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简化太极拳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时间:2022-06-24 04:56:08

高校简化太极拳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摘 要: 本文对二十四势“简化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便更好地进行太极拳教学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更快、掌握得更好,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简化太极拳课程教学 问题 教学方法

太极拳是我国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身体锻炼方法。它是一种柔和缓慢的拳术,动作圆活连绵不断,动静相济,柔中寓刚,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在必要时除暴安民,还适合于体弱多病者作为医疗保健和康复练习的手段,也是普及、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的项目之一。1956年2月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科组织有关太极拳专家以传统杨式太极拳为素材,编制“二十四势简化太极拳”。

简化太极拳教材已有很多版本,也被列入高校教材中,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都会因简化太极拳慢条斯理、运动缓慢、动作连绵不断而感到厌倦和烦躁,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才能使学生更快掌握与领会知识,并真正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1.简化太极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有关研究者调查统计,我国正规大专院校在二十四势太极拳教学中不讲解攻防含义的达到87%。学生都会因简化太极拳慢条斯理、运动缓慢、动作连绵不断而感到厌倦和烦躁。很多学生在学会二十四势太极拳架时间不久后便失去了兴趣。有的同学由于不知道丰富的内涵,望名生义,感觉“简化”就是“简单”,以为简化太极拳就是空架子,讥讽太极拳由武术发展成为今天的“大众舞蹈”,致使声誉一落千丈,学习积极性不高。

2.正确认识简化太极拳

2.1简化太极拳的产生。

1956年2月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科组织有关太极拳专家,以传统杨式太极拳为素材,编制”二十四势简化太极拳”。

太极拳,又称“哲拳”,是中华武术优秀的拳种之一。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各种功法、拳械套路和对抗格斗等运动形式。它具有健身养生、修身养性、防身自卫、竞技比赛、表演娱乐、增进友谊、自助助人、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等多种功能。在1956年前后,根据上级领导指示,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科组织太极拳专家,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于已在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传统太极拳37个上要势子中择取20余个典型动作,集中了传统太极拳主要技术结构体系,按照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原则。先安排直进动作,随后安排后退和侧进的动作,然后穿插蹬脚、下势、独立和复杂转折动作,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便于人民群众学习掌握,以简化太极拳更好地推动普及太极拳。

简化太极拳集中了传统华中主要技术结构体系和一多半势子紧凑编排而成,“精髓没有改变,学问没有简化,技术并不简单”,要练好、教好实非易事,需要深入研究其内涵、技法,才能不断提高。

2.2简化太极拳性能作用。

二十四势太极拳是在继承传统太极拳基础上创新的套路,和各流派太极拳同样具有多方面的性能和作用。

二十四势太极拳不仅是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而且具有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功能,对于一些疾病也有治疗或后期康复的有效手段,具有体育性、健身性、预防性、医疗性、康复性、修身养生性。二十四势太极拳在套路演练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展现出升华的艺术特色;修炼者本身在陶然忘我进入境界后,可以达到独特的审美意境,在行拳中体悟到内外同化合流境界时,更是至善至美的审美感受。二十四势太极拳强调哲理与伦理,以阴阳、刚柔、动静等哲学观念指导拳势修炼,具有哲理性、教育性、科学性、技击性。二十四势太极拳既可以在舞台上表演,又可以在田间地头、车间外侧小块空地上锻炼,可谓雅俗共赏。其“性能价格比”绝佳,能为所有习练者增福,具有经济性、娱乐性、最广泛的适应性。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1教学中应融理施教,让学生对太极拳理法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拳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太极拳是陈王廷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根据导引吐纳和“太极”“阴阳”学说创编的。所以,教学中把一些中医理论、道家思想及对太极拳的影响等知识介绍给学生,对学生提高太极拳的学习效率有积极的意义。

在太极拳教学中应该融理施教,不仅教会学生动作和套路,更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理、法”,“理不融则法同虚设”,真正理解太极拳、喜欢太极拳、运用太极拳锻炼,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3.2教学中应注重太极拳的基本功学习。

初学太极拳者要在基本功上下工夫;太极拳练习者如果单从招式上去解释和理解太极拳的用法和内涵,就不可能得到太极拳之精髓,如同练习书法只懂得字简单的笔画,忽略了字的整体神韵一样。太极拳的身法讲究手、眼、身、法、步,手臂灵活,眼睛顾盼有神,身法灵活,动作正确,步法扎实有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始至终加强中定姿势、左右转、太极步、手与脚一贯之劲等基本功的学习和练习。

3.3注重学习环境和练习氛围。

太极拳主张有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拳论用“运劲如抽丝”、“自始至终,绵绵不断”、“行云流水”等形象的采纳,以求匹配,往往可合二为一,收到意想不到的共鸣效果。教学中选择安静舒适的练习场地,减少外界干扰,最好有目的地选择乐感舒缓,曲调内容健康,具有一定特色的民族音乐,代替口令与节奏,融于太极拳的教学与平时的练习之中,其作用不可小视。在教学与练习中,学生不仅能培养乐感素质,而且能多层次欣赏和吸收我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热情,促进身心健康与审美能力的发展均有较好的作用。

3.4明确简化太极拳的攻防含义。

由于太极拳动作徐缓而舒畅、均匀而细致,人们往往忽视了太极拳具有相当攻防含义和实用性。技击性是武术区别于体操、舞蹈的基本特征。如何能取得更好的健身效果,如何练习进而做到“运劲顺达、手法准确、内涵充实、武术的特点与风格突出”?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简化太极拳的攻防含义,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使学生领会太极拳中所含的棚、履、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达到劲力内蓄的涵养。

在简化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太极拳攻防含义的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太极拳动作的理解、记忆,提高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兴趣。简化太极拳教材已有很多个版本,也列入了高校教材中,但其中几乎都没有攻防含义拆解内容。建议在修订教材时,增补这方面的内容,以精炼明确的笔墨、准确地解说攻防含义,使人们看到简化太极拳的全貌,更好地发挥简化太极拳的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薛安日.简化太极拳学问不简――纪念《简化太极拳》问世50周年[J].中华养生保健,2006,4.

[2]顾留馨著.太极拳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82.

[3]张益民.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感怀[J].中华武术.

[4]毛红妮.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分析与实践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6,1.

[5]太极拳常识.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6,(1).

上一篇:太极拳在菏泽市省级规范化学校推广现状的调查 下一篇:对乐山市家庭体育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