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评的筛子里寻金

时间:2022-06-24 05:42:50

2008年6月12日,吴店中学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杨不管”事件。地理课上,杨涛和同桌陈某发生争打,正在上课的杨老师没有及时制止。事后,杨涛死亡。杨老师因失职承担10万元赔偿费用,并被停职。

2008年10月21日,丽水缙云潘老师因找丁某带她去家访,丁某将潘老师骗至山上,将其杀害。

2012年12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再曝一起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事件,女教师颜艳红面带微笑,双手捏着男童双耳,向上提起使男童悬空……

这些年似乎听多了有关老师责罚学生最终造成惨剧的事例,也听多了老师因与学生有冲突而遭学生伤害的事例。这些悲剧的发生,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育部于2009年8月22日正式颁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教育部出台的《规定》,无疑给我们广大班主任一把合法的“尚方宝剑”。那这个“适当方式的批评教育权”,究竟何谓“适当方式”呢?我们该如何用好手中的“尚方宝剑”呢?

其实,一味地批评与责罚,是“黔驴技穷”的表现,是远远与新时期高素质班主任背道而驰的。有位心理学家说:“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你就会把一切都变成钉子。”如果我们沉下心来审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 变批评为提醒

比如学生上课不守纪律,看他一眼,用手摸他一下,甚至只要语气中断,就可以解决问题。有些偶发事件,看来是大事,其实不然,稍一提醒,就可了事。

二、变批评为分析建议

我们班有个小姑娘,因为爱说谎,同学都不理她。她很痛苦,我劝她想想:同学为什么不理她。她回家不好好思考自己的缺点,却花钱买了好多吃的分给同学,结果同学吃了她的东西,还是不买她的账。她无法忍受,找我又哭又闹。我没有批评她花钱收买人心,而是对她说:“同学不喜欢你,是因为你爱说谎话,你要用时间和行动证明自己不说谎,到那时,同学自然会亲近你的。”后来她照我说的去做,与同学关系改善了许多。

三、变批评为讲故事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天真幼稚,对道理的理解往往不透彻,老师对他们可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讲故事、打比方中。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把耳朵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您在听什么?”“嘘!小树在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还说:‘我们长大要为大家作贡献,请你们不要伤害我们。’”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护林小组。没有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难以取得的效果。

四、变批评为表扬

有的学生,提醒不管用,分析也不听,理解不领情,只能批评,批评轻了还不行,必须说得很重,于是脸皮变得越来越厚,到最后已变得“刀枪不入”了。这时我们务必耐心,千万不要把“朽木不可雕”的帽子轻易戴在学生的头上。此时,你可用戴“罪”立“功”,变批评为表扬法。教师不妨“罚”他做好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又不失时机地、恰如其分地表扬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我班就有这么一个孩子,脾气暴躁、性格倔强经常欺负人,自己寝室的同学也不例外,搞得同学、家长意见都很大,并说有他在,要转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他很关心班级。一次班级卫生检查时,他迅速把教室地面上一团并不大引人注目的纸捡起,因此班级还得了“卫生班级流动红旗”。我随即抓住契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说:“谢谢你!如果没有你,我们班就失去了卫生班级流动红旗这面宝贵的旗帜!”他似乎从来都没有这样高兴!同时,我还鼓励他多为班级做好事(在两周内每天做一件好事,以“戴罪立功”),他非常乐意地接受了。当然,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情况也有过反复,但过了不久,这个孩子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学习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一切孩子的发展,必要的批评永远不会废止,教师应有太阳般光明磊落的胸襟,应有慈母般温柔细腻的情怀,以理解、信任、尊重、关怀为基础,把自己满腔的爱倾注到每一位孩子的身上,在批评的筛子里寻找“灿烂的金子”!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

上一篇:此威信非彼威信 下一篇: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