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及其行业差异研究

时间:2022-06-23 01:28:59

湖北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及其行业差异研究

摘 要:本文运用LMDI分解法,对2000—2010年湖北省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经济发展是湖北省碳排放量增加的最重要因素,能源效率的提高对碳排放量的减少有一定的贡献作用,能源结构状况对碳排放量的减少贡献不大。从各行业来看,湖北省分行业的碳排放量,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在进行碳交易试点时,应该首先考虑碳排放量大的行业,并分行业分配碳排放量。

关键词:碳排放因素;行业差异;LMDI模型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LMDI decomposition method, 2000-2010 Hubei Province carbon emissions driv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increase of carbon emissions in Hubei Province, contribution to energy efficiency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energy structural condition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contribute little to the .

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 factors; industry differences; LMDI model

中图分类号:TE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近年来,低碳减排已成为国际政治政治经济的重要话题。我国也向世界承诺在2020年碳排放量相较于2005年要减少40%—45%,湖北省政府也提出了单位GDP碳排放量每年减少4%以上的目标。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湖北省的能源消费情况不容乐观,从2000——2010年,柴油消费量上升了66%,原煤的消耗量上升了151%,这些能源的使用是碳排放的最重要来源。随着2012年1月我国关于在湖北等9个省(直辖市)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展开,如何有效率地设置相关机制开展试点工作是目前的重要课题。正确认识目前湖北省的碳排放现状是十分必要的,是后续做好低碳减排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探究湖北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及其行业差异。

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探究主要基于国家层面。Ang et al. ( 1998) 首先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 指数(LMDI)分解法, 对中国工业部门消费能源而排放的CO2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业部门总产出的变化对CO2 排放产生了比较大的正向效应, 而工业部门能源强度的变化则对CO2 排放起到了较大的抑制作用。Liu et al. ( 2007) 把对中国工业部门CO2 排放的研究扩大到36 个行业,他同样运用LMDI分解法,集中研究了中国1998 —2005年期间工业部门的CO2 排放,其结论认为工业经济发展和工业终端能源强度是推动CO2 排放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徐国泉等(2006)运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研究了中国1995—2004年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宋德勇和卢忠宝( 2009)采用了两阶段LMDI 方法, 研究了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周期性波动。结论表明中国四个阶段不同经济增长方式的差异是碳排放波动的重要原因。

就对省份的研究,温景光(2010)对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经济增长是江苏省碳排放呈指数增长的最重要原因,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抑制江苏省人均碳排放效果并不显著。田云等(2011)对武汉市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认为能源结构、效率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不显著并且波动性较强。孙志威等(2011)运用LMDI法对天津省碳排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能源强度之间的相互制约是碳排放的主要变化来源。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第一,指数分解法是目前研究碳排放驱动因素较为有效的工具方法,但在碳排放量的计算上存在着一定缺陷;第二,学者大多数从时间序列上对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很少有对地区不同行业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因此,本文将采用LMD分解法对湖北省的整体碳排放驱动因素分别进行整体分析以及行业的对比分析,得到关于湖北省碳排放更为细致可靠的信息,为碳交易机制的开展建立良好基础。

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模型

(一)模型、数据收集、估算与整理

本文使用的基础等式为Kaya恒等式的扩展,并采用不带残差项的LMDI分解法对湖北省碳排放量驱动因素的贡献度进行测算。关于湖北省能源消费数据、湖北省分行业产值来自于《湖北省统计年鉴》(2000—2010),《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0—2010)。另外,在碳排放系数的处理上,本文认为IPCC给出的碳排放系数不能直接引用,必须将其转化成以各自能源发热量为标准的碳排放系数,才能运用在数理分析中。基于此,本文重新测度了所用能源的碳排放系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二)因素分析

1、湖北省工业总排放量分析

能源强度为消费单位某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能源本身的状况所决定,较为固定。所以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三者为湖北省碳排放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图1 湖北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年度变化折线图 图2 湖北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累积变化折线图

由湖北省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素表以及图1图2可以发现,虽然湖北省能源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在有些年份为负,但是其累积效应始终为正值。

近年来,能源效率的提高对于湖北省碳排放量的减少效用较为显著,说明湖北省抑制碳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效率的变化,特别是在2006年以后。从图1、图2我们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使用效率曲线呈现关于X轴对称的态势,这也说明经济发展是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加大设备投资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基础。但是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又是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的因素。根据库兹涅兹曲线,长期来看,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应该是倒U型的关系,而湖北省目前仍然处在倒U型曲线的左端,说明湖北省低碳发展任重而道远。

2、湖北省碳排放量行业分析

从湖北省各行业碳排放总量来看,各个行业的排放总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碳排放量最多的行业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其201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10775.07万吨,而诸如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以及其他电子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则不足10万吨。因此,要想真正实现低碳减排,首要目标应是首先控制好碳排放量多的行业,在湖北省进行碳交易试点机制的设置时,要特别重视这些行业。湖北省碳排放总量高企业数目多的8个行业进行分析,他们是食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按照1-8序号标明)

上一篇:浅谈市政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措施 下一篇:微博语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