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活起来!

时间:2022-06-21 05:38:52

三分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活起来!

【摘要】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入新课而设计的过程,它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为什么每堂优秀的公开课,总有一个让人难忘的三分钟?我觉得导入很重要,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本节课的导入和展示,导入是思维的起点,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导入成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就会相应提高。下面我想谈一谈小学教学课堂中的几种导入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关键词】三分钟数学课堂活起来

一、激趣导入

1、在童话故事里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数学教学中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童话、创设轻松愉悦、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件有意思又有趣味的事情,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创设了一个充满趣味的“猴妈妈分饼”的故事:一天,猴妈妈把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吃,她先把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给了大猴子1份,二猴子看见了,嚷着说:“1份太少了,我要2份。”于是,猴妈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份,给了二猴子2份。三猴子一看,急着说:“我最小,我要3份。”猴妈妈听了便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了12份,给了三猴子3份……当学生们被生动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时,教师设问:“小朋友,你知道哪知猴子分得多吗?猴妈妈这样分公平吗?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满足猴子们的要求的?如果四猴子要4份,猴妈妈该怎么样分呢?”

由此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探索,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快乐的听着故事,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享受着学习数学知识带来的快乐。

2、在快乐游戏中导入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经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

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我以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扑克牌24点”游戏巧妙地引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扑克牌里的数学信息在一分钟内摆出一道四则运算的算式,结果必须是24。展示算式时,我让学生把组成的算式读给同学们听。当读出“13加上3乘2的积再加上5等于24”时,我故作奇怪地问:“扑克牌里没有13呀,这个13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字母K可以表示13,也就是说字母可以表示数,揭示课题,一蹴而就。

二、谈话导入

教师选定谈话的主题,以轻松的谈话拉开数字序幕,交流中或是唤醒学生对相应知识和经验的回忆,为新的知识的建立提供支撑,并引发学生对新内容的探索;或是利用自然生成的教学资源展开交流,引入即将学习的内容。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教师询问:“同学们,关于圆的知识你们都了解了哪些?”学生们踊跃说出:“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r表示,直径用d表示”、“同一个远离,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并且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圆的半径和直径决定了圆的大小”……教师又问:“关于圆,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吗?”学生们纷纷表达出自己想要了解的方面,如圆的周长怎么求,怎样求圆的面积等等。教师随即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圆的周长吧!”

三、情景导入法

教师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喝现象为数学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以此建立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内容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进行研究,并从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创设聪聪和明明秋游野餐的情境――铺在草地上的桌布上摆放着4个苹果,2盒牛奶,1个蛋糕。引导学生帮助两个小朋友分一分这些食物,这个情境中既有学生熟悉的生活情趣,又暗藏着认知冲突。学生先分苹果,很快得出每人2个,再分牛奶得出每人一盒,最后分蛋糕,得出每人半个,也就是 个。创设的情境不断的激活了学生生活经验,再问题的发展中,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从整数自然过渡分数。

五、设疑导入法

1、课前设疑,激趣导入引发认知冲突。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新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再学习内容与求知欲心理之间不断制造矛盾,当学生为这个矛盾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看准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设疑”,打破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退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例如:教学《10的分与合》时,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先给大家变个魔术。”说着拿出一个黑色的装有玻璃球的口袋,说:“这是个有魔力的袋子,因为不管小朋友从口袋中拿出多少颗玻璃球,它都能告诉老师剩下的个数。”然后,我就请学生代表上来拿球,我装模作样地把口袋贴紧耳朵听了听,立刻报出了剩下的个数。倒出来一数,果然不错。第一次成功后,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脸上都带着好奇的表情,争着要求来拿球。第二、第三次后,学生们渐渐明白,“哦,原来来是知道一共有十个玻璃球,那么我只要学会了10的分与合,不是也能变这个魔术了嘛?”

带着这个愿望,学生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最后人人都能成为了“小小魔术师。”

教师准确把握新知识的成长点,再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摄抑制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此时学生积极思维。

2、课中设疑,主动探索,突破重点难点

课中设疑一般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把它们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教师再编制这些问题时,要多动脑筋。首先难易要适中,如果设疑过难,易使学生产生是失败的体验而丧失学习信心;难度过小,又往往使学生感到乏味,对问题不感兴趣,调动不起学社探索的欲望,其次要尽量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使学生以听到问题,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时,不仅仅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印象格外深刻,更使他们领略到成功的欢愉,并能充满自信的去迎接下一个挑战。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开始时的三分钟导入设计的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三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影响整个教学的成败。导入就好比开船的船夫,若它有很好地掌舵本领那么即使是一只不怎么精致的小船,它也可以很好的驾驶它,使之合二为一,成为一个亮点。让我们珍惜这宝贵的三分钟吧!一起唤醒那沉静的课堂,注入鲜活的血液,让我们的孩子爱上这片知识的海洋!

上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下一篇: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