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那些新鲜事

时间:2022-06-22 08:49:29

就业那些新鲜事

“手风琴呀拉得欢,现在表演员……”亲,有谁还记得小时候集镇上那些“员”吗?

这样的问题对于60后来说是怀旧金曲,对80后来说是知识竞赛,对90后来说,简直就是久远的传说了。

当然,营业员、卫生员、理发员、炊事员……这些留着计划经济烙印的行当,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发生着变化。在“员”基础上,新行业和新职业不断涌现,新鲜的事儿层出不穷。

社会分工越细,就业渠道越多元,仅从“衣食住行”就可以看出来。当年的裁缝行当出现了色彩搭配师、形象顾问;炊事员又细分成配菜员、营养师、个人健康顾问师;建筑工衍生出置业顾问、装修策划师;卫生员衍生出月嫂、育婴师等行当。社会的职业分工越细,越体现出市场对人才配置的作用--人们需要什么,市场就有什么。

关于就业的新鲜事儿,绝不是猎奇式的呈现,更想引发思考和改变--当大学的精英教育变成普通教育,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不是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自主创业与回乡创业似乎都很合理。当社会转型、科学发展的呼声日高,青年就业除了“稻粱谋”之外,是否也可以兼顾内心的喜好?当科技创新的时候,你又会有哪些拍案称奇的窍门和主意能够出奇制胜呢?

这些关于就业的不寻常举动,除了敢想之外,还应该有为之付诸行动的勇气、魄力和能力。

做个幸福的手艺人

槐荫侯朱大是一个很牛的厨子。

这家名叫“槐树下”的饭店没有菜谱,厨师乐意做什么顾客就得吃什么,如果没有预订,一下子来好多人,对不起,人太多,做不了。

槐荫侯朱大是一位有趣的厨子。

他的微博标签是,不羡鸳鸯只羡鲜。鲜者,新鲜时蔬也。职业信息如此填写:北京吃饭大学,职位:饭局长。

这是位发自内心喜欢烹饪的青年人。他喜欢在朋友聚餐时扎上围裙钻进厨房整出一桌菜,他曾经花了两年时间集齐了《中国烹饪》从1980年创刊到2000 年间的全部杂志。

朱大真名朱晓威,毕业于北京二外。英语专业的他也曾想过回乡当一个英语老师,在教学中传递英语乐趣,然而,这个理想在和中学老师的一次谈话中破灭了。“很难,”老师告诉他,“在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你的理想反倒会给你和孩子们带来痛苦。”

英语老师做不成,也不想呆在城市里做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喜好烹饪的他得知京郊凤凰岭车耳营村在发展民俗旅游项目,就在村子里租下了一个四合院,当起了掌勺兼掌柜。他给小院取名为“槐树下”,给自己取了一个雅号:槐荫侯朱大。

槐荫侯朱大的名声越来越响,槐树下也常常生意爆满。起初阻止朱晓威当厨师的父母也认可了儿子的选择,从四川来京帮忙。

在没有客人预订的时候,朱晓威会去菜地、果园忙活,或者购物、拍照。他喜欢爬山、摄影、挖野菜,常常将幸福的味道在微博上传递--

托大雨的福,马齿苋和野苋菜虽然迟到,可终归是来了……

几位老朋友带着家小来。我用新豆角加上土豆黏玉米,拿鸡汤炖了,吃得老幸福了。你们也快来尝尝吧!

每一次在寺里吃斋,都很欢喜。作为一个厨子,很赞叹这样有诸多调味限制的大锅菜可以做到如此清而不淡,诸味融合!须有清净心、慈悲心才能做到啊。

……

他喜欢烧制野槐花摊柴鸡蛋、浓香萝卜炖酥肉的“豪华大餐”;喜欢一个人攀登妙峰山,也喜欢向网友传递闭门即深山,读书皆净土的生活观。

来过槐树下的客人,会收到朱晓威制作的一张明信片“岁时记”,名片上印着蛊惑人心的一句话:春天的时候一定要来看杏花。

放弃了炙手可热的英语专业,转向内心热爱的做菜手艺,槐荫侯朱大的选择给了人们更多的启示和思考--除了专业,有没有你喜欢的手艺?比如,做喜欢的木工?自己缝制一双鞋?种上一畦绿油油的青菜?

