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方式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0.094

输血在临床救治患者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血液是宝贵的资源,临床合理用血既是保护血液资源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异体输血风险及血液资源短缺常态化客观存在,促使国内医疗机构积极开展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采用患者自身血液成分,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下需要的一种输血疗法,自体输血推广程度已被看作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1 异体输血的风险

1.1 血液采集、制备、检测、贮存、运输、临床输注等各环节存在许多影响血液质量和安全的因素。

1.2 未检出和未可知病毒的传播 现已知能够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就有十多种,目前国内要求只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4种传染病病原检测。血液中可能还存在经血传播的未知病毒,进一步加大了异体输血的风险。

1.3 窗口期问题 由于技术障碍,导致这一大难题困扰整个血液病原检测。例如酶免法艾滋病毒检测的窗口期约22 d,核酸检测的窗口期仍有11 d左右,虽然缩短了窗口期,病原感染风险依然存在。

1.4 输血反应 异体输血引起的免疫反应和输血后感染疾病时有发生。有既往输血反应史的患者,实施异体输血须谨慎。

1.5 血液来源与供应问题 社会老龄化,无偿献血后劲乏力,临床用血需求不断上升,血液供应不足已呈常态化,大型医院患者“等血救命”问题不断出现。

2 自体输血的优点

2.1 血型和配血试验完全相合,免除了交叉配血和减少输血前多项实验而直接输注,稀有血型患者得到合适的血液。

2.2 无抗原抗体免疫引起的溶血、发热和过敏等输血不良反应,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亦无异体输血配型失误造成不幸事故的危险。

2.3 避免了输血相关感染,如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和其他血源性致病原的交叉感染。

2.4 避免了异体血液对受血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减少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率,降低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

2.5 术前实施的多次采血,能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增加红细胞生成,使患者手术后造血比手术前快。

2.6 稀释自身输血可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并改善微循环,可取得对组织最佳送氧效果。

2.7 扩大血液来源,部分缓解用血紧张状况和无偿献血血源压力。

3 正确选择自体输血的方式

3.1 稀释式自体输血 在患者麻醉后,术前经静脉采集患者一定量的自身血液短暂储存,同时输注等量血浆代用品,在急性正常血容量稀释状态下对患者施行手术,所采集的血液在术中或术后还输给患者,深低温麻醉手术常常是适应证。

3.2 贮存式自体输血 把自己的血液预先储存起来,以备需要时使用。很多患者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如心功能Ⅱ级以上、身体状况好、准备择期手术而估计术中出血多需要输血者,孕妇和计划怀孕者,有过严重输血反应史者,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发生困难者。黎劲等[1]对Rh阴性手术者进行贮存式自体输血治疗疗效满意,均无不良反应。Rh阴性患者需择期手术,用此方案最佳,能保证用血及时和手术顺利施行。

3.3 回收式自体输血 手术医师在术中或术后用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与适当的医疗器械将手术中或创伤后流失在手术野或体腔内的血液回收,经过滤、洗净、浓缩,于手术中或手术后回输给患者。譬如肝脾或大血管破裂手术、脊柱手术、妇科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等无感染、无肿瘤组织的手术等。

4 自体输血存在的问题

4.1 贮存式自身输血术前多次采集,容易造成患者贫血及血容量减少。

4.2 采集过程中可能发生献血反应,储存过程中可能出现溶血现象,输注引起溶血反应。

4.3 废血利用容易产生血液污染,导致败血症或造成癌肿细胞扩散。

4.4 公众知晓率低,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自体输血。

4.5 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东部西部之间、贫富之间差距存在,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建设参差不齐,临床用血需求不同,中心城市三级医疗机构开展较普遍,但比例低,其他医疗机构基本未开展。

4.6 目前自体输血费用高。自体输血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总费用,部分地区输注异体血液可以按比例报销,而自体输血不能报销。

4.7 缺乏统一的质控标准及收费标准。

5 自体输血的现状

5.1 自体输血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输血方法。日本术前使用自己800~1200 ml血液的病例已达80%~90%;澳大利亚择期手术患者约60%使用自己的预存血输注;美国择期手术患者自体输血占输血量的80%~90%[2]。

5.2 《献血法》实施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的部分医院也在逐步推行自体输血工作,以解决血源性疾病传播和血源短缺问题。《北京市献血组织办法》中规定,三级医院自体输血率要达到临床用血率20%,一些医院部分科室择期手术较多的自体输血指标为40%[3]。据统计上海市自体输血量仅占输血总量的1%。

6 建立激励机制 提高自体输血比例

6.1 卫生行政部门完善政策和考核标准,落实新的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自体输血比例,使我国自体输血率逐步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6.2 各相关医疗机构举行自体输血继续教育,采用专题培训、病例讨论等方式,将自体输血纳入新入院医务人员教育培训内容。

6.3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对开展自体输血的医疗机构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提高自体输血费用的报销比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6.4 科学宣传,让公民理解自体输血是安全可靠的,异体输血有潜在风险。

总之,血液是稀缺资源,如何开源节流,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做哪些方面努力,都值得输血工作者思考。加强节血管理和新技术应用,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会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血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丰富临床用血来源,促进我国无偿献血和临床输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黎劲,覃玉荣,韦柳红.自体输血在RhD阴性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1):49.

[2] 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6.

[3] 王玉民,周淑清,赵扬.预存式自体输血的优点及实施措施[J].北京医学,2007,29(6):376.

(收稿日期:2012-03-28) (本文编辑:陈丹云)

上一篇:膝关节镜下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0例 下一篇: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