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35例急诊手术麻醉分析

时间:2022-06-23 01:52:12

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35例急诊手术麻醉分析

【摘 要】目的:探究对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时的麻醉处理技巧,以便寻找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5例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35例,其中18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醉方式,另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处理方式,对比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观察组效果更优(P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32―01

外伤性脾破裂在临床中极为常见,发病突然且病情紧急,短时间内变化迅速。如控制不及时,容易因大量出血引起患者休克[1],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对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患者进行实施急诊手术治疗时,需要对患者合理进行麻醉。在急诊手术中麻醉常具有一定的难度与风险,且手术能否取得成功与是否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和科学的麻醉处理技术有重要关系。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5例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临床麻醉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5例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龄范围在17-58岁,中位年龄是41.5岁。其中,因车祸而受伤14例,从高空落下受伤9例,被重物及钝物砸伤8例,被刀具利器刺伤4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都伴随休克症状,其中,轻度休克15例,中度休克12例,重度休克8例。其中,18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醉方式,另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处理方式。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具显著差异性(P>0.05)。

1.2 一般方法

在手术前,对两组患者均先静脉输注0.5mg阿托品或0.3mg东茛菪碱。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采用面罩吸氧,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同时,监测患者的舒张与收缩压、血氧饱和度等。

观察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醉方式,诱导时采用0.1mg/kg-1的维库溴铵、1.5ug/kg-1的芬太尼及1.2mg/kg-1的氯胺酮,并采用1.5%的异氟醚及50%浓度的氧化亚氮-氧气进行麻醉维持。另外,采用0.10 mg/kg-1 的维库溴铵维持肌肉的松弛状态。对患者全麻后,麻醉师要对患者进行肠胃减压,手术结束前,先取消对患者的麻醉维持[2]。

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处理方式,术中为患者补充液体,输注速度控制在0.4ml/kg/min。手术过程中的用药与观察组相同,维持麻醉时采用2.5ug/kg/min的丙泊酚及2ug/kg的芬太尼,采用丙泊酚时部分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现象,立即停用。手术结束前25min左右结束麻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

2 结果

对35例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麻醉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效果较好,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在腹部外伤临床中,外伤性脾破裂十分常见。因脾脏的血液循环量充足,且外包膜具有薄与脆的特点,在外力作用下易导致脾脏破裂出血,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现象,因一般情况较为复杂,需对患者早日进行手术治疗[3]。因为术前的输液输血速度不一定能超过出血速度,尽管大量输血,亦难使病人脱离休克状态。在内出血较剧的情况下如过多的强调麻醉的危险性,将延误手术时机,何况手术本身即是根本的抗休克措施。此时应一面抗休克一面手术。当麻醉医师接到此类紧急手术的通知时,应立即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做好抢救和麻醉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麻醉物品和抢救药物、各种仪器的准备和调试。术中常规监测ECG、SBP、DBP、HR、RR、SPO2、尿量。并设法进行桡动脉穿刺以直接测定动脉压和中心静脉置管,后者既可测,又可供快速输液输血。此类病人由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打击,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明显降低。

通常情况下,内出血量大时进行麻醉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危险性,会影响手术的整体效果,所以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麻醉方式的选择。采用的麻醉方法应不应对循环产生较大的干扰,同时要给予患者充足的氧气支持,以将患者的有害应激反应降到最低,以免精神过度紧张而影响疗效。麻醉方法的选择要求麻醉诱导占时短、循环干扰小,又保证氧供,同时又能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病人的精神紧张和不安。因此,麻醉方法选择既能满足手术需要,又不加重休克。具体方法选择应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最佳的选择是全身麻醉。但要注意避免或慎用对循环有明显抑制的及血管扩张药。另外,在选用时,也应针对实际情况选取,避免出现制约循环的情况;可将氯胺酮、芬太尼及异氟醚等药物进行合理组合后行麻醉,并选择维库溴铵和琥珀胆碱维持患者的肌松状态;应注意避免部分药物给患者带造成呼吸障碍及循环衰竭。

以上临床实践表明,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醉方式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而硬膜外麻醉处理方式的总有效只有89%,说明静吸复合全麻醉的方法更为适合。在临床中,进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缩短麻醉诱导时间,且对患者循环没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可有效消减患者的不安定情绪。另外,物中氯胺酮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且对患者的呼吸系统无较为严重的影响,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并能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使其心排血量与血压显著上升,从而一定程度上为重度休克患者的器官提供了保护。手术后,应积极对并发症进行预防与治疗,继续采用抗休克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1)建立多条输液通路和深静脉置管,的监测下快速扩容,以维持最低有效循环灌注压,尽可能不用或少用任何缩血管活性药,否则会进一步加重微循环的障碍;(2)病人在送到手术室前应及时配好血;(3)在血源未能及时到位时,可输注大量乳酸林格氏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血定安、贺斯等以维持有效的组织脏器灌注压;(4)根据CVP、BP、末梢循环、颈外静脉充盈和尿量情况,及时调整输液输血、红细胞悬液的入量和速度必要时可适当用些血管活性药物和强心利尿药。(5)积极做到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病人由于术前各重要器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加上手术及麻醉的影响,术后不仅应继续调整各项抗休克措施,还要注意有无新的并发症发生,如呕吐、误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心衰、肾衰、出血及DIC 等,一有发生应予及时的处理。静吸复合全麻醉方式在进行急诊手术时效果好,且对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冉秀云.脾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手术急救及巡回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4):582-583

[2] 马晓东,黄冰,孙磊.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31例急诊手术麻醉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1):120-121

[3] 任金平.创伤性脾破裂手术急救及巡回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1):1027-1028

上一篇:行消化内镜检查住院患者护理需求调查 下一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