要兴趣爱好还是就业出路?这是高考后选择志愿时最令人纠结的事情。要兴趣爱好还是高薪岗位?这是大学生择业时的困惑。而今,看重薪酬的人不在少数,而循着兴趣爱好的指引去择业的年轻人也在增多。

让兴趣成为创业的动力,把爱好变成事业,这未尝不是职业与爱好相结合的好办法。

反方向游的鱼儿

“这小子肯定在上海混不下去了,大学算是白上了。”“都没有干过农活,怎么可能把羊养好?”陈争上回家才两天,村里人的流言蜚语传开了,妈妈的脸总是阴着的,“回上海吧,不当大学的官,到农村养羊,做甚!”

上海的日子虽然算不上富足,可比起四处透风、气味难闻的羊圈,怎么也算得上是待遇稳定、平台体面。要知道,能够大学毕业留校当老师,对于今天的毕业生来说,当算就业上上签了。

然而,陈争上在农村创业的想法由来已久。2004年,他考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时,甚至没有将户口从安徽农村迁往上海。

“迁走的话,你的户口以后就不可能再落到农村来了。”陈争上是想留着土地回家创业。

大二的时候,父亲的去世让他暂时改变了计划。为了安抚伤心的母亲,2008年,毕业时他按母亲的期望留校工作。虽然很快做到了学生科的副科长,但一杯茶、一张报纸的生活状态,让他觉得绝望。

高中三年和大学四年学生会主席的经历,锻炼出陈争上敢闯敢干的性格。身在高校,他反而觉得委屈:“我觉得上海这份工作,不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就在陈争上对前景迷惘的时候,他认识了同样来自安徽固镇县的女孩徐宁。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的徐宁也有一番创业理想。两颗年轻的心儿因为共同的追求越走越近。

他们曾有过在上海创业的念头,但是高额的经营成本让人无力支撑,不如回到农村去,从门槛较低的养殖业做起。“秸秆资源丰富,饲料不成问题,劳动力成本比较低,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整合更多的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

2009年3月,他们俩辞去工作,和两位大学生一起回到家乡固镇县仲兴乡,创办了一家湖羊养殖厂。

“16万元打到卖湖羊公司的账户上,手心儿直冒汗,脑子里一遍一遍播放诈骗犯罪的场景,真是没出息。16万,是我们四个人所有的家当,也是我从大二开始挣的每一分血汗钱。还好,152只种羊如期运来。”陈争上回忆起三年前的忐忑时,记忆犹新。

为了省钱,他们自己动手垒羊圈、编羊床,下地割草。几乎和那些创业故事如出一辙,艰苦才仅仅开头--

因为家人觉得农村养羊的环境太苦了,两个合伙创业的朋友提出撤资离开,希望一年内把入股的10万元还给他们。

好在,此后在团县委的牵头下,他们拿到了三笔共计30万元的小额贷款,还有两万多元的贴息。

创业最艰苦的时候,新娘徐宁穿了一件30元的棉袄跟陈争上结了婚。简单的婚礼,没有通知任何同学来参加。新婚之夜,他们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羊场的第一只小羊出生了。

2011年5月,陈争上牵头成立了固镇县湖羊养殖合作社,目前,50多户社员遍布周边11个乡镇,单户养殖规模最大的达500多只。陈争上的养殖场年销售额达到150万 元。

陈争上用家乡名“仲兴”给湖羊注册了商标。“我爱家乡,虽然父老乡亲还不了解我的爱,但是没有关系,我会坚持。”他说,“作为青年人,就是要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夫妻俩学的是工商管理与会计,在他们看来,四年大学并没有白上:有了自己的企业,可以把管理思维融入进去。

徐宁说,“不少过去的同事羡慕我们现在的生活,也许以后,我们还会回到城市,但那时候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需要再做‘蚁族’了。”

