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新闻传播论文

时间:2022-06-23 12:25:25

电视台新闻传播论文

一、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

1.架起党群政群关系的桥梁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以民为本,民生优先是基本的执政理念。当前,各级党政在致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实施民生项目,改善民生。作为一方媒体,县级电视台要及时将各级党政,特别是当地党政出台的惠民政策宣传给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近几年来,上杭县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将绝大部分的财力投入到了民生领域,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房统保、“三农”综合保险等民生举措。每一项民生举措的推行,每一个民生工程的实施,上杭县广播电视台都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报道,《爱心献血屋落户杭城市民义务献血更方便》、《热水工程惠及上万寄宿学生》、《“关注推进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系列报道》、《“关注才庄公路建设“系列报道》、《我县再次调整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不仅让群众了解了项目内容、政策出台背景、项目进展情况,也让党政领导及时了解到社会各方反映,为党委政府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2.关注百姓冷暖做实民生新闻,不仅要宣传解释好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更要关心百姓冷暖,给困难弱势群体足够的话语权。谁家孩子生病了没钱治、谁家农产品丰收了没人买、哪个小区物业不作为没人管……都是民生新闻好题材。近两年来,上杭县广播电视台《上杭新闻》中的《民生视点》栏目报道了大量这一类新闻,《才溪4岁白血病女童盼救助》、《求助!湖洋小胡星患“地贫”》、《稔田镇长滩生态园:葡萄熟了!》、《百嘴岩茶叶:销路不畅让人愁》、《物业停止服务小区垃圾成堆》、《广场舞,扰民舞?》、《关爱残疾人:盲道不应成摆设》、《辞职薪水被扣大半用人单位如此扣钱是否合理?》……一大批关注民生热点的新闻,把话语权交给老百姓,让他们表达诉求,帮他们解决问题。这样的新闻,有温度,有能量,自然而然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留住了观众。

3.增加人物报道关注身边事,身边人,是观众收看本地电视新闻的主要动力,也是县级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如何让身边的人,特别是各类先进典型生动形象地出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传递正能量,成为大家可以学习、可以复制的榜样,是县级电视台电视新闻的主要任务。近几年来,上杭县广播电视台通过开辟“身边的感动”等栏目,把一个又一个见义勇为、敬老孝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上杭人搬上电视新闻节目中,先后采写了《陈立坤:纵身一跃托起两条生命》、《临城九洲一对夫妇汀江勇救六人》、《好儿媳廖戊莲:不是女儿胜似女儿》、《何福星:久病床前有孝子》、《廖发平:贷款农户的贴心人》、《林连英:模范乡里新模范》、《陈东红:捐献遗体器官女教师回报社会》、《司机寒夜困水中教师惊觉智救人》等一大批反映当地好人好事的人物类新闻。因为都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观众觉得可信、可感、可学,传递了浓厚的正能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关注。

4.强化服务功能近年来,新闻传媒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那就是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拓展。我们要重视新闻传媒的服务功能、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功能。县级电视台根植基层,直接面向群众。如何为观众提供有助于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的信息,是留住观众群,提升传播力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上杭县广播电视台在《上杭新闻》中开辟了“农广天地”“、生活信息服务台”等服务类栏目。“农广天地”与农业部门合作,根据时令节气、农事活动,适时播出种养殖技术培训、新种子新农机具推广等方面的节目,为广大农户发展种养殖业提供帮助“;生活信息服务台”内容更丰富,天冷了提醒保暖防病,天热了指导防暑养生,节假日到了播出假日安排、旅游攻略、出行指南,高考来了邀请专家指导迎考心理、饮食调节……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居家生活,锻炼休闲,不一而足。大量生活信息的播出,让新闻节目成为百姓生活指南,从而进一步吸引了观众眼球,留住了观众群。

