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政治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时间:2022-06-23 05:36:04

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政治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一、试题评价

(一)试卷结构

总体上看,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新课标卷政治试题的结构相对稳定:题型方面,选择题12题,非选择题56小题;知识内容方面,《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四个知识板块分值的比重基本维持在30:30:24:16。非选择题38题一般为《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设问组合,39题一般为《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的设问组合。

(二)试卷特点

1.立足基础主干知识

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知识的整合与迁移

如38(2),以近年来我国政府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调用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的相关理论分析,涉及政府的职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社会长治久安职能)、原则、宗旨的知识。从高考阅卷看,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政府的知识没有进行有机整合,仅对某一层意思反复论证,洋洋洒洒一大段,结果只能得到一个要点的分。比如,答案其中一个要点是“以人为本”,有的考生围绕“以人为本”,把“政府的性质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原则是对人民负责”这方面的内容重复表达,写得再多,也只能得2~3分。

再如39(1),考查“科技对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文化生活》课本中多处提到科技的作用,本题从设问要求上看,“光大中医药文化”体现的文化活动是“文化发展”,即本题实际问的是“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对应《文化生活》课本第二单元的知识。在本单元“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提到科技的作用,即“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可惜,从高考阅卷情况看,很多考生没能答出这一要点。文化发展从横向“文化传播”,纵向“文化继承”,落脚点“文化创新”这三个层面分析,考查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2)注重主干知识的二级引申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设问的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更注重从细微处见精神。大而空的答案很明显是失败的。以38(2)及39(2)为例:

38(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

【答案】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解析】本题答案组织非常简洁,但逻辑层次十分清晰。第一层“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根本原因,一般来说,答出这个要点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得出来。第二层“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对应的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但本题答案组织是对经济职能的演绎分析,关键的得分点落脚到“提高生活质量”上。第三层“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对应的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要求学生演绎分析,关键得分点是“维护社会稳定”。第四层“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对应的是“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要求学生演绎分析,关键得分点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本题答案组织深入到二级逻辑演绎的知识,从高考阅卷情况看,很多学生想到了“职能”,也只是简单地把“职能”表述出来,然后简单概括材料,给人以内容被架空的感觉,得分不高。

39(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

【答案】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

【解析】指定原理,分析材料,是近几年哲学试题中经常考查的方式,看似简单,却机关重重,想拿高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对原理的层次有清晰地把握,又要与材料有机结合。死背原理、生搬硬套,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

(3)注重知识的活化运用

知识是命题者实践能力立意的道具,在整套试卷中,这种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表现在:

一是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情景的设置,从时间上看谈古论今,从空间上看国内国际,都是书本外的世界,却也都是生活中的大小事。如何调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绝不是背背原理那么简单。比如,14题、15题都是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分别对国际并购的积极作用及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的主要原因进行“论证和探究”,提供的是书本外的情景,要求调用学科知识来分析。

二是夹叙夹议式的题肢、设问及答案组织。如选择题21题,以澳门的不同宗教之间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相关知识,在题肢设置上,如“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等,将材料“对澳门文化现象的认识”与理论知识“文化性质的决定因素”有机结合表述。非选择题如39题(1)的设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实质考查“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作用”。39题(2)的答案组织结合辩证否定观的理论分层将材料代入式分析。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考查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2.坚持能力立意、关注思维品质

知识只是能力考查的载体,知识覆盖面并不是出题者首要考虑的问题,比如13、14、15题都涉及《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的知识,19、20、23三道选择题考查的都是《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命题者更加强调学科素养的培养,考查学习能力。考试大纲规定的学科考核目标基本能力的要求“获取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试卷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如选择题12、13、14、15、16、19、23题,非选择题的38(1)(2),39(1)(2)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对其存在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进行“论证与探究”,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逻辑演绎分析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17、18、20、21、22题,尤其是非选择题38(1),涉及《经济生活》图表类材料,考查学生如何把握其特点进行科学分析,并在“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描述和阐释”的能力。不论是在描述阐释事物的过程中,还是在论证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都需要正确调动和运用书本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上一篇:珍惜身边的每一块鹅卵石 下一篇:作业设计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