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呼唤:EFP套件与经济型演播室解决方案

时间:2022-06-24 02:35:20

市场的呼唤:EFP套件与经济型演播室解决方案

高清时代,市场有大量的高清节目制作需求,提高演播室设备的性能价格比就成为技术专家和生产厂商面临的重要课题。北京领先艾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克成老师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开始思考自身的发展出路问题。何老师坦言:“从事一项业务,它一定和我以前的一些资源有关,通过几年的努力,走到了现在这个技术环节。”说的具体一点,就是让在社会上广泛存在的ENG摄像机承担演播室制作的任务,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需求。何老师认为,现在大量的演播室摄像机的造价很高,粗算一下演播室播室价格构成,其主要成本集中在摄像机上;还有政府、学校的采购相当盲目,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所以走上EFP套件的研发与生产之路既有自身行业背景选择的原因,也是市场呼唤的结果。

演播室与ENG摄像机的分家与回归

现在承担电视节目制作的有专门的演播室摄像机和外拍ENG摄像机两个领域。在上世纪70年代,并没有这样具体的分家,只不过是当有了摄录一体机以后,才有了这种区分。“早期进入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以前摄像机与录像机是单独分开的,如果需要外出作业时,必须一个人扛着摄像机,一个人拎着录像机跟在后面,两个人共同才能完成ENG的拍摄工作。”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节目要求的提高,后来的演播室制作也变得更加复杂,而摄录一休机需要更多的方便性,所以EFP与ENG摄像机就开始分家。从1990年举办亚运会开始,中国开始使用分量记录的摄录一体机,开始了ENG的新时代。而在21世纪的今天,记录单元,及存储卡成为目前制作记录的主流;另外,现在大部分ENG摄像机也都具备广播级的高清HD/SDI输出接口,从这几点上看ENG摄像机也具备了演播室制作的主要条件,是可以通过附件的形式,配置成演播室摄像机。但是也存在影响回归的因素,比如高档摄像机的制造企业,他们制造演播室摄像机的利润可以远远高于ENG摄像机,而销售数量相对较少,是否能够回归的发言权在他们。

演播室要解决的几个技术问题

演播室摄像机要求在后台进行精确的控制。它们都遵循RS-422控制协议,这个协议是双向平衡的传输协议,是摄像机厂商的内部协议。“控制器发出控制数据,摄像机在接受控制的同时将执行数据立刻返回到控制器。所以,在操作的同时可以看到操作数据的改变,这对高安全性的现场节目制作领域是非常必要的。”RS-422是摄像机主流厂商都认可的标准,厂商在设计摄像机的时候都遵循这种接口协议,控制内容则是各个厂商自己的秘密。ENG摄像机代替演播室摄像机,最关键的技术就是破解这个秘密。

还有一个关键技术,就是传输。演播室摄像机要保证高质量的原信号的传输。而且,自从三同轴电缆发明以后,这种直径大约9-10毫米的线缆规格也就成了业内一种使用标准。随着演播车、演播室现场制作,演播室越造越大,有1600平米,甚至2000平米的演播室,如果是演播车开出去体育场、剧场就更大了,那么线缆的传输可以到100米、300米甚至1000米,这个传输距离也是业内的一种要求,甚至一种不成形的标准。三同轴技术出现在模拟分量的时代,到了数字高清的时代。三同轴技术遇到了瓶颈,数字高清1.485G这么高的频率,同轴电缆传输的衰减量很大,它很难超过100米,所以大家就开始利用光纤来作为视频信号的传输媒介,而且发展了一种专门应用于代替三同轴的复合光纤。包括索尼、Panasonic、日立在内的厂商普遍在役的高档的演播室摄像机都是通过使用复合光纤来传输的。

何老师介绍到,公司去年在光纤传输上取得了突破,于是开发的重点移到了光纤上面,而且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复合光纤的标准。何老师指着地上那条光纤对我们说:“你看,这是一条实际存在的复合光纤,这条光纤有200米,包括了摄像机的供电、控制、通话、返送视频等一切功能都在里面”。公司在设计线缆的时候,考虑到已经形成的行业使用习惯;还有,对演播室和转播车之间不同距离的应用能不能分开设计,比如说300米用一种技术,20米用一种简单的技术呢?那是行不通的,已经这么小的市场,不可能再更细额划分了。光纤应用的好处,是实现广播级质量的无损传输。

演播室还需要其他一些辅助的技术,比如说要通话系统,比如供电系统,摄像机要通过这一个电缆远距离供电。还有一些是集成技术,比如说要把这些设备安置在一部车里,演播室里或者飞行箱里以方便携带等。

技术障碍

实际上从做一些简单的产品配套到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必然面对刚才说的各种技术问题。有的是比较大一点的技术,比如传输,传输的关键在于你不能轻易制定一个标准。你规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有多大的合理性?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这个是最具挑战的,在一开始做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环节。