5.加强监督报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舆论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由此可见,通过新闻舆论对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及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对社会事务实行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国家健全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县级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内容。舆论监督报道要有度的把握,既要敢于直面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映群众心声;又要注意实事求是、促进工作原则,避免成为个别群众逞口舌之快,泄私愤的工具。上杭县广播电视台《上杭新闻》中,经常可以看到分量十足的舆论监督报道。比如,针对县内黄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长期偏低的现状,专门组织策划、采写报道了《“黄潭河污染直击”系列报道》,无情的揭开了黄潭河流域水环境污染严重这一“伤疤”,曝光了沿岸乡镇政府不作为现象,就连头顶“圣地”光环的古田会址所在地古田镇也未能幸免。节目播出以后,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促使政府下定决心,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大规模的黄潭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又比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针对县内党政机关作风不正的现象,与县纪委联合组织了机关效能明查暗访活动,将明查暗访中拍到的机关干部溜岗、走读、上班玩游戏、服务态度差等现象制作成《“作风建设进行时”系列报道》、《“正风肃纪进行时”系列报道》,曝光了机关工作作风不正现象,警示了广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节目播出以后,《上杭新闻》收视率一度飙升,机关作风一度成为群众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

二、在节目形式上下功夫

内容是王,形式是金。提升县级台新闻节目传播力,既要注重节目内容,也要注重节目形式,在新闻节目画面、语言和后期制作、包装等方面下功夫。

(一)画面要工整

县级电视台的设备水平和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要求采编人员拍出中央台、省台摄像记者那样水平的画面不太现实。基于这样的条件,上杭县广播电视台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改善摄录设备条件的前提下,要求摄像记者在拍摄新闻画面时力求工整。

1.画面平稳。每台摄像机都配备脚架,要求摄像记者在拍摄画面的时候,只要是能用脚架的都要用脚架,杜绝不必要的摇摇晃晃。编审在后期审片的时候,如果发现能用脚架的画面没有用脚架,对相应的摄像记者提出批评,并由编委会作出一定的处罚。

2.色彩正常。要求摄像记者在拍摄画面时注意不同场景的用光和白平衡,杜绝偏色、曝光过度或不够的画面。

3.构图合理。要求摄像记者在拍摄画面时做到简洁明了、主体突出,就算是在复杂的环境之下,也要保证必要的主次之分。

4.画面干净。画面不干净是电视新闻节目中普遍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不该出现的东西出现在画面里了。比如说,在会场上拍摄一组与会人员的画面时,长时间的会议难免会使与会人员产生疲劳感,于是就出现一些如交头接耳、玩手机、打瞌睡的不良现象。而新闻记者在拍摄时,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尽量避免这些不良现象出现在画面内。分散观众对新闻内容的注意力的同时,这些“开小差”的画面通过电视媒体的传播也极可能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引导。

5.留好底音。电视新闻节目具有声画同期的特点,大部分的节目,特别是活动类节目在播出时保留底音,以烘托现场感。这就要求摄像记者在开机前检查摄像机的录音开关,保证所拍画面都有现场音。

(二)语言要平实

电视新闻节目语言要平实是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的要求,也是县级电视台提升新闻节目传播力,留住观众群的要求。没有哪个观众会喜欢连篇累牍的空话套话官话。为此,上杭县广播电视台要求文字记者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力求语言平实。

1.多用动词、名词、数量词,少用修饰性的形容词。电视新闻文稿不比其它文学作品,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新闻事实,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怎样发展”、“结果如何”……挤干修饰、形容的“水分”。

2.多用群众语言,甚至是方言俗语,少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是给当地观众看的,这就要求节目文稿在保证语言规范化的同时,要让观众听得懂。就算是涉及到一些比较专业的内容,也要想办法转化为通俗浅显的表述。

3.多用采访对象的现场音、同期声,少用越俎代庖的“记者认为”“、记者相信”等替代性表述。真实性是所有新闻节目的生命力。要保证节目的真实性,就要让事实说话,让事件当事人说话,还原新闻现场的场景、声音。4.创新新闻表述方式,尝试在一些趣味性节目中使用新闻新语态。比如,用拟人化的手法,让被损坏的公共设施向观众诉苦,让被解救放生的保护动物介绍它的遭遇,让丰收的果园表达心中的喜悦……

