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领导力

时间:2022-06-22 09:04:42

重要的是领导力

作为一种稀缺而不可替代的人力资源,领导力很重要,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谋事的能力、做人的工作的能力、鼓舞人心激励士气的能力。领导力不仅来源于领导人,也来源于制度。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后,和曾庆红等在不同场合都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从善于把握全局、善于科学决策、善于求是创新、善于识人用人、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善于团结协调六个方面,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他的《大抉择》中明确地说,美国不是要做世界的警察,不是要去管理世界,而是要去领导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韦尔奇,在他的演讲和著述中,强调、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少一点管理,多一点领导。”

确实,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剧烈转变的时代,重要的是领导力。

领导力的三个方面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认识的深入,大家现在越来越认识到,作为一种稀缺而不可替代的人力资源,领导力很重要。那么领导力是什么呢?就其本身而言,领导力包括三个主要方面:谋事的能力、做人的工作(用干部带队伍)的能力、鼓舞人心激励士气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人、事、心三方面任务的整合能力。

其一,是谋事的眼光与魄力。作为领导人,首先要有谋事的眼光和魄力,也就是,在那些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问题上,领导人,独立于部下和外脑,事先就要能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大方向。

今天回过头来看,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与方向、对抗日战争三个阶段的预见等重大问题上敏锐和超前的眼光、他的大气魄,令人惊叹。在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在运动中,在别人都看不出问题的地方,就是能够看出问题,并把它上升到思想路线的高度来看待。在他的推动下,整风运动不断深入。的重庆谈判代表王世杰曾困惑地问,你们怎么拿那么长时间作历史总结?这在是不会这样搞的,普通的政党都不会这样搞。说,“如能真正做好整风,……我党百年大计即已奠定。”胡乔木曾深有感触地说,在整风运动等若干重大问题上,“全党还跟不上的认识。”

其二,是用干部带队伍的能力。说,领导工作两件事,出主意、用干部。领导人首先要有主意、能出主意。但有了主意之后,不是自己事必躬亲地干事务,而是通过用干部带队伍完成任务。

多次评价,刘邦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为刘邦出身于社会下层、比项羽了解下情、得人心;二是因为刘邦从谏如流;三是因为刘邦会用人。刘邦得天下后,在洛阳南宫开总结会议:“我为什么得天下,项羽为什么失天下?”大家议论纷纷,主要的观点就是:我们干得好你就奖,我们再干得好你就赏,我们再干得好你就封,你会用人。最后,刘邦谈了自己的精辟见解:“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也;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也;连百万之众,战必克,攻必胜,吾不如韩信也。此三子皆为人杰,吾能得而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也。”

卡耐基,贫苦农民的孩子,一个人到城里闯天下,最后创造了那么大一个钢铁帝国。去世之后,在自己的墓志铭上,他没有说什么炫耀自己的话,而是把自己这一辈子经营企业最宝贵的经验、体验留在了人间:“一位懂得选用比他自己优秀的人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在这里。”

第三,是鼓舞人心激励士气、塑造团队精神的能力。关于领导力,最经常的看法就是谋事的能力、用干部带队伍的能力;出主意、用干部这两个方面,也是最容易看到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领导力?还有它的第三个方面,也就是鼓舞人心激励士气、对人心对士气的能力。出主意、用干部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而鼓舞人心、激励士气是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的。真正优秀的领导人,在这些看似虚无缥缈、大家都不重视的地方,他们就是能看出问题,并且重视它。

