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学语文

时间:2022-06-23 02:50:56

简简单单学语文

语文是个复杂的学科,又要扎实训练好学习者的语言,又要突出语文中的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还要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能力,语文品质。这不由使人反思,现在的语文课该怎么上?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是什么?我想是语言,是形象,是美感。这是语文教师心知肚明的事,把这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留住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我的感悟是——教师应从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中利用“薄”的原则简单教语文,学生也应该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中利用“厚” 的原则扎实学语文,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

一、找一个圆点,简简单单教学语文

简单的教育需要我们老师既要有底气,又要有灵气,更要有人气!语文教学的目标、方法、过程等要简简单单,一目了然,以学定教,为学而设。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在纷繁复杂的语文信息中寻找一个圆点,统领整个课堂教学,简简单单教学语文。当然,语文教学要简单,并不是课堂上就让学生读读书,写写字那么简单、随意,如《白鹭》的圆点就是引领学生去品读、感悟寻常白鹭的美,在读读、说说、议议中实现教学的目标。

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言语作品的意义不是由作家独创的,而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和完成的。这就是说,文本的价值是由学生自己在阅读鉴赏中得以实现的。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生命个体的千差万别,有陶醉、有感悟、有启迪;或质疑、或反驳、或赞同。孙老师在教学时十分关注我们所需的“圆”点,这个“圆”点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甚至是一个标点!通过寻找这个简单的“圆”点,深入感悟,激活学生有价值的独特体验,在有效的多元反应中求得共识。第三段教学时孙老师紧紧抓住“钓”字,采用“面上感悟、点上突破”精选“圆”点,以此为圆心,向四周辐射,来提升阅读教学的简单而不简约的个性。把课上到了孩子们的心里,这是一种观念,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境界。

二、寻一个立点,扎扎实实学习语文

崔峦老师曾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而要真真实实地做到这‘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真真切切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要保证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着力于文本的感悟与思考。如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

师:把这句话划下来,注意里边的几个地方,“不敢不尊重”,一边划一边想想,谁来再读一遍。生(举手的齐声):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在板书上打……):大家注意再看“不敢不尊重”意思就是……生:不敢对他没有礼貌。

师:谁把“不敢不”换换,就是楚王……生:尊重晏子了。

师:那就直接写了呗,为什么还要用上“不敢不”。生:把语气加重。

师:是呀,你换一个词试试看。生:楚王从此以后尊重晏子了。

师:可以用你的语言理解,还可以换换,来。生: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师:给他掌声(掌声),你看他刚才说话,他把“不敢不”换成了“只好”,这是他的创造,读人家的书,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完全可以,谁再来试试。生: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生: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生:楚王不能不尊重晏子了。

师:所以,我们才体会这“不敢不”,再读这句话,开始。生(齐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窦老师充分地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领悟课文的内涵,没有多少花样,只有简单的教学环节,不也把课上得有声有色吗?就是这种每节课的简单训练,造就了学生永远的深厚。

三、铺一个张点,平平淡淡积累语文

平平淡淡积累语文,方露语文本色。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删繁就简,铺一个张点,追求语文的“厚度”。平平淡淡不是平板淡漠,更不是平庸散淡。平淡之中,有时也会奇峰突起,有奇思妙想,有神来之笔;有时也会峰回路转,有曲径通幽,有柳暗花明。

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上的《爷爷的芦笛》,精读课文部分,薛老师紧扣对芦笛的三次描写,牵一发而动全身,展开对全篇的学习。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就是让学生读: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由读读课文,想象画面,体悟情感,接着指名读,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品位词语读出感情,交流个性化的情感体验。然后再指导写作,让积累和倾吐,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有机融合起来。三次写作练习,是三次感悟的提升,有语言的内化,有情感的积淀,有理解的升华,这是内化语文素养的过程体现。

薛老师的三次笛声,就是本节课的一个“张”点,起初看起来,色泽不见得引人,似乎太“淡”了,就像淡墨的中国画,从近处看,不知涂鸦了些什么,稍稍离远了,似乎朦朦胧胧中,读出了惊叹和韵味。

这样的简简单单,实实在在,去掉所有的花哨,抓住语文的主干,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是简单后的厚度,这个“厚度”,才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是课堂美丽的极致。永远记住:“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

我想,有一天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具有了语文味,就能真正让孩子们潜心读书,静下心来读书,静下心来学语文,那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田地里,从“薄”走向“厚”,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

上一篇:中职院校就业指导探索 下一篇:试论高职高专院校行业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