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6-22 05:07:18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受用一生。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联系着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本文深入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1.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更为明显。在低年级阶段,教师习惯对小学生进行认字、写字等的训练,而忽视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不足,认为儿童只有初步逻辑思维,并不具有抽象逻辑思维等思维,这就导致语文老师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

2.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合理的提问学生

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提问,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教师针对新课改提出的理念和要求,增加了提问的次数,加强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要求。由于小学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够准确,不能抓住课文的关键,这样的提问反而使学生产生畏惧,对语文课程产生反感。所以,教师要学会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的提问。

3.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但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我们花费大量的经费和精力对教师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部分教师仍然对课改不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很多问题,例如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们在课改活动中也不断尝试,但不是抱怨学生素质跟不上,就是觉得教学条件还欠缺。一部分教师,特别是一些教学经验丰富而且教学实绩较好的教师,还是采用旧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当然只是考试成绩)确实好于同行,主要原因是现在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还是用分数在衡量我们的教师。因此,目前在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机械训练”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追求标准化答案,课后作业也是每个人都一样的。这种“千人一面”的教学尽管保证了教育质量发展的平衡性,但过于注重学生共性发展有悖于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4.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程知识量丰富,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老师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学生习惯了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在获得新知识时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授,甚至有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作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不仅得不到任何锻炼,而且还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在思维和智力水平快速发展的年龄段,学生没有及时培养起独立思考的习惯,到高年级后,在接受大量新知识时,思维水平不能达到所需的水平,这样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的障碍。

2.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调

大多沿用“一言堂”“满堂灌”的老教法,导致教师讲述多,启发少,多元交流更少;讲知识多而讲规律少,讲学习方法更少;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而全班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学生接受学习机会多而表达学习的机会少;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而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授课方式单一且以单向讲授为主,缺乏灵活多样的方式组合,教师授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而不顾及教学过程的科学性,缺乏对学生积极性地调动,很难让学生精力高度集中于教师的导向上。教师讲课讲得累,学生思维跟不上。课堂的课时目标不能够完成,所以大多老师留有很重的学习任务在课外,造成了课业负担重上加重,居高不下。

许多学校的语文课堂仍以板书和教材为主,老师上课时受到教学用具的限制,教学方法很难有所创新。但是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的年纪,新鲜的事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很多语文课堂中,教学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失去新鲜感,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3.过于关注书本内容,缺乏实践锻炼

小学生学习时间不断增加,课业负担不断加重,除了学校的学习外,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多学知识,赢在起跑线上。所以周末家长限制孩子的玩耍时间,为孩子报奥数、书法、音乐等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将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睡眠时间越来越少,课间运动和社会实践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小学生在娱乐、家务劳动及课外活动时间等方面都远远低于国外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不仅身体素质不达标,而且缺乏实践动手能力。

4.教师备课不深入

我到学校听了一些老师的课后,常常课下把老师的教案拿来看。看到教案后,感到奇怪的是老师们写的教案与所上的课是背道而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是老师们把教案当作一种摆设,把写教案当作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因此,备课时钻研教材蜻蜓点水,浅尝辙止,理解不到位,研究不深入。

三、小学语文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1.将学生置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只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小学语文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教育要求,既传授知识与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的被老师灌输。

2.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与他们保持沟通交流是进行教育的基础环节。

3.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教师授课不能过分地依赖教材,盲目跟从书本,死读书,读死书,不单单是对语言文字、思想内容的把握,而且要解读语文教育课本对学生所具有的发展意义。

4.了解每个学生,才能更好的教学

学生作为教育教学对象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贯穿始终,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状况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前提。对学生潜在能力状态的分析,就是对学生的解读,主要有对学生己有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了解。

5.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要基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和能达到的预期授课目标效果,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让每个学生掌握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喜悦感和兴趣,脱离书本又根于书本,先活学,才能学活。

四、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效率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育理念过于强调老师的威信和地位,老师居高临下的态度严重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交流, 课堂气氛也十分沉闷,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许多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却不敢大胆地说出来。 久而久之,抑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只有处于自由轻松的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积极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只有这样,学生和老师之间才能建立起信任,学生在课堂上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近些年,我国大力倡导构建创新型社会,这一社会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从小学教育抓起,不重视创新性教育的小学教育是落后于时代步伐的。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用旧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过去老师过于强调答案的统一标准性,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标准答案,想象力无法发挥,无法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锻炼。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普及,老师应该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尊重爱护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对学生的新奇想法,老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及时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理还不成熟,他们渴望被认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表扬和肯定。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表扬,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在表扬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肯定和评价,对学生的异想天开、发散性思维予以一定的保护。老师的肯定可以促进学生自信心和创新精神的提升,可以温暖学生的内心,无形中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积极的教学环境,不仅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还能提高课堂活跃程度。

4.科学合理的布置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语言能力,使他们进入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也要以此为目的, 过去机械式的重复练习只能满足应式教育的要求,无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所以老师要有计划地布置课外作业,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读物,书读多了,学生的见识也多了,视野也开阔了,对于书中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可以很好地掌握, 而且好的阅读材料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

五、给小学语文教育的建议

(1)加强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强化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地位。

(2)语文课程的评价要对语文学习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进行综合评价。除采用传统的测试和作业外,综合采用各种评价手段。

(3)充分发挥语文教育中人文因素对学生精神领域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审美理念的培养。

(4)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置应更多考虑城乡差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

(5)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变“满堂灌”为主动学习。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系统的设计,都应有利于推进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6)各级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大教育投资,尤其是现代多媒体方面的。教师也应积极参加现代技术手段的培训。

(7)把继续教育体制与终身教育观念纳入到教师培训培养当中,确保教师队伍现代化。

(8)强化教育科研地位,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

(9)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于福海.小学语文教育: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2]黎茂涛.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3]袁丽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0,17

[4]吴忠豪,丁炜,杜弘,张益.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热点概述(上篇)[J].课程.教材.教法,2007(09):99―123

[5]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途径 下一篇:浅谈市政工程土工试验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