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桃香“眼儿媚”

时间:2022-06-24 02:50:37

我的家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水中山的影子如同碧玉,满山的茶树,浑如翡翠雕琢。这茶树上的茶制出来就是本地有名的天竺毛尖;当地人又给取了个很韵致的名字,叫“眼儿媚”。

“眼儿媚”出产于陕西省山阳县著名旅游景点天竺山下。天竺山得名的缘由,传说唐朝慧圆禅师杖锡于此,见此山很有些像印度天竺,故命名为天竺。天竺山里雨量充足,土地丰茂,很适合茶树栽植,因此山里人家,户户门前屋后,沟边地畔,都会郁郁葱葱一团,碧色阴阴,走近了,才发现是茶树。

炒制茶叶始于何时,山里的茶农也说不清,只记得前几年还有一棵茶树,瓦钵粗,虬枝盘曲,苍劲枯老,一到开花季节,绿绿的叶子间,白色蝴蝶一片绕叶飞翔;走近一看,朵朵都是茶花,一片浓香。

村人传说,最早制茶的人是一个叫作英子的女孩。那女孩白净如玉,眉清目秀,十分聪慧。一日,上山干活,当时正是三月,她经过一片嫩绿的树林,鼻端闻着隐隐的清香,细嗅,竟是发自这些叶片。于是,她摘下一些,放在嘴里细嚼,清香满颊,清爽无比;就又摘了一些,拿回家去泡水喝,结果味道果然不一般。以后,她又将这些叶子进行炒制,边炒边用手搓,搓成什么样子呢々她决定搓成眉毛状,又弯又细又好看。搓成后,她给这种茶命名为“眼儿媚”。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不足为信。但眼儿媚确实形似人眼,细长而弯,很像女孩子的眼睛。

眼儿媚的制作,手工胜过机器。也只有手工制作,才能真正显现出眼儿媚的地地道道的味道。眼儿媚的手工制作,基本上分两大步:第一步,制茶;第二步,贮藏茶叶。

制茶,程序和别的茶叶手工制作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炒制、揉搓、晾晒。别的茶叶,晾晒之后,就算完事。而眼儿媚,还只是做成了一半的工序。接下来,要将炒制的茶叶放在瓦罐里,茶叶里放上几枚头年桃树上留下的干毛桃,而且这些毛桃必须在第二年春天桃花绽苞时摘下。茶农们认为,这样的毛桃,聚集了两年桃花的芳香,也收集了两年的春天气息。毛桃放在瓦罐里,必用布帛包着,否则,桃毛混入茶叶中,会坏了茶味,口感也会大打折扣。这样一罐茶叶,贮藏半年,拿出来,泡一杯尝尝,茶里漫溢着一种春天的气息,桃花的芳香。――一罐眼儿媚至此,才算制成。

制成的眼儿媚,色绿如碧玉,碧色中又泛出隐隐的白色,毛茸茸的。因为眼儿媚的叶子在采摘时,必须极小,小到什么样子,也就比一粒米大不了多少,刚刚努出叶芽,上面还有毛茸茸的叶毛。每一粒茶叶都弯弯的,如古代女子的黛眉,秀气,娇媚,给人无限遐思。

由于是山里人的茶叶,在冲泡上,就没有诸多讲究。一般一个粗瓷大碗,或者一个瓷缸子,捏一撮茶叶,白开水一冲,田头地脚,柳阴树下,三两个农人,一边说着家常,谈着桑麻,一边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这让茶道中人见了,一定会长叹暴殄天物,可对这些农人而言,并没有如此感觉:自己山上产的,自己家里人手工炮制的,自己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喝的。没讲究,没规矩,反而是喝茶的大规矩,舒坦。喝茶,不就图个舒坦吗?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泡起眼儿媚来,慢慢地,这儿也有了一整套的方法了: 首先,是水质的讲究,必须用本地山里的水。这儿的山,由于茶树遍野,四季常青,水质也十分甘甜爽口。水都是泉水,不大,茶杯粗细,一股一股的,旱天不减,雨天不加,汇在一起,就汇成了一条河,银子一样地流着。大概是经过了茶林叶香的润泽吧,水中也仿佛蕴含着无尽的茶香,泡起茶来,格外有味。

其次,煮水时,水不能过沸,否则,泡茶时会烫伤茶叶,败了茶色。也不能水温过低,泡不出茶味来,糟蹋了茶叶。再次,要;中好茶叶,必须将茶叶充分冲泡,让粒粒茶芽展开,与水充分接触,释放出它们全部的味道和香气。

冲好之后的茶叶,粒粒展开,如少女的眼睛,铺在杯底,仿佛在含情脉脉地望着每一个饮茶的人,隔着一层水汽看来,隐隐绰绰的,波光潋滟,倾城倾国。杯中茶汤,碧色莹莹,如隔着水晶的一道绿纱,又如一个碧绿色的梦。拿一杯茶,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对着一群天仙一样的女子,个个睁着一双清凌凌的眉目,在望着自己,在对自己诉说着满腹的相思。

喝这种茶,要慢,要细细地品咂,茶汤入口,不要急急咽下,而要在口腔中回环一下,缓缓咽下,随之,一种香气直透鼻腔、脑门。

眼儿媚的茶香里,有一种山里特有的青草味,还有一种花香。村里人说,这就是那毛桃的味道润进了茶叶中去了。嗅着这种味,秋冬之间,也让人如行走在草长莺飞的季节,满眼繁花照眼,阳光如洗。身心,也一片洁净。

在山里,一杯茶,一张竹椅,对着满山的青青茶树,细细地品咂着,一颗心也变得轻松、清闲。

我母亲如果头痛、上火,或者有别的病时,不吃药,说药太贵了吃不起。她有土方,方法很简单,就是捏一撮眼儿媚,放在嘴里嚼,一天嚼几次。我母亲至今耳不聋,眼清明,有时高兴了,还绣花呢。以她的说法,这都是咀嚼眼儿媚的缘故。

上一篇:闭门独啜曼芊茶 下一篇:细说炭焙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