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的医学生医德培养研究

时间:2022-06-23 09:01:34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的医学生医德培养研究

摘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某医学院医学生医德现状调查问卷的结果,探讨如何进行医学生医德培养,使得医德与医术并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医德 医学生和谐医患关系

层出不穷的医患纠纷, 深刻凸现了当前我国医德危机的严重性。如何解决这一危机就成了一个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一步从思想认识上、工作方针上解决好医学生医德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某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德调查现状来探讨一下如何加强当代医学生医德培养。

一、 医学生医德培养的必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国际医学教育门委员会在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 sential Requirementsin Medical Education,GMER)中,也把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作为世界各地医学校培养的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医生的使命的高等医学院校,在教授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医学生医德的培养,使得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医学实践之前,就应对医德的重要性、内涵及如何将医德规范贯穿于学习和实践中,为做合格的医务人员所具备的职业道德打下思想基础。重视医学生的医德培养,就是从源头上为改善医患关系做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代医学生目前医德存在的问题

1、对医德重要性的认知和行为存在差异性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环境的变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医学生认识到了具有崇高医德的重要性,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98%以上的医务人员和医学生认为医德重要。但是这种认识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表现为:对医德的规范认识上,不了解的占到了12.8%;对医德与医术的认识上,有2.6%的医学生认为医术精湛就是好医生,跟医德没有关系;认为对于病人的提问只有26.7%医学生认为重视并详细回答;在问是否开价格虚高的药品,有27.5%医学生认为会或不知道会不会开;对收受红包和回扣调查中,有50.2%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或者认为是正常的等等。从这些调查结果,医学生对社会上不良医德医风现象缺乏正确认识,存在“知行脱节”现象,同时医学生在意识和观念中还没有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仍只考虑到医院和个人利益,“利己”不“利他”。

2、缺乏人文关怀,缺少人文教育

医学的本质是“以人为本”,而在目前的医学教育中,一般重视的是认知能力,而不是情感能力,医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患者在情感上是有距离的,他们需要用理智的判断才能进行“令人满意”的诊断,表现在人文关怀上则是严重缺乏。如查房时,适当对患者说些安慰性或鼓励性的语言等,这种充满人性的关怀都有利于让患者建立与病魔斗争的信心,增加医学生和患者之间亲和力,但现实调查中24.55%医学生仍存在缺乏或不会使用鼓励、安慰患者的话语;特殊情况的处理时,如患者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考虑到患者的特殊心理,作为医学生,应认真耐心解释,化解患者心中的烦恼和不悦,使他们自我认识到要求的不合理性,但也有10.8%认为不予理睬、直接拒绝或敷衍了事,反而会使事情雪上加霜,甚至有碍医患关系的和谐建立。同时我们也发现,只有21.9%医学生接受过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人文学科的正式教育。造成这种现状与我们目前的医学教育息息相关。

3、服务意识下降、责任心不够

医患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对医务人员来说不仅要有优良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还要有一定的服务意识和很强的责任心,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尽心尽责,做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在调查中,费用方面实施告知的只有17.2%的被医学生认识到应完全征求患者意见;在倾听病人诉说病情方面,43.8%的医学生责任心不够,无法完全听完患者的说话内容,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寻求多方面论证当今医学生存在问题,笔者访谈了几家医院的门诊候医患者和病房医务人员。在访谈中,患者就目前的医疗环境、设施、服务态度、对实习医务人员的印象等方面做了回答,普遍患者认为由于目前医疗需求与医疗机构提供的存在供需矛盾,如B超检查室,往往需要等候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服务态度欠佳;门诊区和检查区标识不明确,难以找到地方;导医护士(医学生占60%)的态度一般,存在敷衍了事现象;实习学生不懂沟通,医学知识欠缺,不懂的尊重患者等等。在访谈医务人员时,主要针对对象是实习医学生,普遍医务人员认为现代医学生责任感上严重缺乏,表现为如晚来早退、化验单、药品核对单不核对姓名出现贴错现象、辅助检查前不懂沟通、巡视病房意识不强等,使得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医学生信任度逐渐下降。由于医学生的不负责任,目前医学生与患者的纠纷在整个医疗纠纷中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三、当代医学生医德培养策略

1、在人文教育中回归和重建医学人文精神

萨尔顿说:“无论科学可能变得多么抽象;它的起源和发展的本质却是人性的。”因此医学必须人文并驾齐驱,才能做到真善美、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首先在教育上,将人文社会课程如文、史、哲、心理学、音、美、“两课” 纳入医学教育体系中,同时在医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教师、临床见习、实习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加强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使得医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而且要了解人文医学相关知识,将理论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素质,从人道主义角度考虑病人及家属的情感、意愿和痛苦,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职业价值,才能更好地履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

2、在校园文化环境优化中提高医德理念。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依托的社会亚文化,是各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塑造出各具个性内涵和形象而形成特定的文化。学生自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起,除了受规定性的课内教育以外,课余时间的所有活动无不是在校园文化的场合下进行的。校园文化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对医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濡化作用,对于医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在校园文化物质领域,适当的制作名人名言石碑、石雕像、宣传横幅等涉及医德、医风的宣传,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学术和教育氛围,去不断的激励、教育医学生。在精神领域开展以医德医风教育、责任感教育、价值观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医学生的道德涵养和人文素质。同时利用学校网站,开辟健康向上的医学生互联网文化阵地,让学生们与学校、社会之间形成一个广泛交流信息的平台,使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和谐稳步地发展。

3、 在角色扮演模拟互动环境中培养道德意识、加强医德实践

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可以增强医德教育的说服力,激发医学生的利他行为,是建立医学生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在角色扮演中,医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即角色转换-“假如我是患者”,模拟患者获知身患疾病后的心理变化,关注患者的痛苦和对健康的担心,体谅患者,设身处地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从而提高学生对病人角色的认同性,帮助学生培养爱心理念和服务意识,认识到医德在实践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更加关心和爱护病人,真切的理解作为患者的真正感受。

4、在实践活动中强化综合素质

马克思曾指出“虽然工厂儿童上课的时间要比正规的日校学生少一半,但学到的东西一样多,而且往往更多。”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实践不仅为人类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前提,而且具有改造人类思维、优化主体素质的客观教育功能。因此,实践包含了特殊的教育功效,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具有双重。所以在学校、及有关医疗机构的支持下和共同参与下,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区义诊、宣传预防、自救等医疗知识、暑期“三下乡”送医到农村等社会实践活动,即扩大了医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的影响,有效改进公众对医院和医学生的形象, 又可以使群众针对性的了解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医学常识和疾病预防方法,增强公众对医院和医学生的信任和理解。同时通过实践,能够弥补医学生由于抗挫折能力差,心灵脆弱,奉献、吃苦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不强等弱点,克服怠惰和软弱,锻炼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形成乐观开朗、豁达大度良好性格,培养健康阳光的心理,从本质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主编《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1989

[2]夏威,《大学生素质教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14

[3]林浩亮.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教育演绎[J].教育评论,2008年第4期

[4]任运康. 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J].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 7) : 174.

作者简介:

汤莉莉(1979-),女,江苏盐城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徐州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讲师

上一篇:教练员如何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 下一篇:论美术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可能性和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