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异物82例的内镜处理

时间:2022-06-22 12:18:17

摘 要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的效果。方法:利用胃镜,取出吞入上消化道的各种异物。结果:82例吞入异物的患者,在内镜下取出80例,2例失败。结论:取出误吞的异物,办法可行。

关键词 上消化道 异物 内镜处理

1992年3月~2001年9月收治因上消化道异物而行内镜检查患者82例。其中2例因器械故障及患者极为不合作而失败,余下80例异物均在内镜下取出,共取出108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82例,男58例,女24例。年龄6个月~72岁,56例6个月~36岁(68.3%)。因食管或贲门疾患致食物性异物存留17例,误吞8例,故意吞服47例,肠蛔虫10例。吞入异物至胃内镜检查的时间1小时~1年。

方法及应用器械:术前详询病史并常规X线胸腹连透,必要时摄胸腹片,证实有异物后即作紧急内镜检查,并做好取异物的准备。术前常规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1.0mg。小儿剂量酌减,采用1%地卡因咽部喷雾局部麻醉,其中小儿用氯胺酮全身麻醉。82例病例中,除4例小儿全麻外,余78例均为咽部表麻。为便于取出较大异物,应尽可能用管径较大的前视内镜。本组应用GIF2T-10型纤维胃镜通过咽部/食管/胃/十二指肠进行异物取出。同时应用器械:大检钳/鼠齿/鳄嘴/三爪/圈套器/网篮等取出器将异物取出。

结 果

82例见到异物共108件,位于食管17例(18件),胃内59例(83件),十二肠壶腹部及降部6例(7件)。82例中,有2例异物(打火机及刮胡刀片)因治疗用器具故障及患者极为不合作(还不同意全麻)而未取出外,其余均由内镜取出全部异物,内镜取出上消化道异物的成功率98%。取出异物最长30cm,直径最大2.0cm,所有病例在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讨 论

关于上消化道异物处理的原则,内径取出的有关技术问题,认为早发现、早治疗,取异物时要动作轻柔,不能取的不要硬取,以免硬物造成穿孔。笔者根据现有经验,考虑到吞入的异物绝大多数均可经内镜安全取出。因此在处理上更应采取积极态度,即对就诊的患者,原则上应立即进行内镜检查并做好试取准备。对可能经内镜取出者,不必等待其自行排出,或剖腹手术取出。在内镜检查前禁食纤维性食物,X线检查不要吞钡,否则内镜试取时会增加困难。如根据病史及检查,估计可能已全部或部分穿出消化道的异物,禁止在内镜下试取。

异物直径大于2.0cm,异物已嵌顿,异物锐利,直径大于所用内镜的直径,或多件异物,小儿患者不合作等,要采用全身麻醉。内镜应尽可能采用大直径型,如异物一端直径大而锐利,另一端较小而光滑,则吞入时常自光滑端吞入,进入胃内后,光滑端常在远侧。而取出时最好要光滑端先引出,这就需要异物在胃内调头。如长度大于10cm在胃内调头则甚为困难。长条形状异物圈套套取位置离一端不要超过1cm,否则在退出贲门时常有困难。异物退出时,异物端部位尽量接近内镜头端[1],不留空隙,否则内镜头端部已经退出食管,而异物端部仍在食管。此时退出,可损伤食管入口部。取蛔虫时要挟住头端,最好用扁宽治疗器具取,防止细丝把虫体切断。

总之,取异物时如果操作不当,造成严重损伤、穿孔,后果不堪设想,但只要操作过程熟练、细心,就可以避免并发症发生。对伴有黏膜及腐蚀性糜烂、溃疡者,术后要给予抗炎、抗溃疡药及黏膜保护剂,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曾明新,曾斌,陈淋英.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下诊治.中国内镜,1999,5(4):36.

上一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内科疾病诊断分析 下一篇:小肠破裂的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