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学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时间:2022-06-24 12:37:35

人本主义教学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提 要: 人本主义教学观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和素质培养,它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正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本文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全新版)的教学为例,全面演示教师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过程。本文针对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全面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关键词: 人本主义教学观 大学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全新版)》

人本主义教学观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正受到越来越多英语教材编订者和英语教学专家的关注。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倡导自主学习和素质教育。2007年9月教育部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而且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注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上种种充分说明,《课程要求》是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完美体现,坚持以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意义。笔者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全新版)(以下简称《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二单元为具体教学实例,阐释如何用人本主义教学观为指导有效地进行大学英语综合课程教学,落实《课程要求》。

1.人本主义教学观

人本主义教学观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凯利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他们的理论观点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人本主义教学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学生看做是“人”,天生有“自我实现”的愿望。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就是人的“潜能”,而学习则是其一种表现。首先,人本主义者主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在重视学生内在动机与需要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弱化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由知识传授者成为学习活动的旁观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罗杰斯把学习分为两类:一是认知学习(Cognitive Learning);二是体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学习方式也可分为两种,即有意义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和无意义学习(meaningless learning)。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无意义的学习,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人本主义教学观主张体验性学习。体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做到了“认知”与“情感”的融会贯通,自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罗杰斯认为,在人类精神世界中认知和情感是不可分离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既能用情感方式,又能用认知方式行事的情智合一的人,即所谓的“完人”(秦秀白,2008:3)。

2.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但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许多大学英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2)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3)学校和教师鲜有强调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其对人的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内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和通识教育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迄今提出用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认为,将人本主义教学观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从科学理论的角度确立英语教学中应以“以学生为本”,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3.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综合教程》的教学实践

罗杰斯提出,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有:(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问题;(2)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简化学生利用资源的步骤;(3)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计划和评价准则,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并对学习承担责任;(4)协作小组,分组学习;(5)为学生形成科学探索的环境,尽可能使学生自主地发现;(6)自我评价。

在本节中,笔者以《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二单元“Civil-Rights Heroes”为例,详细演示如何以人本主义教学观为指导,采用罗杰斯所倡导的方法进行大学英语综合课程教学。

3.1情景构建,兴趣激发。

情景的构建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设置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发散性思维(丰玉芳等,2009:11)。本课通过讲述三位帮助黑奴逃往北方,获得自由的美国人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当时帮助许多黑人摆脱奴隶制的重要秘密网络——地下铁路(Underground Railroad),颂扬了那些英勇的民权运动的先锋,同时也体现了西方社会所倡导的“博爱”精神。根据这一主题,笔者从网络上下载了一段有关民权斗士Rose Parkers的故事的VOA慢速英语,让学生了解美国民权运动和黑人之间的关系。这段给学生以听觉刺激的课外材料让他们对美国的黑人从古到今的生存状况及民权运动的起始和发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随后,笔者又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美国的黑人会受到歧视?(Why have the blacks suffered from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2)为什么奥巴马能当选美国总统?(Why has Barack Obama captured the presidency?)这一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寻这段历史的欲望。

3.2资源提供,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仅仅意味着独自学习,还指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以促进个人能力的发展。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Group 1,2,3),每组9~10个人。每个小组成员首先从英文影片《汤姆叔叔的小屋》、《飘》和《根》选择一部进行观赏;观看了影片后围绕课文主题“黑奴和自由”,根据笔者提供的网络或图书馆资源,查阅有关地下铁路和美国内战文章,写一篇学习日志,简介美国黑奴的由来和废除。每个学生还应独立地学习正课文,并通过课后练习的引导学习和操练重要的词汇及句型。学生可以和笔者通过网络平系,就自己无法理解的难点寻求帮助。

3.3协作学习,成果展示。

自主学习的真谛是强调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学习。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自信心的增强和创造性的发挥,所以笔者要求小组成员完成自主学习以后,在组长的带领下,有效地开展协作学习。

3.3.1学习报告

组内成员首先就美国黑奴的由来和奴隶制是如何废除的这一主题汇报各自的见解,而后共同讨论并完成一份学习报告,以PPT课件的形式口头汇报学习结果。三个小组的PPT都较准确地展示了美国黑奴制度是如何产生和灭亡的。

3.3.2角色扮演

笔者在分组的时候,规定3个小组在课外分别针对课文定的一个故事进行详细讨论,编排一个10分钟左右的英语短剧,尽可能地让每位组员参与演出,且每人的演示量大致相同。笔者通过电话等形式向各组组长及时了解准备的情况,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建议。几乎全班同学都在此次演示中操练了英语口语,再次熟悉了课文的内容。

3.4重点点拨,全面归纳。

自主学习绝不是没有教师参与的学习(Benson & Voller 1997:63)。教师在课堂内应通过其权威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已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点。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全班讨论的形式演绎和归纳文章的篇章结构、段落大意、语言的要点和难点,利用课件实施写与说的操练等。

3.5深入讨论,文化习得。

学习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与它相关的文化,否则语言的学习就只会是一知半解。本课文讲述的是美国白人和黑人共同努力为黑奴争取自由的感人故事,折射出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强调自由、平等、博爱。笔者在结束本课的学习前,提出了几个问题:(1)Why did not only the blacks but the whites risk their lives to help the slaves?(2)What do you learn about the culture in western countries from this text?(3)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reedom givers’ deeds?要求3个小组进行简短的组内讨论。三个小组不约而同地提到西方社会所推崇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在此基础上,笔者简单阐释了这三种思想的准确含义,最后建议每位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3.6自我评价,效果分析。

本课学习结束后,笔者以访谈的形式了解了部分学生对这次学习的自我评价。结果发现:用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导综合课程的教学后,所有受访学生认为,这种英语教学不再乏味,充满了挑战性、趣味性;73%的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学好大学英语的重要途径,应抛弃“一味等待老师传授”的传统思想,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69%的学生觉得自己不再是课堂内英语口笔实践的旁观者,对英语学习有了更多的信心,渴望以后在课堂上能有更多机会发言;90%的学生认为对本课的学习非常全面,既学习了语言又了解了文化,学习效果突出。

4.结语

《课程要求》体现了人本主义教学观,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挥,重视体验学习和意义学习,即自主学习。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学习。实践表明,以人本主义教学观为指导的大学英语教学变得更为灵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坚持人本主义教学观,对于全面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促进第三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Benson & Voller.Autonomy and Ide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7.

[2]Phil Benson.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3]李荫华,等.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全新版)(第二册)学生用书[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吴晓真,等.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全新版)(第二册)教师用书[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3);3-11.

[7]丰玉芳,等.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研究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外语教学,2008,(11);28-31.

[8]邓媛等.项目驱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8);31-34.

[9]秦秀白.坚持人本主义教学观,全面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兼谈”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的编写理念[J].外语电化教学,2008(3);3-5.

[10]王初明.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J].外语界,2010(1);17-22

上一篇:浅议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下一篇:巧编英语单词故事,培养学生识记单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