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分类及获得途径

时间:2022-06-22 09:37:15

浅谈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分类及获得途径

摘要:本文从不同角度将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进行分类,分析梳理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获得的途径,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更新和完善,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的公平。

关键词:教育均衡 教育公平 教师 教育教学知识 类别 获得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力与他教育教学知识获得的多寡厚薄密切相关,厚积才能薄发。作为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了解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结构分类,在此基础上,知晓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获得的途径,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一、教育教学知识结构分类

在“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中,认知者是教师,被知体是教师自身所知道的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知识。从构成来讲,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包括影响教师观念和行为的系统的认知和体验。以教学活动的空间要素为分类维度,将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分为五个方面:

1、意义性知识——为什么教学

教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教师不但要有明确的短期教学目标,还要有清晰的长期教育目的。在教学活动中,“为什么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起着定向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

明确“为什么教学”,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师能否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能否全面、准确地掌握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价值、意义等知识是影响教学活动质量高低的一个必要前提。

2、本体性知识——教学什么

“教学什么”就是本体性知识,它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也是教育教学活动本身的意义所在。

本体性知识是指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这类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内容组织的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师从阅读材料、课堂、老师及其他的经历中获得的有关某一学科的知识,主要是指学科的事实、概念、学科的程式及相互联系、学科中产生和确立命题知识的方式和方法、学科知识的信念,形成学科的知识理念等知识。学科内容的知识主要指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学科的主要概念、方法与学科性质的知识与信念。内容组织的知识主要指教师对教材的知识结构、逻辑体系等的横向、纵向的认知与把握。

3、主体性知识——谁教学谁

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要掌握“教者”(自身)和“学者”(学生)的知识。

在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既要掌握学生阶段性发展的共性特点,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既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于学生的知识”主要是指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全体学生的群体特点和个别学生的个性风格、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既包括学生特点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知识。在学习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指学生学习具体的概念要具备什么知识,在学习中会在哪些领域出现学习困难。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他们往往因各自的教育思想、业务水平、教学经验、生活阅历、文化底蕴及兴趣爱好等不同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培养和运用不同的教学风格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教师的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的特点(性格、气质、能力等)和教学风格的认识,对自身知识结构的认知,对自身教学效能的感知,以及对自己认知的认知,并根据认知特点如何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等等。

4、策略性知识——怎样教学

策略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特定的内容和特定的学生,在课前或者在课中根据特定的情境制定教学活动的若干方案,并根据当前形势发展选择某一更适合的方案进行实施。

(1)关于教学背景或者教学情境的知识,指对教室、学校、家庭、区域、国家等可能影响教学活动成效的知识。这种知识既有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的宏观环境的环境,也有教室层面、个体层面的微观环境的知识;既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与教学活动有关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知识,又有政治盼、经济的、文化的、科技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社会生态环境的知识,还有精神的、心理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心理环境的知识。

(2)关于教学的普遍性知识,主要指超越各具体学科而普遍适用于各个学科的一般性教学知识,它包括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学习的基本原理,涉及如何设计教学、如何实施教学、如何总结教学的知识。

(3)关于特定学科教学的知识,主要指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面对特定的教学环境、特定的学生,教师将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相融合而生成的对具体课题、问题等内容如何组织、呈现、表达的知识,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才会取得更好效果的知识。它是教师教学知识的核心部分,既是教师特有的、影响教师教学活动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学科教师与学科专家、教育专家的不同之处。

5、评价性知识——教学得怎么样

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要有评价自己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知识,即评价性知识。评价性知识主要指教师所具有的关于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结果的肯定与判断的知识,并能根据评价反馈对教学活动作出及时改进与调整的知识。

以上五种知识的区分主要是以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逻辑的。意义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动因和起点,它解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和价值问题;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与材料,它解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问题;主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它解决了“教”和“学”的对象问题;策略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手段,它解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案问题;评价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效果的检测和反馈,对教学活动起着促进、激励、导向等作用,它解决了检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是否达到目的这个终极问题。

二、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获得途径

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获取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宏观外部的因素,也有微观内部的因素。在此,借助相关调查分析结果将获得途径进行梳理,在分析影响教师教学知识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指出教师教学知识的来源:

(一)作为学习者的经验

教师在接受正规职前培训前作为学习者的经验,也即工作之前的经验,还包括学校、家庭及其他日常生活情景所获得的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经验。

(二)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就是为了给未来教师提供足够的教育教学知识,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丰富完善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结构内容。

(三)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主要是教师所接受的正规的即有明确目的的专业培训,可以是学历培训也可以是非学历培训。

(四)有组织的专业活动

有组织的专业活动主要是指由教研组、教导处等机构组织的一般性会议、研讨会、课堂听课等组织活动计划。

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反思等行动研究及后来的经验;与同事的交流和向老教师学习、观摩;以及职前在大学及师范教育中获得的“教科书知识”与“职前知识”等都可以帮助教师获得自身所需的教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向明.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方法 下一篇: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