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发展中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

时间:2022-06-23 03:16:57

信息化发展中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政府行政管理也必须实现信息化,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还不够完善,依旧存在很多漏洞。本文即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设实施方法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22-01

政府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自国家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各级政府在信息化的道路上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政府信息化是运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对传统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进行改造提升政府管理的有效性。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化过程不断推进,其内涵也不断发展。未来的政府信息化应该以政府职能的重塑和政府结构的再造为主,其本质是实现政府构成模式的创新及深刻变革,完成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跨越式发展。

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问题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可分三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电子政务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和政府上网工程启动阶段;构建电子政府和全面实施电子政务阶段。电子政务的高级阶段是建立数字城市,构建电子政府,即建立空间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支持的电子政府。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历了前两个阶段,正向第三阶段过渡,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1)标准化问题

随着近些年电子政务不断地发展,跨部门、跨地区对数据互联共享已成为发展趋势,资源共享必须要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因此,电子政务标准化越来越引人关注。我国电子政务之所以标准不统一,主要是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零散进行的,缺乏统一规划,使得大部分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彼此之间很难实现互联互通互利互用的操作。这种不统一造成巨大浪费。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实践经验证明,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实现电子商务的标准化是重要的建设目标。

(2)信息安全问题

政府电子政务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作为国家政务的载体和工具,它与国家信息安全有着重大联系。因此,政府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电子政务的信息进行侵害的方式主要包括:偷窃、分析、冒充、篡改、抵赖等,这些侵害都有损国家和政府形象、公信力,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目前我国政府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网络非常脆弱;互联网上和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信息网络安全存在严重隐患;黑客攻击破坏网络的问题十分严重;境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和非法组织利用互联网进行煽动、渗透、组织、联络等非法活动日趋突出。

2、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性

电子政务的优点十分突出,它能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提高透明度,方便百姓,改变政府职能。

(1)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并且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也日益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并推动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在信息化的带动下,电子政务也逐步发展起来。发达国家十分注重电子政务的发展,联合国最新调查显示,在“2003年电子化政府完备程度”排名中,美国高居全球第l,中国排名第74。我国的电子政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为更好的服务社会、与国际接轨,我们要加快步伐,促进政府信息化,以电子政务为龙头促进政务信息化,从而带动企业信息化。

(2)增强政府服务能力的需要

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了政务信息公开效率,简化了政务服务的程序,有效地杜绝了政务处理中可能滋生的腐败。同时,网上审批系统、税收征管系统、公安综合管理系统、社会保障系统等系统的互相融合,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办理营业执照、补办身份证等,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形象和服务质量。

3、推进电子政务应用,提升行政能力的思路

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看,要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应该是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责任政府,是立足于服务实施管理和调节的服务政府,是全面依法行政并受法律严格制约的法治政府。有鉴于此,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着重围绕构建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展开。《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在电子政务建设深化、细化过程中,需要电子政务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来提升政府行政能力。

第一、“以公众为中心”进行方式创新,提高政府的民主行政能力。

电子政务应用,不是简单地将现有工作流程电子化,更不是将现有部门间的工作关系通过电子方式封闭化,而是不断促进政务本身以公众为中心的创新,以提高其的质量和水平。如对影响效率的现有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和部门间的共享协同,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决策支持时进行深入的业务研究,包括社会问题和矛盾、基础理论和政策法律,以及专业业务的分析方法和模型等的研究。

第二、建立制度化、组织化、标准化的管理体制,提高政府的科学行政能力。

信息系统成功的真正标志是应用的深度、广度、依存度与信息资源的完整、准确与规模;是管理创新推动和实现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绩效。我国电子政务迫切需要改变经验型的管理方式,代之以制度化、组织化、标准化的管理,这是“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扼制低水平重复,搞好自身建设,取得良好绩效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宏观层面,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已经锁定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上,要实现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跨部门联合应用,为全社会服务。因此要在管理体制上,建立跨大系统、跨部门的强有力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建立有效的协调、指导机制。

第三、构建电子政务教育与培养体制,提高政府电子政务的应用服务能力。

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的制度化是增强我国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生命力的重要举措。只有电子政务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的合理性及实用性将得到全面提升,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才能得到大大提高。一是对于具有雄厚IT技术教育资源的高等院校,应建立培养电子政务技术型人才制度。根据培养电子政务技术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制定以精通IT技术为主、以懂得政府管理业务为辅的教学体系及标准,主要培育具有信息时代政府管理知识视野、能够应用最有效的IT技术手段在政府管理中实施电子政务的专业人才。二是从政府宏观指导的角度,积极倡导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资源共享,利用政策引导和扶植的手段,促进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的国际化及其校际化合作,以此提高我国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的效率及效果。

4、结束语

一个信息化政府将是提升国家和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世界各国向着信息化方向迈进的大潮下,我国明确指出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思想。但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实现这个目标,都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们应当相信通过政府的重视,人民群众的努力,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电子政务将会越来越完善。

上一篇:固海电动机受潮干燥处理对比试验分析 下一篇:浅谈广电IPTV技术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