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茌平县2008~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时间:2022-06-22 05:13:47

山东省茌平县2008~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摘要 目的:为了掌握山东省茌平县手足口病流行现状,评价该县目前防控措施的效果,为今后制订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2009年、2010年报告发病人数最多,发病率较高,但其中5岁以上发病极少。结论:抓好健康教育搞好爱国卫生是目前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的手段,该县防控手足口病的措施切实有效。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健康教育 爱国卫生

为了掌握山东省茌平县手足口病流行现状,评价该片区健康教育、爱国卫生等目前防控措施的效果,为今后制订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2011年报告的手足口病进行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的流行病学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茌平县统计局。

统计分析:对茌平县辖区近4年的手足口病疫情及近几年采取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 果

疫情概况:4年间报告手足口病疫情2741例。所有病例多为散发,有部分聚集性病例,无病例爆发流行。发病率有所不同,报告发病率30.25~211.59/10万,最高年份2009年,报告病例1223例;次高发病年份2010年,报告病例1018例;发病最低年份2008年,发病病例170例。4年间发病率比较X2检验结果(X2=1144.5373,P<0.0001)显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最高的是2009年,然后逐年下降,可认为手足口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见图1。

时间分布:从时间分布看,不同年份间的发病人数的季节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显示P<00001),通过表2显示2008和2010年5~7月高发;2009年4~8月高发,4月份最高;2011年5~6月高发;总体为夏秋季高发,而2008年1~4月因尚未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而无病例报告。见图2。

年龄分布:从年龄分布看,5个月~31岁。发病主要集中在1~、2~和3~年龄组,这3个年龄组分别占总发病的36.37%、26.30%和14.20%;而8~年龄组4年内只有30例(1.09%)。发病年龄显示1~4岁的婴幼儿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发病最多的是1~2岁的儿童,各年情况相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显示P=0.0017),见图3。

性别分布:从性别分布看,男女性别比1.73:1,差异明显。(从发病例数的角度)发病者男性明显多余女性(X2检验结果X2=1.6797,P=0.6415),各年患者的性别构成无差别。见图4。

职业分布:从职业分布看,以散居儿童居多,发病1264例,占总发病例数的87.47%,差别非常明显(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显示P<0.0001)。患者构成中以散居儿童发病例数最多,幼托儿童次之,最少的为学生和其他。见图5。 地区分布:从地区分布看,历年来手足口病发病主要集中在振兴办事处,其中振兴的发病例数在每年均最多的(X2=152.2486,P<0.0001),其次为信发、温陈、博平、乐平。见图6。

讨 论

手足口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1]。在流行季节采取“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及早发现传染源,追踪密切接触者,采取重点部位、重点部门消毒等综合措施;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城乡清理“三大堆”,改善居住环境;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印制宣传单宣传教育广大儿童家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效地控制了该病在我县的流行。

时间分布:在这4年的时间里2008年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后,才开始病例报告;2009年出现1次高峰,流行维持了两年时间;2011年呈现下降趋势;由于手足口病潜伏期2~7天,发病呈现明显夏秋季高发的季节性。

年龄分布:从年龄分布可看出<3岁年龄组发病最多,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儿童为主,尤以<3岁儿童发病率最高[2]。这一点在茌平县近4年的发病情况上得到了证实。

性别分布:从性别分布看,发病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与他们顽皮生性好动、接触机会多等特点均有一定关联。

职业分布:从职业分布看,以散居儿童居多,这与他们的卫生习惯差、活动范围广及自我保护意识差均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调查过程中发现与看护人卫生习惯有着直接关联。

地区分布:从地区分布看,历年来手足口病发病主要集中在振兴办事处,这与该辖区流动人口密集,并且他们多从事务工、经商等,在城区租住临时房屋,居住拥挤,居室大多通风不良,接触感染机会增加,加之生活无节制、卫生习惯不良,这都增加了他们感染患病几率[3]。

通过以上分析,认为控制手足口病应采取以下措施:①控制传染源:对学校特别是托幼机构加强“晨午检”和缺课儿童追踪,流行季节基层医疗机构加强<5岁儿童发热、疱疹监测;对可疑患者及时转诊到定点医院,可早期发现,确诊手足口病患者,早报告、早隔离治疗。同时搞好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及早发现和控制“二代病例”发生。②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家长卫生意识,培养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控制该病发生与流行最好的疫苗。疾控基层人员要经常向人们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教育人们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应轻捂口鼻,饭前便后要洗手。经常晾晒被褥、衣物,餐具定期煮沸消毒,保持工作生活环境清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对人流量多的场所,定期对用物及空气消毒,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动切断肠道病毒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S].北京,2009.

2 韩秀珍,李化兵.手足口病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J].山东医药,2008,48(17):109.

3 山东省卫生厅《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手册》[S].济南,2010.

上一篇:LeTV开启云时代 下一篇:亚庇 盛夏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