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道

时间:2022-06-22 05:45:17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道

【关键词】 数学教学;高效课堂;课

前准备;教学情境;教学

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1―0081―01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每位教师都应该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一是充分研读教材。教师要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要对照新课程标准,通读所教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二是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在领悟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要高质量地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作业的常规要求。三是充分的教具、学具、课件准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

例如,教学“统计知识”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很多水果,你们选出其中最爱吃的一种吧!”接着出示苹果、桃子、梨、橘子、葡萄、香蕉、西瓜的水果图片,学生看到水果图片,纷纷说自己喜欢吃什么。这时笔者让学生统计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这样很自然地引入课题,而学生必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1.重视探究学习。新课标强调,探究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为了能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个道理,笔者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结果发现:用小棒摆出三角形后,只能余1根或2根,不可能余3根。通过动手操作和教师的适当指导,学生很快理解了“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2.重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3.检查反馈,精讲点拨。通过检查反馈,精讲点拨,可以帮助学生解惑,同时还能指导学习方法,弥补知识欠缺。这一环节既是“补差”的过程,又是“培尖”的过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此过程中有所提高,获得应有的发展。

4.巧设练习,巩固提高。课堂作业要难易适度,作业量要适中,题型应既有必做题、选做题,又要有思考题。教师要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学生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哪些学生需要课后“开小灶”,使课外辅导更有针对性。

四、及时、适当的评价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

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对同学或自己课堂学习的情况作中肯的评价。教师可以用掌声、语言、手势、表情,也可以发放小奖品来鼓励做得好的学生,使他们日后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会,以及打算如何改进,使他们在比较、反思中发现问题,学会思考,进而有所收获。

上一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四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