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类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思考

时间:2022-06-21 08:03:28

平面设计类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思考

1课程基本状况

传播学平面设计类课程通过对AdobePhotoshopCS5软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各种图片、照片等进行修饰修改;能够设计制作不同风格的广告及海报作品;能够制作各种标签、卡片以及组织VI设计等,是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对审美观念及艺术理论的培养至关重要,如果仅要求学生对软件熟练掌握还非常不够,还应要求学生能够真正设计出具有创意及视觉美感的作品。因此,以卷面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是片面的,容易使学生陷入“死学”,进行考试方法改革显得至关重要。

2考试方法改革的措施说明

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可以采用下面模式替代卷面考试来进行评分:阶段性作品(1)×30%+阶段性作品(2)×50%+作品说明书×20%=总成绩阶段性作品(1)将在学生期中阶段布置,要求运用已经学到的工具及技巧进行固定选题的设计与制作,此次作品为学生中期学习效果的检验。阶段性作品(2)要求学生综合运用Photoshop中涉及的所有技巧和工具进行主题海报及广告的设计与制作,要求以系列作品的形式呈现。此次作品作为综合学习效果的检验。作品说明书要求对作品(2)进行详细说明,包括主题及构思的阐述、制作步骤的详细罗列、学习经验的总结和制作体会。要求学生详细并真实阐述,以期使教师了解其作品的构思创意及操作步骤,帮助教师检验其原创性,并且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现实依据。

3考试方法改革的具体实施环节

环节一,带领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布置阶段性作业前,教师应搜集大量同类型优秀作品,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分析与鉴赏。要求学生对优秀作品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探讨,激发学生运用艺术思维积极思考,主动接收优秀作品中的经典创意方式。同时,教师对优秀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的技术操作进行演示,使学生学习更丰富的技术效果。最后,教师对平面设计原理、色彩构成原理、构图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总结,以使学生从实践回归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环节二,带领学生对自己作品进行创意构思、画面构图及色彩定调并互评。布置阶段性作品的具体选题及要求后,指导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创意、构图、色彩基调等进行思考。要求每位学生阐述其构思,并提出技术策略以及将会遇到的问题等。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构思的互评,以期集思广益,并通过团队的力量解决技术问题。同时,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指导,对团队中作品进行点拨,并解决技术难题。环节三,对学生制作过程进行一对一指导。要求每名学生在制作时限内至少与教师一对一沟通两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及时指出学生作品中构思、构图、色彩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对其操作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同时对操作问题和失误进行总结,为下阶段的教学方法和进度的调整提供依据。环节四,对学生作品进行审阅评分。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答辩会。要求每名学生对作品主题和创意构思进行口头阐述,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答辩形式,检验作品原创性。教师在答辩会中对学生作品进行打分工作,以增强给分工作的公开性和公正性,结合作品成绩和答辩成绩给定最终成绩。环节五,阶段性作业的总结工作。将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评,意在激发学生荣誉感和进取心,充分调动积极性。在讲评中,使学生从他人的失误中获得经验教训,并吸取他人之长。将普遍出现的操作问题进行规范演示,使学生充分完善上阶段学习的内容,为下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4考试方法改革的综合效果

第一,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与学。通过阶段性作业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重新对自己的技术进行审视。设计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平时在课堂中无法遇到的技术问题,通过教师一对一地指导和演示,使学生非常有针对性地学习,也有利于教师随时对整体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手段,制定出更有针对性,更适合这个教学班的教学计划。第二,更加综合公平地考核学生能力。在考试方法改革后,学生可以在轻松自由的设计环境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我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平面设计技巧以及对软件的使用能力完全展示出来。另外,作品答辩会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检验作品的原创性,并极大增强了课程成绩的真实性和公平性。第三,极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专业能力。学生在作品设计过程中,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点拨指导,在头脑风暴式的思考方式下,极大激发了其创新思维;其次,学生在从思考到收集素材再到实际操作,完全需要自己动手,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作品制作需要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理论,如平面设计理论、色彩理论、构图理论等,因此,本次考试方法改革实际上还起到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作用。第四,作品质量极大提高。考试方法改革后,与以往学生考试作品相比,有几大明显优势:其一,考试作品由于时间限制,缺少创意;其二,考试作品因题目统一,雷同严重,缺乏自我风格,而考试方法改革后的作品,主题不一,鲜明且风格各异;其三,考试作品绘制和调色方面都相对粗糙,学生以完成作品为目的,而考试方法改革后的作品整体画面都比较细致,学生以完善作品为目的。

作者:宋琳琳 姜笑君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上一篇:热流道注射模具设计浅析 下一篇:平面设计色彩管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