还有一些技术,虽然技术的难度可能并不太高,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屏障,如果摄像机的生产厂商不与你合作的话,你几乎是不能前进的。因为摄像机的控制协议是他们自己做的,是他们内部的交流语言,他如果不告诉你,就跟一个电报的密码似的,你不知道他的密码,语言的交流就没法进行,你就不理解意思,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瓶颈。

传输和控制协议是两个大的技术,还有一些小的技术,比如供电这个技术看起来简单,其实真正要做成产品,还是要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说以多少的距离作为供电的参照,如果说选择的这个距离远,电压和导线的粗细又成为你的麻烦,还得承担成本的压力;设计碍短,长距离的接不上。所以在筹划的时候,势必就要站在一定的技术高度去看这个问题。

说到曾经做过无线传输的尝试,何老师显得有些无奈。目前做到最好的无线传输的压缩延时大概是300毫秒,300毫秒就是10帧左右,或者是七、八帧,这么大的延时对现场节目制作是不能接受的,还有,高清的无线传输的稳定性是无论如何无法确定的,因为无线环境下看不见摸不着,信号到底在现场会发生什么,无从判断,所以不知道风险在哪里,也就无能为力。

导播系统特点

混合控制何老师谈到他们现在的控制有几大突出特点。一是可以同时控制索尼、Panasonic等多种摄像机,也就是说掌握了两种摄像机的控制。“这个对用户来讲可能比较方便,因为每个单位不只使用同一型号、同一品牌的摄像机,比如以前是使用索尼的摄像机,现在又对Panosonic的摄像机感兴趣了,现在,他们可以形成一个混合的系统。以前的资源都得以保留,这就是一种优势。集成通话在集成方面,因为我们自己就做tally,就不用再有第三方来配,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外形做得很小,比如一个CCU,能控制六个摄像机,集成在一个机箱里,它很小巧,现在的演播室就是一个手提箱,提着就走了,这个就是3U的一个标准的机箱。”何老师指着 摆放在导播台上的小机箱,一脸骄傲。因为要给用户解决一个综合的问题,所以集成也是一个工作方向,现在用户比较倾向于做那种移动的应用,既然是外拍的ENG摄像机,那么一定是拿出去应用。何老师以前是着重于设计箱载演播室的,业内从七、八年前就开始做箱内演播室,2005年在BIRTV的时候本刊也对何老师进行了采访。当时就现场网上直播了那个采访,可以说,何老师和他的团队是最早开始这样一种媒体传播的形式,他也非常感慨于那个时候很大的箱子现在变得这么小,可见这一媒体传播形式已经渐渐深入了。

采访过程中,何老师对于Panasonic做的HS500数字特技切换台表达了溢美之词,他还现场给我们演示了Panasonic四个讯道的切换,“它能监,也能看。DVI入,DVI出,它根本就不用专业的监视器,这个就行了。比如说这一下这么大个屏幕就看高清画面了,它能让一个显示器做多用途,这个在当今是非常不易解决的问题。”

“箱子”的变迁对于导播系统的箱式设计,以前我们习惯把什么东西都装在箱子里。现在的设计不一定那么做,因为不同的部分有各种各样的用法,今天跟A剧组用一用,明天可能跟B剧组用一用,在功能上没有必要让它非要在一个箱子里,所以,何老师形象的形容:“以前我是个装箱子的,现在我是个拆箱子的。”就像现在的非编,以前非编的板卡都是内置的。现在都改成外置的非编盒,走哪都可以拿个盒子出去。也就是说,哪些功能是需要放在一起的,哪些东西是需要分开的,都是设计时的参考依据。比如说录像机原来一定要放在箱子里边,后来就分离出来了,因为录像机今天给非编用,明天给现场用,一拿就走更省事。关键是连接是不是能够特别的紧凑,是不是把连接上的很多具体问题都考虑清楚了,是不是真正能够适应现场直播的这种要求,这个是我们在集成的时候要考虑的。我们考虑的不是形式,而是应用的实质,用户需求的实质是什么就开发解决什么。

关于电缆开发

现场节目制作其实有很多公司在做,何老师的公司之所以能成为这些所有的制作群中领先一点的,这个领先就在于他们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去把握技术的走向。

比如说电缆,电缆到底应该做成什么样?以前的那个电缆做成那种8字形的。这样一个电缆摊在地上,由于它受力的结构原因,盘了以后里面就产生自然的应力,这种应力不容易释放,所以它躺在地上看起来不舒服,翘着;而圆的电缆就可以很服帖地躺着。那为什么当时要做成8字形呢?何老师详细地为我们讲解了其中的细节:“因为我们想要把高清传100米,而100米需要用到同轴电缆技术,对同轴电缆的要求就是这个电缆要粗,粗了里边的芯就硬。还有它的介质,它要保证外边铜网和里边的芯永远保持一定的几何形状,这个形状是靠介质硬度来保持的,介质没有了这个硬度,一压,就变形,阻抗就不均匀了,对高清有很直接的影响。如果要做成圆的也可以,就会很粗,我当时觉得这个粗度怎么也不接受,接近20个毫米粗。后来我们为达到电缆细这个要求运用了一种技术叫数字编织技术。”

