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排放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究

时间:2022-06-22 10:10:27

基于碳排放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究

摘要:通过分析《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结合我国碳排放和碳生产率的现状来研究我国低碳发展之路,并且根据碳排放和碳生产率的区域分布情况具体给出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量;碳生产率;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碳排放量发展现状分析

1、碳排放量的核算

本文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参考樊友良的《江西碳减排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均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类能源为直接对象进行计算的。

2、我国碳排放量的发展现状

由分析可知,我国碳排放量在1990-2011年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在2002年之前碳排放量的增速较缓,而在2002年之后,碳排放量明显上升,到2011年已经达到216504.6万吨,相对于1990年的64683.64万吨,翻了3.35倍。如果碳排放量继续以这样的速度增加下去,势必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不同省份的现情出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各省在2010年碳排放量的情况来看,山东省的碳排放量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大约有24080.86万吨,占到总量的10.08%,继而是山西、河北、江苏、河南、内蒙古、辽宁和广东,这省份的碳排放总量已经占到52.35%。因此,从碳排放总量来看,这省份是减少碳排放量首先要考虑的重点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首先从这几个省份着手。另外,从我国2010年的碳排放区域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碳排放量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因此,从大的方面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北方地区应该是我们优先考虑整治的区域。

二、我国碳排放强度现状分析

1、碳排放强度的核算方法

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GDP的碳排放量。

2、我国总体碳排放强度现状

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碳排放强度从1990-2011年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从1.2.1碳排放量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碳排放总量是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此处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大幅度提高。其中,在1997年之前,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尤其明显,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期间的碳排放总量相对低一些;而在1997年之后,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十分缓慢,这主要是随着碳排放总量的大幅度增加,我国经济水平也明显提高。

从各省在2010年碳排放强度的情况来看,宁夏的碳排放强度高于其他省份,继而是山西、贵州、内蒙古、新疆、甘肃、陕西、黑龙江和辽宁,这九个省份的碳排放强度已经占到51.69%。因此,从碳排放强度来看,这九个省份是减少碳排放强度首先要考虑的重点区域。另外,从我国2010年的碳排放强度区域分布的情况可以看出,碳排放强度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北部地区,东南部沿海地区较低,呈现北高南低、中高两边低的特点。因此,从大的方面来看,北方地区应该是我们优先考虑整治的区域。

三、用碳生成率反映的经济发展现状

1、碳生产率的核算

碳生产率是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它与碳排放强度呈倒数关系。

2、我国碳生产率的发展现状

由1990-2011年碳生成率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碳生产率一直在不断增加,根据它的定义可知这正好与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相反,这也说明单位碳排放量的产出水平逐步增加,间接地表明,在一定的环境承载能力下,产出水平相对原来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提高碳生产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可持续发展。

从2010年我国各省碳生产率的情况可以看出,北京市的碳生产率高于其他各省市,其次是广东、上海、福建、浙江、江苏、广西、江西、湖南和四川,这几个省市的碳生成率达到了53.44%,这些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发达,并且以第三产业为主,致使其工业能耗较低;另外,宁夏、贵州的碳生产率极低,这主要是其经济不发达,并且许多高能耗工业企业都搬迁到这些省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针对不同省份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四、用碳排放量和碳生产率的综合区域分析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把省份划分到不同的象限(以横轴表示碳排放量,纵轴表示碳生成率):

第一象限:表示高碳排放量和高碳生产率,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和江苏这三个省份;第二象限:表示低碳排放量和高碳生产率,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广西、江西、重庆、上海、福建、湖南、湖北和四川这些省份;第三象限:表示低碳排放量和低碳生产率,主要集中在海南、青海、安徽、云南、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和陕西这几个省份;第四象限:表示高碳排放量和低碳生产率,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河南、辽宁和内蒙古这几个省份;

在第四象限的省市是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重点,因为它们的碳排放量高,尤其是山东省;而且其碳生成率极低,也就是说地区生产总值相对来说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当然,接下来可持续发展从低碳着手的话,也不能一味的发展这些省份的经济,同时还应该降低其碳排放量,双重效果才是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第二象限的省市是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对象,因为它们的碳排放量相对很低,并且其碳生产率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省市大多以三产为主要的产业而不是工业,其能耗固然不高,并且大量的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不断带动本省市的经济快速发展。

五、从低碳的角度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当下必须要走低碳发展道路,不同的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人文发展状况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来研究每一个省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下面我们结合以上分析来给出政策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面对目前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高耗能行业必然是首先进行限制发展的重点对象,而且必须对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省市进行优先治理,如山东、河北、河南和辽宁等,对高耗能行业进行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并引进先进技术、科技和研发人才,大力推进高能耗、低效率到低能耗、高效率的转变。就如河北是一个钢铁大省,必须在大力发展我省经济的同时对钢铁产业进行转型和升级,实现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在进行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如节能环保产业等,而不是简单的对高耗能产业进行转移。就比如,北京市在节能减排的发展过程中把许多工厂转移到我省的曹碑店等地,这些高能耗工业将对我省的低碳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在今后发展我省经济的过程中要大力引进高技术、低能耗产业,这要才不违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引入清洁能源、发展低碳技术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大力降低煤炭、石油等的消耗才能从根源是解决碳排放问题,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可以引入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来替代传统能源。另外,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樊友良.《江西碳减排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12.

[2]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R].科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互联网开放平台的著作权保护规则研究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建设乡镇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