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高中生文学兴趣的方法

时间:2022-06-23 09:23:21

浅谈培养高中生文学兴趣的方法

摘要:高中语文的小说、戏剧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力图提高学生对小说和戏剧的分析和欣赏能力.小说因其跌荡曲折的情节、丰满感人的人物、生动形象的描述能吸引同学的阅读兴趣,可大都以知道人物的命运、故事的结局为满足;而戏剧因以人物对白为主,相对地同学的阅读兴趣较少,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欣赏。或许是应试的功利性目的影响,在基础教育中忽视文学兴趣培养。能否培养起学生的文学兴趣意味着语文教育的成功与否,要培养起学生的文学兴趣,方法很多,制约因素也有。本文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的方法,认为首先是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的影响,其次可以从散文和诗歌教学作为突破口。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学素养 兴趣

一、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的影响

教师应该深谙言传身教的无形力量所在。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在教学实践中将深深影响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及其浓厚的文学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并且善于在教学中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用自己独特的文学感受,敏锐的洞察力、思考力影响学生,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周围所发生的现象,如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促其思考、分析、感悟,找出现象的本质。帮助他们初步形成一定的社会洞察力、判断力,对社会、对人生有着敏锐的感受力,有了感受的冲动,就有写的冲动,有了写的冲动,就有看的冲动,对文学也就产生浓厚的兴趣,无疑对学语文也就有了兴趣,这才是真正语文教学的成功。如果学生满脑子学语文就是考个好成绩,也许是大语文教学的悲剧。

二、培养文学兴趣的两大突破口——散文和诗歌教学

作为文学体裁的两大样式:散文和诗歌是最具魅力,最富于代表性的,最能直接窥见作者内心世界和剖析社会现象的文章,更不用说语言的高度凝练和优美了。诗歌和散文历来是培育人的好教材。尤其是散文更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优秀的散文作品,能给学生以人生的启迪,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可学生们如此漠视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此害怕学语文,害怕写作,归根结底还是对文学没有丝毫的兴趣,学语文只是为了升学考试。学习语文只是落得个死记硬背,毫无乐趣可言。兴趣是一种看不见的动力。为了学好语文,培养学生浓厚的文学兴趣首当其冲,在教学当中,从学生的表现看,散文和古诗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的两大“突破口”。

散文更多的是“再现式”写作,是作家有感而发,因情而作,富于情感性,学生阅读这些诗歌和散文容易领会和接受,并受其影响、陶冶情操。如散文《三颗枸杞豆》和《月迹》,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儿童的心理特征来表达作

者对儿童健康成长的人生观和自然、人生哲理的探索。作者把自己的思考与探索融入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中,通过孩子的好奇、爱玩及丰富想象和联想来表达自己对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愿望,同时也希望社会中更多的引导者要像在临死前悔恨的三叔和善于引导孩子的老奶奶那样去正确教育孩子,引导孩子不断发现问题的愿望。文章内容正是现代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学生初看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自然地就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诗歌与优美的散文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作者通过某种思想感情把人与自然沟通起来的产物,通过自然的一景一物来表情达意:或赞叹祖国大好河山,抒发赞美或痛失之情:或感悟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或排解抑郁等等。所以在教读诗歌时应注意引导,慢慢培养。北师大中文学者李道英教授认为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在中学的教育不在于应试不应试,而在于引导,学诗、写诗、鉴赏诗是一种“慢功夫”,要慢慢培养。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较,更具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和含蓄性。从语言技巧和表现手法上看,诗歌更要求语言精练和生动,更借重于想象和联想。教学诗歌,也要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精练的诗句中解读出诗歌的丰富内涵来。如教读郭沫若诗歌《天上的街市》,首先从作品背景人手,让学生明白其创作这诗时的心境,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要突破传统牛郎织女桎梏的生活变成他所向往的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然后让学生明白现在的生活不正是郭老当时所向往的生活吗?更让其明白诗歌的想象与联想的丰富性特点,用凝练、含蓄的语言,形象的生活画面把作者的向往表达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人就有七情六欲,何况学生,生活感受更是变化无常,何不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所不希望的,所想要达到的借助语言来表达呢?其次,引导学生领悟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词语。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猜测出诗歌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使之成为“自己所理解的”,还可以进行再“创作”,给诗歌形象赋予新的含义。在理解了诗人为何写,怎样写后,学生的创作欲望也就不难激发了,有了表达的欲望,兴趣也会随之而来。

一般来说,通过散文和诗歌的有效引导,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生活再现,感悟散文和诗歌的景美,情美,音乐美,让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再加上老师自身的文学素养与创作感受的影响和熏陶,同学们都会慢慢对语文的学习,文学作品感兴趣。有了文学兴趣,自然他们就能够更主动去学习语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习语文的一切能力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高中语文教师要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使他们主动的进行学习、探究,喜欢文学作品,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上一篇:课堂教学也是一种艺术 下一篇:如何加强初中数学史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