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生活童心飞扬

时间:2022-06-22 08:30:12

体验生活童心飞扬

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需求,是一种内需,一种内驱力。因此,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学生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如何使学生达到“认真作文”的状态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入手。

一、选择写作内容,顺应学生需求

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于是每个人笔下的生活也是千姿百态。因此,不要一味地以“法官”的眼睛去审视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作为写作的素材。什么都可以写,哪怕学生写一天的“流水帐”,那也是他一天的生活。只要生活存在,就有“倾吐”的权利。“一件事物,你知道得清楚的,一个道理,你明白得透彻的,一个意思,你思索得周到的,一种情感,你感受得真切的,这些都是你自己的东西。”作为老师要时时鼓励学生这样做,并走进学生的内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让他们倾吐心中的积蓄,放胆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可选择《我的烦恼》、《我爱……》等这种表达学生内心情感的题材,这样学生的感情得以流露、宣泄,有话可写,享有情趣。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在他人眼里是个好孩子,能有所贡献,那我们不妨在家庭作业中布置一些家政服务,协助父母做家务,了解父母的工作状况等,使学生在温馨的环境中体验生活,热爱生活,那《我长大了》、《我的生活指导老师》、《给父母的致谢信》等这样的题材应运而生,学生希望得到家长的肯定,这种内需驱使他们力求出色。

二、自由表达情感,再现情景真实

南表达自己情感需要出发的写作比仅仅从描摹生活需要出发的写作更为深刻,对写作的意义也了解得更为透彻。因此,教师不适宜给学生的作文定中心,应关注他们能搜索的生活素材。学生需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与心绪,那只能出于他个人的需要。泰戈尔说:“激情是鼓满船帆的风,没有风,帆船就无法航行。”在学生写作前,应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望,“唤醒”他们的体验意识,珍视他们独特的视角。例如为了写春雨,我与学生去校园各个角落看春雨,听雨声,去戏雨,学生在雨中别有一番滋味。如不去体验,学生就不会发现毛线衣上的雨像一层白糖还是甜的,头发变白了,雨丝钻到脖子里痒痒的,不会发现绿叶上的雨滚落到另一片绿叶上还发出“啪”的轻响,不会听到读书声,更不会想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会看到雨中小花伞不停地转动,飞溅的水珠闪亮四射,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体验后学生写起来是那么顺心顺手。有孩子告诉我,他写作文时感到似乎又在雨中玩耍了。又如学生写烧菜:我把菜倒进油锅,“嚓啦”一声,油锅的“巨响”吓了我一跳,我赶紧按爸爸的话,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拿着锅铲翻动青菜。谁知,一铲下去锅翻了,吓得我手忙脚乱,大叫爸爸爸爸,爸爸闻声赶来看到我的狼狈相,一下乐了,说:“我是叫你扶着锅的耳朵,不是叫你捂着自己的耳朵!”爸爸的好友王叔叔大笑不已,弄得我一脸尴尬。正是学生的亲身经历、体验,学生的情感已沉浸在回味中,沉浸在自由表达中,渗入了字里行间。

三、宽松表达方式,随时随境记录

既然写作是表达情感的需要,是倾吐见闻的需要,可以随便写,可以随时写,那么一切都应该是自然的。生活的自然再现、情感的自然流露,应该如泉水“滔滔汨汨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是非常澄清的”。于是写作(非文学创作)似应无章法可言,更多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对于小学生作文更应该是如此。在这方面,应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又使学生无拘无束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释放了自己真实的情感。我们可以请学生备《个人写真》、《社会拾真》集,分别记录个人生活中的事情、感受、社会见闻及随感,每周轮流交流,允许保留个人秘密,并请班委点评,激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四、选择写作时机,不断锻炼文笔

每周2节定期作文课的安排,从作文意义的本意出发,不够科学。叶老说:“咱们学习写作,也要像说话一样养成习惯。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错过需要写作的机会,便是自己对自己的禁遏。一回错过,两回错过,禁遏终于成功;于是,你觉得一支笔有千斤般重,搜尽肚肠你觉得没有东西写的,你不会写作了。”多么透彻的写作心理分析!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的良好写作习惯,那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的。同时我们也要给学生宽裕的时间写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不要总是“今天布置作文,明天立马就交”。我们要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养成习惯。把一天中的要事记下,把白天来不及写的有价值的东西一一记录。这小小的日记,不仅培育了学生的情思,锻炼了文笔,积累了材料,更养成了“思考、审视、坚持”等人生必备的优秀品质。一学期8篇的作文练习量是无法达到“认真作文”状态的。“多读书、多写作”是许多人总结的成功经验。大脑同四肢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写作当然也不例外。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上一篇:浅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下一篇:宋词中的低吟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