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支持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的思考

时间:2022-06-22 06:17:22

银行业支持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的思考

一、银行加大支持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力度主要措施

(一)及时跟进,寻求支持对接

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后,农行湘西分行将文化产业列入重点支持行业,与州文化管理部门及时进行沟通,了解全州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规划和文化产业情况,并深入文化龙头企业调查企业生产经营及融资需求状况;工行湘西分行按照省分行部署,对全州文化产业进行了详细市场调查,了解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资金需求情况,收集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项目信息,研究制定灵活的行业信贷政策,为金融助推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建设奠定基础。

(二)增设机构,提高服务能力

为提高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工、农、中、建四大国商行纷纷在吉首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核心区、土家族和苗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以及芙蓉镇、里耶古镇等名镇设立营业网点或自助银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积极恢复空白乡镇网点,近三年来全州银行业共新增营业网点和自助网点25个,金融空白乡镇由25个减少到目前的11个。同时,银监部门还积极引荐资本雄厚、管理先进的股份制银行到湘西州设立新型银行业机构,2010年长沙银行控股设立湘西长行村镇银行。湘西州四大国商行、邮储、农发、农信社、村镇银行等种类相对齐全的银行业机构体系为湘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金融服务支持。

(三)创新服务,满足多元需求

一是加强文化信贷专业管理。为支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各银行业机构制定了《文化产业信贷管理办法》,成立了文化产业信贷队伍,开展了专业技能培训。二是创新文化信贷产品。工行湘西分行、农行湘西分行根据“文化旅游业”、“现代传媒业”、“民族文化演艺业”、“文化休闲娱乐业”和“民间工艺文化业”等特点,推出了著作权质押贷款、收费权质押贷款、版权质押贷款、最高限额授信等产品,满足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多元融资需求。至2012年末,湘西州银行业文化产业贷款余额6.52亿元,比年初增加3.45亿元,同比增长23.51%。信贷投入的增加,有效支持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二、制约银行业支持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的因素

湘西州银行业对民族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虽然在持续加大,但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融资需求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据湘西州文化管理部门测算,全州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规划建设“一区、二带、三点、四园、五基地”项目资金总需求在100亿元以上,银行信贷可直接介入的项目却很少。

(一)民族文化市场开发程度低

虽然湘西州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财力有限,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投入不足,加上高端市场策划、营销人才匮乏,对消费市场定位不准,文化资源整合不力,民族文化市场开发程度低,不能实现开发与保护良性互动,达不到“开发促进保护,保护有利开发”目的。湘西州文广新局、建委、民委、教委等部门在民族文化保护开发工作中没能形成合力,不能将民族文化与民族建筑、民族演艺等元素很好融合,导致民俗村镇低水平重复建设,民族歌舞原始、简朴,没能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民族文化进行整合、升级与创新,不能突出神秘湘西文化魅力;民族工艺品生产多以零散手工作坊为主,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民族文化人才大量外流,大批优秀民族歌舞演艺人才流失到张家界、贵州镇远等周边地区。

(二)民族文化企业孵化功能弱

目前,地方政府控制民族文化资源,为搞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积极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单位一般为文化局、旅游局等事业单位,有的是地方政府临时组建的公司。由于文化保护的公益性,项目主体的特殊性,加上文化资产的特质性(资产通常是难以准确估价的创意脚本、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具有较强的非物质属性),民族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难度大,对文化企业的孵化功能弱。湘西州民族文化企业“小、散、滥”问题突出,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低,没有大规模、高水平的大中型文化骨干企业和产业链完整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对文化产业的带动和辐射功能不足。同时,中小文化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差,多为粗放或家族式管理的民营企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财务制度不健全,盈利模式不清晰,经营和财务管理监督难,难以符合银行的信贷准入条件。

(三)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差

一是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由于经济基础差、地方财力弱、民间资本不活跃,湘西州信用担保机构起步晚、数量少、规模小。目前,全州只有3家信用担保公司,且只有1家正常运转。对民族文化企业而言,融资不仅面临资本额小、风险控制能力弱、资信等级低、缺乏充足抵押物等问题,而且还存在效益难预测、社会公益性强、经营周期不确定等特殊困难,与担保公司开展合作难。二是文化产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湘西州各级文化管理部门还没建立银企文联席会议制度,没有按投资风险级别建立文化产业投资项目库,不能全面提供融资项目有关资产评估、项目论证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资料,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交流平台缺失。三是社会诚信意识差。湘西州司法环境不佳,对失信企业和个人惩治不力,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多家省级银行业机构视湘西州为高危地区,对其实行严格的信贷控制,至2012年末,全州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6.05亿元,不良率达7.66%。

三、促进银行业支持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的建议

(一)加大民族文化市场开发力度

地方政府部门要转变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理念,做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并重,实现“保护利于开发、开发促进保护”目的。要加大民族文化产业投入,确立一批民族文化重点保护项目,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地方财政同时安排配套资金,努力培育一批上规模、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骨干企业;积极培养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完善文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引进高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智力支持;促进文广新局、教委、民委、建委等单位的横向联系,加大整合民族文化保护智力资源;拓展文化产业融资渠道,按照市场运作方式,鼓励各种市场主体多渠道参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基地建设与商业开发,推动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整合,不断增强旅游文化底蕴,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旅游效益,促进民族文化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开发。

(二)提高民族文化企业孵化功能

地方政府要加快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民族文化“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文化管理部门只需负责民族文化保护规划的编制,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可通过招标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运作。同时,制定优惠文化产业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以及外商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企业的联合、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进一步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培育一批实力雄厚、成长性好的大型文化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三)改善民族文化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地方政府要建立民族文化保护融资风险分担机制,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对民族文化产业项目融资进行担保,有效解决文化企业可抵押资产少、无形资产评估难、担保信用度低等问题,促进银行信贷资金与民族文化产业对接,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二是搭建文化产业融资平台。地方政府要定期举办银行、企业和文化管理部门联席会议,交流文化产业状况、文化产业项目进展、银行信贷政策等;文化管理部门要分级建立《民族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库》,方便投资者和银行业机构了解文化产业融资项目,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地方政府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严厉惩治失信企业和个人,培养公众良好的社会诚信习惯,支持银行业依法维权,进一步增强银行业机构支持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的信心。

上一篇:财务报表舞弊的预警信号 下一篇:构建职工与公司的命运共同体是保险公司深化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