不留恋北上广,大学生甘当新农民。陈争上的举动,代表了一大批大学生的意愿,回乡创业是青春激荡的结果,更是市场调节的产物。如果更多的“陈争上”用行动和事实证明了回乡创业的可行性,那么,这就不仅仅是一股小众实验,而会是浩荡的就业趋势。

市场细分的小行当

电脑普及、无纸化办公的时代,日渐式微的笔记本还有市场吗?去北京什刹海的兴穆手工店铺看一看就知道了--

这家由几个摇滚青年在2005年开起来的小店在著名的烟袋斜街上,店门前的台阶用丙稀材料绘上彩画,路人忍不住要进去瞧一眼。

这家店以“手工制作个性牛皮纸本”在小资人群中口口相传。上百种不同款式的手工笔记本是主打产品。封皮图案取材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青铜器图案、脸谱、书法剪纸等。材料是清一色的牛皮纸,颜色泛黄,古朴怀旧,麻绳与麻布成为装饰,初看粗糙质朴,细瞧十分精致。

几个人开始制作是纯手工,封皮图案手绘,装订也是手工,这样产量太低,后来逐渐形成分工合作、流水作业,而且改进工艺,批量生产,产量就跟上来了。

接下来的几年,南锣鼓巷、上海田子坊、乌镇女红街都陆续有了兴穆手工的分店,产品也从笔记本丰富到印有标语的搪瓷缸、书包、特色火柴礼盒等物品,成为城市角落的时尚元素。

兴穆手工用一张牛皮纸引领了笔记本行当的潮流。同样是一张纸,在济南人刘冬的手里,折叠纸飞机也玩出了大名堂。

1995年,刘东从青岛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进入一家设计公司打工,两年后结婚,2002年底,随着女儿的出生,刘冬也厌倦了多年的打工生活,渴望自主创业,他做过超市的休闲食品商,但是产品没有特色,忙活了一年,赔了几万块钱。

一个周末,为了哄女儿开心,他在家用纸折飞机给女儿玩,想不到,5岁的女儿非常喜欢。刘冬心里一动:我童年时喜欢玩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依然喜欢,能不能把创意转换成商品呢?

接下来的日子,刘冬一下班就钻进房间里搞设计。经过反复试验、折叠,在用掉了8000张A4纸后,刘冬终于设计出了几款简单的飞机模型,只需按照图纸上的提示,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折出一架漂亮的纸飞机。

为了验证市场,刘冬带着女儿到广场上“试飞”。纸飞机起飞、旋转,然后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降落。游玩的人们围了一大圈,一个中年男子颇有兴致地问:“这飞机哪儿买的?多少钱?”当得知是刘冬自己折叠时,男子当即就下了订单:“我要批发一些放到店里卖!”

刘冬找到一家激光刀模厂,定做了精密刀模,开始正式批量生产纸飞机。然后,刘冬又成立了纸飞机工作室,申请注册了“纸飞机”商标,开始了网络销售。

一家童趣影楼一口气订了2万架,印上公司LOGO和广告语,作为赠品送给顾客。2009年8月,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比赛全国总决赛在贵州遵义市举行,纸飞机还成了教育竞赛活动的指定专用器材。看着3000多名中小学生折叠着自己设计的纸飞机,刘冬内心的快乐和成就感无以言表。

2010年5月,刘冬的《超级仿真纸飞机》出版,图书一上市,就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乘着图书的“东风”,纸飞机顺利地打开了海外市场。

俗话说:百客买百货,百货对百客。三百六十行,每一个行当几乎都已经建立成熟的市场秩序,对于青年创业者来说,如何在“座无虚席”的市场中觅得一席之地?在细分市场中寻找机会不失为一个办法。

自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于1956年提出市场细分概念以来,市场细分的趋势席卷全球。不一定面面俱到,但是一定要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在大众化社会达到顶峰之后,中国人也开始步入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时代,兴穆手工便抓住了定制这样的商机,而纸飞机则在玩具市场做出了特色。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中国有足够多的人群,便有足够细分的市场,小行当称王,建立品牌,可能就赢得了创业先机。

上一篇:青年关注 第7期 下一篇:美国人就业别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