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法的思考

时间:2022-06-23 04:22:5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法的思考

作者简介:贾樱(1988-),女,汉族,四川南充人,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 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抽象性和实践性特点需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好理解;有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但是,在采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我们也需注意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马原”课)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几乎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内的全部重要内容,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旨在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同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然而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觉得学习马克思很枯燥乏味,往往只会死记硬背而不能达到真正地理解与运用。因此,要转变学生对“马原”课的态度,重点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应在讲授“马原”课时要根据这门课自身的特点,紧密结合现实,采用案例教学法,使教学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一、“马克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特点

(一)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基本立场及其内在逻辑的分析,因而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是由相互联系着的一系列理论构成,而贯穿在这一系列理论中的红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唯物主义的立场,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主要包括实践观、唯物观、辩证发展观、经济观、阶级观、群众观等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主要就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总之,“马原”课要始终站在革命阶级上以立场为平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为指导借鉴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整体统一把握马克思主义,因而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二)注重对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马原”课注重对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比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否“过时”的问题;大学生的消费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提供的经济理论不能满足的现状;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现状和状况与马克思主义所表达的社会主义是否不符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问题等等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把书本上的理论具体应用于实践中,才能深入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形成正确的信念。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案例

案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它是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案例对于人们的学习,研究,生活借鉴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案例的教学是通过案例向人们传递有针对性教育意义的有效载体。案例与一般讲课用的举例是不同的。举例的目的在于佐证讲师的观点,或者承上启下,主要起到论证或者引导的作用。而案例讲课重在参与和体验,重在分析与决策能力,重在知识框架的运用,重在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一些典型的事例,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总结,促进他们的准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了解到案例,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必要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无形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了,同时老师随时给予引导,促使老师和学生双向交流。

(三)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好理解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过去对学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针对案例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统一把握马克思主义,深刻理解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抽象的理论融入在一个个案例中,通过浅入深出的运用,帮助学生从具体案例分析着手,最后上升到对抽象理论的领会,不仅可以使马克思知识传授更加生动,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地更好理解。

2.有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

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现实中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因为教学中所选案例是从当今社会实践中抽选出来的,通过课堂上的案例解析,可以形成一种示范。例如在讲矛盾分析方法这一节时,以“不该发生的悲剧”为案例,先介绍案例,再通过讨论分析案例并回答相关问题,了解悲剧发生的原因和悲剧给我们有哪些启示,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问题,进而达到对自身能力的培养。

3.有助于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学方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教学活动,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和独立思考的权利,往往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这种情况在理科生中尤为突出。合理的教学模式应是一种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既要强调教师读教学的主导作用,也要强调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作用。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一方面,有助于老师更好地传达知识,鼓励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将教与学双向互动应用于“马原”课中,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采用案例教学法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要恰当采用

案例教学法只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规律方法中的一种,在讲授马克思主义课时应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而且,采用案例教学法应紧扣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牢牢把握“马原”课的精神实质。另外,不是说“马原”课从头到尾都用这种方法,如绪论等章节就不需要用。还有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要有一定的分析,甚至有时案例的答案有无数种,所以,一些章节的讲授要恰当采用,才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

(二)所选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发展的科学。这就决定了“马原”课必须有针对性地回答马克思主义在当展过程中遇到的、学生所关注的重大问题。案例的选择也很重要,由于要考虑到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而且还要考虑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所以,所选案例在数量上不能超过两个,而且要精选案例,有对所讲内容有针对性,如果与教学目的无关,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案例最好不选或少选。

(三)采用案例一定要有补充和归纳

案例教学法是符合“马原”课程特点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它能将具有抽象性的理论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事例,以熟悉又亲切的面孔面对学生。但案例教学法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这种理论转化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理论既是教学的终点又是学生实践的起点,不管是将案例放在原理之前、之中或之后,老师都要积极引导,结合原理,让学生分析思考,补充归纳。这样一来,既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又加上老师的补充说明,所学知识就会在学生记忆中更加牢固。(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张学书.《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规律》课程.

上一篇:机场安全管理体系浅谈 下一篇:信息技术活跃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