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买房却不在城镇落户

时间:2022-06-24 04:43:04

农民买房却不在城镇落户

当前,许多农民在城镇工作生活,却不在城镇落户,影响了城镇化进程。对此,有专家认为,是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农民到市民的转换,对策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

事情果真是这样?我们先看一个身边的实例,它折射的是城镇化的另一面。

我所在的浙江永康是全国百强县,经济还算发达。2008年夏天,为了换购,我卖了位于市中心的套房。买主是一对40岁不到的本地农民,男的在外省跑生意,女的在市区上班。他们有两个孩子,大的升初中,小的将上小学。买房最重要的动力是想让孩子接受市区相对优质的教育。

房屋过了户,我有个担心:买方的孩子要上学,必然要把户口迁到其房子(我出售的)名下,因为按我们当地的户籍政策,只要在城区拥有三证齐全的房子,户主的户口可随时迁入。前提是卖方户口必须迁出。我担心的是,其时我购入的安置房还没办房产证,我一家户口往哪迁?

没想到,一晃五年过去了,买方至今没要求我迁出户口。原来,他们买房五年后户口还在农村,一家四口没有任何一人成为市民!

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农民在城里工作,除了成为“公家人”(公务员、国企职工等)外,并不要求户口迁出农村。各项社保可根据就业的不同,在企业职工、自谋职业者之中自主选择参保。孩子读书,分A、B、C三类,按规定顺序就近入学。

因此,只要城里有房,是市民还是农民,对人的工作、生活基本没啥影响。而户口留在农村,保留农民身份,则有不少现实和潜在的利益。一是有机会申请在农村批基建房,仅这一项,就可能得到几十万元的利益;二是承包地五十年不变;三是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每年有数量不菲的分红;四是以城市为中心往外扩散,越是近郊,越有可能近期被征地,即使远离城市,随着城市的扩张,今天的远郊,明天也变为近郊了,所以只要是农村集体的一员,谁都可能成为被征地农民,获得高额的补偿费,而这就是最大的吸引力。

与此类似,现实中还有农民子弟考上大学不迁户口,已成为城镇户口的人要“回归”农村户口特别难。那些经济实力雄厚的村庄,小伙子挑媳妇首选农村户口的女孩等现象,原因也都与我身边这故事—样。现在的农民,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农民,他不在城镇落户,并不是户籍政策引起,而是有经济学的原因,刻意保留的农民身份,可以带来或者将带来更多的边际效益。

作为农民个体,在城镇生活工作,在农村落户,可以尽享城镇和农村的优势,是最理想的生活。但就整个农村来讲,却存在巨大的隐患——农村一直在失血,农民的资金流向城市,如在城市购房,却任凭农村的老房失修、坍塌。孩子学业有成,大多留在城市,农村劳力只剩下“老年军团”。农耕时代的工艺、技术乃至文化,传承困难是不争的事实。凡此种种表明,这种流失是全方位的,包括资金、人才、文化、土地……不停地流向城镇,出现了农村的空心化,农村正日益走向凋零、衰败。

由此看来,解决农村人口特别是像我所在的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应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工作的着力点不单单是动员农民在城镇落户,更重要的是城市要反哺农村,加大农村文化、教育、医疗、通讯、交通、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从而推进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村里的软环境也是生产力 下一篇:“小”村官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