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路布局对城市商业发展水平的影响

时间:2022-06-21 07:30:46

浅析道路布局对城市商业发展水平的影响

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水平与众多因素息息相关,宏观至该市GDP总量和产业结构,小至购物场所中售货员的平均素质都有可能对其商业繁荣程度造成影响。那么,一个城市的道路布局与其商业发展水平间是否也存在着某种联系呢?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浅析。

城市道路系统按照其平面形状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方格形系统、放射形系统及放射一环形组合式系统。此外,还有三角形、六角形、鱼骨形、枝节形,以及结合地形自由布置的各种形式。基于众多案例,现代城市规划者普遍达成共识,三种城市道路系统对于城市运行而言各有优劣。

方格形(棋盘形)道路系统有利于交通流的调节,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可以有多条路线可供选择。交通受阻时,可以改变行车路线。直线式道路施工方便,有利于建筑布置,街坊也比较整齐。小方格道路网的缺点是道路分工不明确,交叉口太多,影响车速。方格形道路网不适用于地形复杂的城市。

放射形系统的特点在于用道路沟通区域中心之间的联系,街道笔直,以广场为聚焦点。城市各主要区域中心之间的交通路线最短,但处在聚焦点上的广场的交通则比较复杂:被道路分割的不规则形状的用地不利于建筑的布置,应用广场作为组织建筑群体的中心,构成完挺的几何形图案,在构图上有强烈的向心作用。

放射环形组合式系统可以视为放射形系统的改良,千道由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并且沿着城市的周边建设同心圆式环路,两者结合形成道路网。辐射形干线是联系市中心区和地区的走廊:环路主要担负横向交通联系,并把外来的交通量均衡地分配到各放射线路上。放射环形道路网结构不适用于小城市。

就常规认知而言,采用放射型道路系统的城市,由于布局其中的广场的核心作用,更容易形成繁华的商业中心。戴高乐广场是法国巴黎的主要广场之一,也是凯旋门的所在地。戴高乐广场位于塞纳河以北,是12条主要道路的交汇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向东南延伸通向协和广场的香榭丽舍大街,香榭丽舍大街西段长约1180米,是商家云集之地,街道两旁布满了世界各地的大公司、大银行、航空公司和餐馆,现在它更成为一个国际知名品牌的汇集之地。

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及其周边街道卫星地图

相较于放射性道路,方格形道路系统更能突出区域整体上的平衡感,强调对称与和谐。然而并不是说棋盘格的道路布局不能形成繁华的商业中心,西安作为13朝古都,城市整体风格沉稳、凝重,内城街道无不是横平竖直,整齐划一的“棋盘格”。然而这里却孕育出钟鼓楼、万达广场等知名商圈,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定位各不相同,从高档奢侈品商场到平民百货,以及与之配套的金融、餐饮、娱乐等业态,西安城铸就了永不衰落的商业童话,

西安城市中心地图

由此可见,城市商业中心的繁华程度与采用什么形状的路网布局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商业中心的形态也并非一定要像巴黎戴高乐广场一样“向心”――实际上位于广场中心的是名胜凯旋门,而非大型购物中心。在很多方格形道路系统城市中,一个交叉口往往也能成为区域的商业中心,如北京西单,作为北京市核心商业区之一,西单商业街南起宣武门,北至新街口,而最繁华的一段就是以西单地铁站所在的十字路口为中心的一小片区域。

那么,道路布局对城市商业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何处呢?笔者认为是道路的通达性所致。城市规划理论认为,城市商业中心往往是区域内标志性的、有活力的建筑群,要求城市道路能够高效地为该区域带来人流,即较高的可通性和可达性。

石飞等学者指出:通过通,顾名思义是要求交通流能够顺利、高效地通过某一道路,强调的是“通”。为了满足“通”的需求,道路和道路两侧用地应尽量少发生或不发生关系,以避免驶入驶出交通流对通过通的影响,相反,另一类为出人通,或称集散通。它的功能不在于“通”,而是道路与道路两侧用地发生和吸引的交通量之间的满足关系,即“达”。“通”和“达”是一对矛盾,在实现道路功能时,二者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不同等级道路的通达性能是有差异的,不能混淆。交通量对通达性的不同需求决定了道路功能存在着通达性的差异。而我们认为:从微观角度上讲,道路的“通”和“达”确实互为制约,但从构成城市商业中心的角度来说,这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较高的可通性和可达性都能有助于将人流高效率地运送到商业中心。换句话说,商业中心要求周边道路既满足该区域在城市宏观层面上的可通性,又要求其较小范围内的可达性。

北京是我国立体式交通的典范,众多的高架桥为城市交通提供了很高的通过性,然而纵观北京的知名商圈,没有一个位于高架桥林立的快速路边,人们往往通过地铁或快速公交等方法到达该地(可通性)。这正是因为商业中心包括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和停车场地,要求其周边道路车道宽度较窄、车速较慢,消费者可以从附近方便地到达该处(可达性)。

理想的商业中心应该由高等级道路与城市其他组团相连,其他地区的居民可以通过高等级道路快速到达商业中心附近:同时商业中心周边的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和步行者的便利,以及停车场地的布局,使附近的自费者可以从各方向经较短的行走距离来到商业中心。国内外商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其路网布局多为方格式(棋盘式)与放射一环形相结合的形式:从宏观上设立一个城市中心与若干城市副中心。由直线形高等级道路或环路将它们连接起来:同时在商业区的细微处布置精致的街道,作为大型商业中心向居民区过渡的区域,这片区域通常承载专卖店,餐馆,酒吧等小型零售业态――从而在空间上构成完整的,有层次的商业体系。

城市商业的繁华程度与该区域交通的发达程度是成正比的,这一点已被城市规划者普遍认同。综上所述,如果一片区域能兼顾道路的可通性与可达性f如引入地铁等快速交通来解决通达性间的矛盾),或在二者间找到某种平衡,则更容易在该处形成商业中心。城市规划者在进行新城建设或旧城改造时应当对所规划商圈附近的道路进行合理规划,避免道路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对商业中心造成负面影响。

上一篇:通用汽车重返华尔街之鉴 下一篇:中国PE投资市场备受各路资本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