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高人”

时间:2022-06-22 12:25:59

民间有“高人”

我家小区旁边就是十字街头,街头有一株硕大的黄桷树,巨伞般的树冠遮蔽了很大一块空地。空地上有一报摊,准确地说就是一大块塑料布扯开铺在地上,卖当天的报纸和时尚杂志。城市里早已不准摆地摊卖报了,到处都建起了漂亮的报亭,但这个地摊却例外地生存了下来。当然,地摊的主人也不是普通人――不要想歪了,他们没有什么背景,却是残疾人,夫妇俩,一个半痴一个聋哑,以前好像就靠卖报纸为生,现在大概还有低保吧。因为肢体智力残疾,所以不像正常人那样猴精猴精的,保持了那么一些淳朴,地摊周围或站或蹬或坐(主人的长条凳子)了一圈人,报纸任翻,杂志任看,仿佛免费的公共阅览点。要在那些漂亮报亭,不要说站着不动白看半天报纸杂志,你多翻几下,主人都会拿眼瞪你,多站一会,主人就会问:“你买不买?”,逼你要么掏钱,要么走人。

习惯了,每天都有人蹭报,有的一坐就是一上午,主人憨憨的,也不说什么,其实买一份厚厚的报纸才五毛钱。说也奇怪,那么多人白看报纸,竟然销量还可以,据说每天报纸的销量是附近报亭的好几倍。可能是主人不经意的宽容大度聚集了人气,来看的人多,买的人自然也就多了。耽误不起时间,又愿意花五毛钱的,毕竟是多数。

看报的人多,自然就有议论,且大多围绕着当天报纸头版头条,有柔声细语的,也有情绪激昂的。记得那年台湾选举,好像是不赞成李登辉上台的声音很多,报纸通栏标题火药味很浓。有个中年妇女,胖胖的身躯,挥舞着报纸,激愤地喊:“他台湾敢独立,不是他说了算的!”真是身在最底层,心在最高层。

看报的人中老年人居多,经济状况估计都不是很好,(否则老来蹭报?)按当今阶层划分,应该是社会底层。虽说是底层,虽说文化程度低,但不等于见识不高。想当年,有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村夫农妇,登堂入室把报告做得头头是道,令很多文化人汗颜。这不,今天我就领教了,听到了一段高论。

中国飞速发展三十年,经济总量已经跻身世界前三(美国第一,日本第二),但我们的工资排名竟然是世界第一百五十九位,比大多数非洲国家还低。而且这个工资水平还是国家统计的社平工资,大多数低工资没有被列入统计,否则平均工资水平还会更低。迫于国际国内压力,提高劳动者工资成了当今迫在眉睫的事情,因此有了官方“工资倍增计划”出台,各地都在嚷嚷要给劳动人民加工资。报纸上连篇累牍地说这事,于是,有了蹭报人的纷纷议论――

“这下好了,国家要给咱们涨工资了!”

“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要看涨多少,涨几十块钱,顶个屁用!”

“涨几十块也是涨呀,已经十年不涨工资了!”

老年蹭报人,略微抬起头,眼睛从老花镜上方看过去,问:“你们是摩配厂的吧(这里摩配厂多),问问你们老板,给不给你们涨工资?”

“报纸都说了,老板还敢不涨?”

老年蹭报人:“报纸能保证摩配老板赚到钱?摩配老板赚不到钱,拿什么给你们涨工资?”

众人默然。

老年蹭报人:“你们的工资(摩配厂等)社平都没有统计进去,你们的老板要自己赚钱来发工资。哪能政府喊加工资就加工资?又不是国家机关公务员,说涨就涨。”

众人愕然。

“那不又是空欢喜么?”“嘿嘿,有点道理,像赵本山的忽悠。”“机关公务员还涨工资?的不让老百姓活了!”“我们真的就没有希望了吗?”

老年蹭报人悠悠的眼光扫视众人:“也不是说涨不起来,要看政府真心不真心了。不真心,那就是说说而已。真心,就可以把工资涨到你们头上。你看我们退休工人,不是也在涨工资么,哪来的钱?政府掏的腰包,关键是看政府愿意不愿意把真金白银掏出来。”

众人恍然大悟,满怀希望。

老年蹭报人:“话说回来,政府的钱哪来的?给你们涨个一百二百,米就要卖到五块钱一斤了。(现在老百姓吃的米二元左右一斤)”

像被戳破了的气球,众人蔫了。

“说来说去,还不是空话?×××(开骂了)”

老年蹭报人:“还是要看政府真心不真心。要真心,下死命令:从现在开始,不要把路面挖来挖去;不准新修政府办公大楼;不准开会就发电脑;不准按级别喝老窖茅台五粮液抽天价烟;不准没事到巴黎纽约去团购;不准配高档车开高价修车发票。不准……不准……”

老年蹭报人:“什么‘以前也不准,现在也不准,下面不听!’那是上面没当真。官是谁封的?――上面。下面不听?摘他的‘顶子’他听不听!当官的最怕什么?还不是头上的‘顶子’。政府下决心要办什么事情,什么事情办不下来?!八百万军队都打得垮,这些歪风邪气算什么?”

不要以为高居庙堂就可以睥睨一切,民间自有高人。姜太公以前还只是个钓鱼的呢。

题图/前瞻/罗格

上一篇:新闻会(九) 下一篇:功能,悄悄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