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写作教学的途径探讨

时间:2022-06-21 07:55:3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写作教学的途径探讨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学生泛舟于学海的“双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告诉我们: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来促进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将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方面来探讨如何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写作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途径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紧密,通过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来促进写作教学质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一、语文老师以课内阅读促教初中写作基础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几乎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是各种文体的典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文章作为例子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来从中积累好词好句,同时融入写作知识的传授和感悟,小到一词一句的品味,大到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的领会,使学生汲取其构文、行文、成文的方式和技巧,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写作能力。

另外,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蕴含的内涵,在讲解课文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文章内容,体验文学的美。如《谈骨气》这篇文章,教师在讲解时应当让学生联合实际感受骨气的含义,引导学生建立有骨气的意识,为以后的写作提供感情基础。

再者,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如学习了课本某一篇小说中的语言、动作、环境的描写,就可以用片段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因为大多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比较弱,自我构思行文的能力没有形成,所以仿写是相对好的一种方法。

如学习了《绿色蝈蝈》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仿写自己喜爱的动物。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如在课上随机挑选一些同学,让他们朗读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别的同学评价或老师评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写作知识的理解运用,又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老师在此过程中要不吝惜赞美之词,对学生写得好的地方要大加赞扬,使学生尝到甜头的同时激发写作的兴趣。

二、借课外阅读增教初中生写作能力

语言的积累和铸炼,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酵、沉淀、生成”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学生只有在阅读足够多的作品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只有积累足够丰厚的材料,才能达到“下笔成文”的境界。所以学生仅凭课内的阅读量是不可能达到极致的,必须向课外扩展。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课内引向课外,例如学习《乐府诗集.长歌行》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更多的关于勤奋的诗句,例如颜真卿《劝学》中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诗句。有条件的还可以多举办一些课外活动,例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读书活动周等等,促使学生去接触课外读物,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另外,营造读书氛围。老师要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和评价作品,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写作是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方便交流的需要,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利用阅读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亲近自然,认识社会,感悟人生,激起学生内心倾诉和表达的欲望,主动用笔写心里话。

再者,交流阅读成果。每个学生阅读的课外书都不尽相同,定期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成果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不仅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保持一种写作的兴趣,还能让学生从别人的阅读成果中发现其他著作的“诱人之处”,继而激发阅读欲望,如此便会进入一个良好的读写循环,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最后,推荐美文好书,指导阅读方法。课外书浩瀚如海,有精华也有糟粕,初中生阅历尚浅,没有辨别好坏的能力,而且很多初中生尽管读了很多课外书,但感觉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在于其“学而不得其法”。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例如哪些书适合精读,哪些又适合略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进行勾画,圈点,写眉批,评语等,做读书笔记时,把信息分门别类的记录下来(科技、历史、军事……),这样就能有效而快速的积累语言材料。教师平时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或他们感兴趣的好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辨别书籍的好坏。

三、阅读教学促进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适当的质疑。例如可以从环境出发,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质疑,比如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评价时,要紧紧结合这个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同一个历史人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后人对其形象的评价可能不同。在阅读中的质疑,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还能教会学生一种思维方法,让他们从阅读到生活,形成一种反思、批判的思维方式,言由心生,自然有话要说有话要写。

【参考文献】

[1]钟垂兰,熊富生.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语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2]王延清.写作与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1(53)

[3]黄友胜.探讨初中语文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4)

(作者单位:拉萨江苏中学)

上一篇:初中牛津英语新课教学中导入方法初探 下一篇: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