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几点思索

时间:2022-06-21 08:59:04

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几点思索

【摘要】数学一直是基础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在中职教学中,数学教学却成了教师的老大难。这就要求我们中职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并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

【关键词】中职学生;数学教学;自信心;多媒体课件

数学一直是基础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既是学生学习现代化知识、了解世界的一门工具,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专业的理论基础,它是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必不可少的一门科学。但是在中职教学中,数学教学却成了教师的老大难,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我对中职学生这一特定人群的教学方法有了自己的几点思索。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自律能力差,比较淘气、厌学,没有自信心,很多都是从初中、高中分流来到中职学校的,心里已经打下了“我不行”的烙印,再加上功底差,看到自己和别人在数学方面的差距,就更缺乏自信,总觉得学习数学没有头绪,事倍功半。

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提高自信心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当他们真正建立起自信之后,学习数学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有很多。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可以有的放矢的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归纳总结典型题,每道典型题之后附加几道相同类型的练习题,这使得他们学习起来特别有信心;把一些复杂的证明、计算可适当删除或简单处理,增加一些适应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的题目,这样学生做的也就更得心应手了;理论联系实际,每节课我们都要想办法和实际相联系,学生感觉熟悉,自然做起来信心倍增,比如学指数函数的时候,我就联系实际让大家算银行的利息,结果同学们算的可快了。教师还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优等生,可以把难度较大,将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留给他们做;对于中等生则要稳扎稳打,把每节课的内容完全消化掉;对于稍差一点的学生,根据基础不同给他们做一些难度相当的典型题,使他们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让他们有所得。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和表扬,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而实施的教学活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课本,而多媒体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多媒体课件。有了多媒体课件,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它将一些复杂难懂的概念非常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要表达的意思也更加清楚流畅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课堂的效率。比如以往学次函数的图像,老师都要在黑板上进行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才能画出它的图像,用的时间长,学生很不耐烦,可是现在,我们可以用电脑直接演示,大屏幕上先出现直角坐标系,然后依次出现一组点,最后计算机用光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只需几秒钟,学生就清楚的了解了二次函数的图像,然后我们移动这些函数图像和x轴,y轴形成交点,学生可以立刻说出交点的坐标,清楚、直观、省时,而且这些动画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改变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点拨的作用,通过创设情境,抛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变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更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定义一节中,我先用细胞分裂的例子引出课题,每个细胞每次分裂为2个,那么一个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的关系式是什么?经过充分讨论学生很快得出了关系式;接着我又引出一个放射性元素不断衰变的例子,通过讨论学生又得出y与x的关系式,之后我又引导学生:这几个关系式之间有什么共同特征呢?最后指出具有这种共同特征的函数叫指数函数。通过实际例子,学生自己总结出了指数函数的定义,对定义的理解也加深了,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四、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要让其学好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必须带领他们对初中阶段的知识进行复习甚至重新讲授,特别要注意加强初、高中知识间的衔接与过渡。例如,在讲二次函数的时候,先复习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以及二次函数的定义;立体几何部分内容中的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需要复习初中阶段的线线平行与垂直等知识;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证明时,先给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公式及证明。

总之,中职学生数学底子薄,没有自信心又缺乏学习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努力探索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新方法,新路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的有价值,我们的付出才会为学生们所接受。

参考文献:

[1]高金岭.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1999.

[2]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探讨 下一篇:对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