总的来说,何老师和他的团队做的这一块是非视频的,比如摄像机控制、呼叫、tally、返送视频、返送音频这一类的非视频的、或者不是信号视频的东西,在信号上就能做文章。首先,把所有的信号能数字化的通通数字化,数字化以后就容易进行处理,比如说数字编织,用数字编织离散的、低频的数据,比如说tally信号进行处理;还有就是语音通话,语音通话应该是达到44.1K这样一个数据链,数字语音或者叫CD音质就是这么一个标准。还有一个就是控制,控制大概在100多Kb,有的能达到500多Kb的量,这些量都是离散的、频率不高,把它编织打包成E1标准2MB,把所有的东西在2MB的线路上传。由于有了这个标准以及相应的芯片支持,就能够实现这种电路。除了视频线以外,还有网线。“我们的线现在一种给视频用的,视频用的现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就是电缆,这个电缆原来我们想解决100米甚至更长,那么就要很粗,现在我们就把它短一点,直接用50米,电缆就可以细一点;长距离就通过光缆来解决,把高清视频变成光信号,这个光纤的外装是有了一层铠甲,汽车压也压不断,折也折不断,很结实。”

公司现在还要解决一个返送视频的技术。信号是正向传输的,反送视频是传回来,传回来以后仍然有很高的清晰度,如果要按传统的方式返送视频的话,就要返回一条视频电缆,而要传输200米的话,视频电缆就得有小指头这么粗,传输才能达到一定标准的质量,“我们这里使用了一种用双绞线传输视频的技术(这是一个在监控里使用的技术,因为在监控里它不走视频线,都走网线,用网线来传视频),能让视频传输得更远。往往很多小技术成为公司技术人员最纠结的问题,因为当下日系的摄像机不为我们开放接口,接口就这么多,要想再实现这个功能,从这个机器上是做不到的,所以就要自己来做。

宝马会案例

公司以做产品为主,并不直接参与案例,但随即何老师也自豪地提到两年前在世博会的时候上海一个宝马5系的会,那个在黄浦江边上的会正是公司产品投入实际应用的成功案例。宝马在黄浦江一个码头上搭了一个演播室,它有一个巨型的投影屏幕,大概有60米长、6米高,它后边的八口投影机大概有一二十个,拼接成一个巨大的画面,两头是留给高清视频用的,高清视频只占两头的两个角。

这个在上海滩上做的宝马会属于民间的力量,本来这个场合开个五讯道(当时是五讯道)高清的转播车也未尝不可,因为附近有的是资源,上海、江苏、浙江这些台的高清转播车都有,但是他们的机制和服务体制不一定能够适应这种场合,“商业性要求一个服务性的体制,就是你说什么我就得应什么,虽然我是来赚你的钱,这是一种商业运作,这种商业运作它有天然的生命力,它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何老师他们团队做的产品就是提供这样一种机会,在社会上,不用养摄像机,索尼PMW,EX3这样的摄像机很容易地收集来了五个,再加上导播箱从北京飞到上海去也就是分分钟的事,节约了大量的物流成本和设备的成本。简单地说,转播车出来,还得警察开道,给城市造成的种种限制,停在那还得占地,还上不了楼;经济型演播室的话想要到经贸大厦的顶层去做个节目却是轻而易举的事。

市场的呼唤

创造这种经济型,很多非常小的单位和公司就能产生很高的效益,比如现在整个配置是真正1920×1080的全高清,但是摄像机这些的成本很低,诸如PMW―EX3这样的摄像机,它是十万块以内的摄像机,而且它的指标很高,它的影视质量在很多影视剧,或者小型剧里都可以,很多制作公司拿它,作为小空间补镜头用,也用于数字电影的,完全能够承担演播室的质量要求。所以这类的机器承担电视台里的演播室制作没有问题;另一方面,观念的转换和改变可能才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基于此,那么我们可以暂时不从像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这样的大用户入手,主要的方向是向自负盈亏的民间的制作公司发展,让他们花电视台十分之一的钱就能达到与他们同样的制作,实现低成本的运作理念。

社会接受这样一个思路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解决方案的提出,有着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逐步生长的意义。我们花费了很大的代价,花费了很多精力,去研究一个中国自主的知识产品,这个知识产权,才是能为中国人这个集体提供真正的(积极)力量,它不是卖资源,而真正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更别提还节约了大量的进口器材。

上一篇:Panasonic DMR-BW880蓝光刻录机测评 下一篇:NAB2011的A/B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