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面测报预审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时间:2022-06-23 03:23:43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面的测报预审工作也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任然存在着我们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像操作失误或者漏输等问题,下面我们就根据平常的实际工作状况来总结一下地面测报预审工作的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地面测报;预审工作流程;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P4文献标识码:A

自动站和人工站不相符

我国现在的地面测报主要采用的是用0SSMO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系统软件,在地面测报的预审工作中,工作人员会先设定好地面气象站台的各项参数,但是如果在自动站和人工站不相符的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失误了。如果是遇到大风的天气,自动站和人工站的天气气象可以不一致,但是排除这种可能外,在双轨运行期间天气气象、光照、雨量、总低云量、云状、能见度、蒸发、雪压等人工项目,人工站和自动站不相符,那我们该如何审核呢?现在我们来介绍一个简单便捷的审核方法,主要是利用A文件的操作来找出自动站与人工站的在人工项目方面的差异,并且在A文件中找到出处进行修改,这样就能够很多程度的减少人工方法的审核,工作过程既繁琐又耗时,而且工作量大比较容易失误。A文件的审核流程是这样的:第一,先录入A文件的附加信息以及对台站级数据的维护工作;第二,利用测报软件对A文件进行审核。我们可以先打开自动站A文件,将里面的将N9~G前的“=”中间的s2到下一“=”这段内容数据复制下来,保存到“1.1xt”另外一个新建的文本文件中,这时人工站也重复这样的工作,把N9~G前的“=”中间的s2到下一“=”数据复制到“2.tx”新文件中,利用A文件中windows带的dos方式用“fc 1.txt 2.txt>3.txt”命令,从而得出两个文件的差异,我们可以在“3.txt”文件中很清楚的看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漏输造成的错误

漏输的情况主要包括漏输纪要栏、漏记扬沙、浮尘的起始时间、漏记跨越降水量、雾等天气现象、漏输最小的能见度以及漏记漏输人雷暴的方位或天顶方位以及漏记飑线或飑线的时间记录错误等。

漏输纪要栏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在出现冰雹等天气现象时,工作人员应该把冰雹的最大直径以及在冰雹的直径>10mm时的最大冰雹重量输入纪要栏中,然而工作人员忽略了。在这种情况的审核方法:利用OSSMO软件中的“报表处理”,在“报表处理”中打开“编制月报表”该月的月报表,找出该月“天气现象”的相关记载,在摘要中查找纪要栏中的冰雹日期。

漏记扬沙、浮尘的起始时间,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观测员漏记了日常观测中新规定的起始时间的两个记录的天气现象,如果缺测OSSMO中和规范中的起始时间是合法的,没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在日常观测中缺测了起始时间,那么引发的失误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所以观测员在日常观测中一定要记录好起始时间的天气现象。

漏记跨越降水量,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观测员应该注意上跨降水日数或无降水日数的挑取,下跨1日8:00是否有降水量,如果漏输0.0的数据就很容易造成月末最后一天8时-8时降水量错误,或者是因为日期错误漏输了下月1日20时一8时降水量。我们可以在制作天气现象月报表时,把下月1日的降水量以及当天全天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把全天的天气现象和降水量记载和观测簿放在一起,方便的以后制作报表的时候做复查的参考数据。

漏记飑线或飑线的时间记录,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人工记录和实际情况产生的误差。我们可以利用A文件和J文件的配合来处理,之前我们通过A文件的工作原理来很好的处理了自动站与人工站不符的问题,了解到。A文件主要是对于审核出来的疑误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的处理工作,A文件的预审工作主要包括记录预审以及对数据文件的格式检查。A文件的记录检查包括人工观测的项目是否有漏记,记录相互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是否匹配、是否有疑误、备注栏是否有遗漏等工作内容。格式检查主要是对格式的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参数是否与参数库记载相符,逐行逐个的数据记录进行检查。而J文件的审核流程,主要是通过地面测报软件对其审核,出现问题再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内容主要是分钟数据的降水量与降水时间是否对应、有无缺测、有无跳变、整点时分钟与整点的数据记录是否吻合等。所以观测员可以通过参照J文件的数据,进行内插,在A文件中备注栏中备注,然后在A文件中对飑线的时间记录情况进行更正或者补记。

人工的操作错误

在人工操作失误方面主要包括观象台人工站与自动站的同一要素差异大、质量控制码错误、封面地理环境空缺错误等。观象台人工站与自动站的同一要素差异主要是仪器的安装不规范或者人工读取错误造成的。平时我们应该注意,可以找出“自动站质量控制软件”中“质量控制”那一栏,有一项“自动站与人工站A文件比较”功能,观测员只需要输入正确的所要查询的文件的正确名称以及正确的文件途径,就可以很直观的人为判断在同一时刻人工站与自动站的差异情况。质量的控制码错误主要是台站对A文件的 “质量控制方式”进行修改时没有选择“省地级维护”或者“台站维护”又或者是“国家级维护”等修改质量控制码,也没有在修改的过程中加入质量控制段。如果观测人员没有操作失误的情况下的台站报表质量控制码为“099”。

特别是在季节转换时,地面报表的预审工作中应该提前设定好各项参数,在季节即将要转换月初的第1天21:00前设定好观测项目的变动参数,比如:熊岳家基本气象站自记观测雨量,它的观测参数就设定应在3月31日20:00后马上进行,每年的4月1曰至10月31日就是其进行观测的最佳时段。所以参数的设置在台站的观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站址输入不完整或者输入有误的情况下,应该将地理环境的完整地址用全角括号在本站所处的完整地址尾部进行补充完整。

疑误信息的处理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资料提供正确,但是出现疑误信息提示。第二,设置问题造成的提示。第一种情况主要是:站号99999是为了适应全国各地的天气状况而建立的通用规则库,所以有时候对特殊的地理环境会给与信息提示。比如在大部分高云但是厚的Ci dens可以没有日照的情况下,可能就会发出“云状为高云或者无云状但是没有日照时数”的信息;霜的形成都是与温度、湿度以及风度有关系的,温度太低、风度很大而湿度较小的情况下是无法形成霜的,这时可能就会出现“气温或地温已经明显的低于某值,但没有霜出现”的信息提示。这第二种设置问题造成的提示主要是因为地面审核规则库设置不正确。有时候这种疑误信息的提示出现,也许记录没有问题,观测员可以根据历史资料极值、自记等数据记载来正确设置审核规则库;也可以根据审核规则库的资料以及资料的变化规律等来判断资料的正确性。主要表现为:最低气温值与地面最低温度值相差很大;相邻时次的温度变化表现的非常不合理以及数据记录超过极限值等等。以上这两种情况的疑误信息提示问题,观测员平时遵照操作规律以及操作规定,操作程序规范化的原则做到美观认真,在气象测报预审的工作中是可以避免很多错误的。

地面测报预审的工作过程中,预审员不仅要熟悉掌握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格式以及预审程序流程,在操作技术上要严格遵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等规定要求,虽然说0SSMO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系统软件现在已经在不断完善,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观测员的人工干预的,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总结地面测报预审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以便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完成地面测报的预审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建良,黄春莎.应用质量控制软件提高地面气象报表预审质量岍.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4):76—78.

[2]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1:7—

5029—3690—4.

[3]吉林省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技术问题解答汇编.

[4]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

fM1.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1:7—5029—3795—1.

上一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下水中的铁测量不确定度... 下一篇:浅谈数字油田之生产指挥中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