(三)后期制作、包装要精益求精

拍摄画面、撰写文稿只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前期工作。要让观众看到一条好的新闻,还要进行后期制作和包装。如果说,拍摄画面和撰写文稿是买菜、备菜,那么,后期的制作就是做菜,包装就是装盘。近年来,上杭县广播电视台对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包装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1.提倡记者粗编一条新闻拍了什么画面,要表现怎样的主题,采编记者最清楚。因此,要求采编记者对自己采写的新闻进行画面及同期声(现场音)的粗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记者参与新闻节目的粗编,根据节目文稿,对画面进行相对宽松的编排。所谓的相对宽松,是相对于节目合成的精编而言的。就是不要编得太紧,适当多留一些画面,供后期制作人员取舍。大致的松紧度把握在1:1.5~1:2之间,即1分钟的新闻编排1.5~2分钟的画面素材。

2.编辑后期精编如果说,粗编是为了体现记者对新闻节目主题的精准把握,那么,后期精编,则是为了发挥编辑的特长,从制作的层面,将节目以完整的形态呈现给观众。为了让节目更好看,后期编辑既要利用蒙太奇手法,根据审定的节目文稿,合理调整记者粗编中编排的画面素材,也要用好手中的“剪刀”,剪除画面中的一些瑕疵,并对必用素材中出现的偏色、杂音等问题进行调整。此外,编辑的后期精编,还要学会使用必要的动画、图表,熟悉使用字幕、配音,丰富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方式。

三、在节目编排上下功夫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是指电视新闻节目播出前的一系列具体编排、组合工作。在节目编排上下功夫,就是将节目编排视作一门艺术,通过一套节目的排列组合反映出编排者的各种意图和目的,赢得受众的关注。传统的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编排由于守株待兔,被动应付,往往存在手法单一、主题模糊、偏离中心、疏离群众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杭县广播电视台尝试对《上杭新闻》节目编排进行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慎排头条新闻

按照惯例,《上杭新闻》每天头条原则上编排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即县委书记或县长的。没有主要领导的新闻时,则将储备的重大经济报道、民生新闻安排在头条播出。为了加强头条新闻的分量和影响力,上杭县广播电视台要求每周策划若干条反映全县经济发展、民生领域的重大题材,作为头条新闻备播。这些新闻的播出,能够让受众了解全县阶段性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成就,知晓一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进而增强幸福感。这样一来,《上杭新闻》的头条因为经常权威的经济、民生类信息,从而吸引了观众眼球。

(二)形成组合版块

改变过去一盘散沙的编排手法,将反映同一事件或同一主题不同角度的几条新闻,有目的地进行集纳编排,使它们呈现出组合、对比、综合等整体,使“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1.同类组合将题材相同或主题相近的报道编排在一起,有利于比较充分地反映新闻事件的发展状况,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比如防抗台风的组合报道。台风到来之前,除了在第一时间报道台风信息之外,还要组合安排各级各部门如何未雨绸缪防台风的消息;台风到来的时候,要根据预警等级,及时预警消息,并组合安排广大干部群众抗击台风的报道;台风过后,特别是发生灾情之后,着重安排各级各部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报道。再比如,党的十闭幕以后,各地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的热潮。《上杭新闻》开辟了“学习党的十精神,加快老区崛起步伐”专栏,将各部门各乡镇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的新闻编排在一起,在荧屏上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2.相关组合将同一新闻事件相互有关联的新闻报道进行组合编排,让观众加深了解。如假日组合报道,将假日出行信息、景区景点信息、有关部门加强景区景点执法检查、高速交警加强路面监控、劳动者坚守岗位等编排在一起,提供服务,营造氛围。

3.对比组合将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侧面的新闻报道进行组合安排。比如,在曝光黄潭河流域水环境污染情况的同时,编排有关乡镇加强养殖业污染整治,还百姓一片碧水蓝天的报道;在播发一条逆子虐待父母的消息的同时,编排一条敬老孝亲的典型报道。让观众在对比中判断美丑,明晰爱憎。

(三)注重编排节奏

研究表明,人们听觉的舒适度在3分钟以内,视觉的舒适度在7分钟以内。超过限度,就容易疲劳。这就要求一档新闻节目的编排,不仅要做到“软硬”适中,还要善于运用小版块来调节观众在节目中的注意力转换。一档新闻节目,既要有时政新闻、经济新闻这样的“硬”新闻,也要有民生新闻、社会新闻、文体新闻这样的“软”新闻。此外,节目中还可以穿插一些精美的片花、小宣传片。

作者:黄金林 单位:福建省上杭县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公众参与新闻传播论文 下一篇:电力监控系统通信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