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动力的检测方法进展

时间:2022-06-23 10:33:05

胃肠动力的检测方法进展

摘 要 胃肠动力障碍非常普遍,评价胃肠功能状态以及解释胃肠疾病和症状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对临床上胃肠动力检测方法及其原理进行介绍,各种方法各有利弊以及其适用的条件、人群和疾病状态,因此临床应用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 胃电图 胃肠动力检测 实时超声 放射性核素 内镜

影相学检测方法

核素法:口服含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99mTc-SC或111In-DTPA)的标准试餐后,经γ-照相机在检查区域进行连续照相,根据胃内食物放射性核素的量来评价胃肠动力[1]。从餐后即刻扫描开始计数,以后在规定的时间点采集图像,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胃排空曲线,根据排空曲线得出所需要的观察指标。

X线检查:包括钡餐法[2]和不透X射线标志物检测法[3],不透X射线标志物胃肠传输功能检查是由Hinton等在1969年提出来的,临床上多用钡条作为标志物,方法简单,仪器要求不高。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有放射性,不适合孕妇和儿童。

核磁共振(MRI):MRI主要用来评定胃的排空,受试者摄入含有造影剂(钇络合物,Gd-DOTA)的试验餐后,立即行胃MRI扫描,得到胃的断层切面,以后每隔15分钟扫描1次,根据每次扫描的胃部层面的面积得到胃的立体图像,计算出胃内容物的体积,根据时间-体积曲线计算胃排空功能[4]。

超声检查

1982年Bateman用全胃体积法测定胃排空,由于过程繁琐,易受胃底气体干扰,故应用受到很大限制,1985年Bolondi等对全胃体积法加以改进,单纯以胃窦的体积或面积变化测定胃排空[5],1989年Marzio等应用胃窦单切面法检测液体食物胃排空,与 γ-闪烁照相比无差异,由于胃窦位置较恒定,图像清晰,测量重复性好,所以这一方法已为大多数学者所采用[6]。

测压法:消化道的压力测定是通过压力传感器将消化道内压力变化的机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过多导的生理记录仪记录下来的一种技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测压方法有两种:液体灌注导管体外传感器法和腔内微型压力传感器法。测压导管主要有灌注式、袖套式和固态式导管。目前多用低顺应性的灌注导管系统和腔内微型传感导管系统组成的测压设备,用微量泵向导管内以恒定的速度注水,导管末端侧孔逸水时克服的阻力即为胃肠腔内压力。测压法可以测量食管、胃、小肠、结肠和直肠等的压力[7]。

胃电图检查:胃电图检查是一种将胃的肌电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记录出来的技术,可以通过体表电极、黏膜电极和浆膜电极进行记录。临床上有双导和多导胃电图仪。目前胃电图检查时间尚未统一,一般根据试验目的而定。由于胃电记录法抗干扰能力不强,其检测的胃电活动并不能准确反映胃电的节律变化[8],但其非侵入性、无痛苦、重复性强、无禁忌证等优点使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胶囊内镜检查

“胶囊内镜”是集图象处理、信息通讯、光电工程、生物医学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的典型的微机电系统(MEMS)高科技产品[9]。胶囊内镜主要由智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计算机和图像分析软件)三个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患者像服药一样用水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沿着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方向运行,同时对经过的腔段连续摄像,并以数字信号传输图像给病人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工作时间达6~8小时,由于比较昂贵,目前只用于对无消化道梗阻小肠动力和疾病的检查[10],尤其适用于合并心脑肾多脏器疾病,难以承受肠系膜血管造影、小肠钡灌肠等有创检查的患者。

其他检测方法

便携式24小时胃食管pH值检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该检查使用范围广,易操作,耐受性好,主要适用于抑酸治疗无效的或临床上不能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和抗反流手术前需明确诊断的患者。胃残余量(GRV)测定、呼吸试验和乳果糖呼氢试验等也可用于胃肠动力检测。

参考文献

1 Malmud LS,Fisher RS.Scintigraphic evaluation of disorders of the esophagus,stomach,and duodenum.Med Cli North Am,1981,15:1291-1310.

2 曹祖益,陈晓东,张惠林,等.X 线钡检发现胃动力低下的临床意义研讨(附587例分析).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1):1192-1194.

3 Kikuchi K,Kusano M,Kawamura O,et al.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gastric emptying using radiopaque barium markers.Dig Dis Sci.2000,45(2):2422-2471.

4 Hrair P.Simonian,Alan H.Maurer,Linda C.Knight,et al.Simultaneous Assessment of Gastric Accommodation and Emptying: Studies withLiquid and Solid Meals.Th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2004,45:1155-1160.

5 Bolondi I,et al.Measurement of gastric emptying time by real-time ultrasonography.Gastroenterology,1985,89:752-759.

6 Marziol L,Giacobbe A,Conoscitore P.Evaluation of use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study of liquid gastric emptying.Am J Gastroenterol,1989,84(5):496-500.

7 周吕,柯美云.神经胃肠病学与动力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01-509.

8 Shahab Abid,Greger Lindberg.Electrogastrography: Poor correlation with antro-duodenal manometry and doubtful clinical usefulness in adults.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7,13(38):5101-5107.

9 Iddan G,Meron G,Glukhovsky A,et al.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Nature,2000,405(6785):417.

10 Hoog CM,Landberg G,Sjogvist U.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testinal dysmotility investigated by capsule endoscopy.BMC Gastroenterol,2007,7:29.

上一篇:某些乡镇卫生院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下一篇:医源性药物依赖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