领导者的心理人格

领导力的最终落实需要一个能出主意、能用干部、能鼓舞人心激励士气的领导人,也就是一个领导者心理人格的存在。三方面的领导力,无论其本身多么重要,它们总是某种表现出来的、衍生的东西。问题是,三方面的领导力来源于什么地方?它是如何实现的呢?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他的《白宫岁月》中回忆说,他在美国的时候,他的孩子经常向他谈起,美国的流行音乐与唱片艺术家身上有一种“颤流”。但是,基辛格承认,他自己对摇滚音乐家身上的“颤流”完全感觉不到。然而,基辛格坦承第一次见到,他就感受到,“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立即可以感觉得到的压倒一切的魅力”。“的确发出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基辛格被这种“颤流”所“击中”,他折服于的超凡魅力。而且,基辛格还认为,在他所接触的中外政治领袖中,除了,就只有法国的戴高乐身上才明显地发出这种“颤流”。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说,1840以来的中国革命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它没有产生一批强有力的领导人;及其革命之所以是成功的,是因为它产生了以为核心的一大批强有力的领导人。

日本关东地区日中贸易促进会会长木村丁三,1955年之前,一直没有见过,但是他见过。在他眼中,周是亚洲第一绅士,他认为,在跟前,我们许多西方人简直就像野蛮人。1955年木村丁三第一次见到了,他记述当时感受:“一下子把我带到了比深得多的心理层次。”那么,那种让基辛格、木村丁三等震惊的心理层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层次呢?

沙龙原是以色列极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的创始人,也是它的强硬领导核心。在对巴勒斯坦、特别是哈马斯等问题上,沙龙一贯主张硬碰硬。但是,当认识到以色列需要与阿拉法特之后的巴勒斯坦媾和后,沙龙坚决奉行单边撤离计划。要知道,建立以色列定居点计划,最初就是沙龙提议和推动的,但是现在,他又要撤离它。可想而知,不但巴勒斯坦方面不积极回应,而且利库德集团也不买账。结果怎么样呢?沙龙一个人,单枪匹马,组建了前进党。没有政党制度,没有政党思想,只有沙龙一个人。所以,沙龙的政党被称为“一个人的政党”。但是,就是这一个人的政党,主导了以色列的对外政策。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沙龙因为中风住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没有出来。所有的人都为沙龙担心,更为沙龙的政党担心,但前进党和奥尔默特赢得了选举。一个人的影响和力量,竟然可以大到这样的程度!

从人到制度的领导力

严格地说,领导力,应该界定技术和制度不可替代、只能由人(领导人)完成的影响力。德鲁克说,“管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领导)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无论技术或制度上的客观必然性怎么样,总要由人把它“做出来”、而且还要讲“艺术”,它才是实在的东西。领导人不可替代的主观意志的努力和能力,特别是他的创造性的影响力,就是领导力的正当范围。

进一步看,甚至于领导人的能力,也是可替代的。你能做,我也能做。但是,领导者心理人格是不可替代的。人是独特的。全中国只有一个。而且,三方面的能力也是由这个人派生、衍生的。设谋事的能力为t,用干部带队伍(人力资源开发)的能力为h,鼓舞人心激励士气的能力为e,那么显然,特定的人、特定的心理人格是这三方面能力的一个生产函数:L=P(t,h,e)。换句话说,谋事、“谋人”、“谋心”三位一体于一个特定的领导人身上。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政策、同样的资源、同样的人,为什么换一个领导就不一样?为什么出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就不一样?另外,显然,这个生产函数也是一个竞争力函数。

制度、制度的领导力、制度的竞争力当然很重要。但要澄清三个模糊认识。第一,制度是谁建立的?特别是,从人的领导力到制度的领导力的转变是怎么实现的?恐怕离不开领导人。第二,就算是制度健全了,制度的运行与执行(这当然是制度的重要方面、重要内容),也还是有一个领导人的问题。第三,在制度健全的情况下,领导人的影响力,当然不是在制度之上、之外,但它也不是在制度之下,而是在人之中,是与制度平行、对等的一种影响力。反过来说,制度在什么地方呢?人与人的相互制衡、分权制衡就是制度。通常认为,在制度健全的情况下,领导人处于制度之下,这个认识需要纠正。

上一篇:杭州“奔的”退市冷思考 下一篇:透视地方政府引入ISO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