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6-21 05:22:02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新潜能的开发培养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师创新的教。只有教师创新的教,学生创新的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教师创新谈几点体会。

一、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学习的大潮掀起很长时间,但是平时教学中教师真正能创新教学的有几人?最多我不过是在搞创新教学活动的时候,上几节创新学习的课,让上其他老师来“欣赏”而已,而平时还是老一套,按照考纲,按照知识点去照本宜科。课堂虽然有学生提问思考,有讨论,但最终还是引导学生朝老师的既定的方向,既定的答案上走。创新的学习搞形式,走过场。

教师要树立创新教学意识,最重要的要消除名利思想。很多学校考核教师仍然以学生考试成绩为重要标准,很多教师就害怕创新教育而影响自己调资晋级,这样造成了口头上的创新教育,骨子里的应试教育。

搞创新教育影响学生考试成绩,是教师不该有的顾虑。事实上,语文教学中搞真正的创新教育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课堂师生民主、和谐、生动活泼,学生学习语文有兴趣,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活动中会主动地去组织语言积极发言,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对于说和写的最终目的。

二、个性化教学目标的设置

基础教育教学大纲都规定了各个年级和各个学期单元的教学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只是学生可以达到的平均水平。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己的特殊情况的,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生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

自然,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以新教材为依托。传统的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目标的设置比较的单一化,不能体现出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新课标颁布以来,要求全方面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为契机,教师在阅读教学的目标设定中,要以个性化为基础,向多元化方向拓展,增强学生的语文应用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最终目的。

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不是要脱离具体的教材教学环境,而是在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下,按照国家的基础规定,首先确定一个全体学生普遍要求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然后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从学生具体的认知能力、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具体的情感基础出发,制定符合学生具体特点和发展方向的教学目标。

例如,我们学校采用的是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在七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童趣》,这是一篇短小但是富有趣味性的小文章,学生自己阅读时,也感到非常的有意思。

在这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我在第一堂课,首先贯穿的是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着重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在第二课时,我设置了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环节,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

比如,课文中涉及了在弹丸之地的香港,孩子们是怎么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娱乐”的,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香港小朋友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称得上是“童趣”的活动,然后,结合自己的童年和平常玩的游戏,让学生自己思考、比较自己和香港的小朋友在娱乐活动中有哪些不同,指出自己经历的“童趣”的优点和香港小朋友们童趣活动的优点,有没有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随后,在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现在高楼林立的社会,人们之间的隔膜越来越深,很多小朋友在自己的家附近都找不到一起玩的伙伴,这是因为什么?

这样一些列创新型问题的提出与回答后,就基本上实现了本课的个性化教学的目标,不仅让学生开放了思维,而且对于学生的社会认识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创新设计课堂结构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很多教师都沿袭旧有的模式:引入—解题—作者及背景—分段分析—归纳主旨和写作特点。近几年很多教师也提出了创新教学的课堂模式。我认为教学中不能有固定的模式。“模式”是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从这一概念就可以知道“模式”就不是创新,是依样画葫芦。有模式的教学课堂,天天一个样子,教师死板,学生枯燥乏味,激不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是浪费,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是贡献。”创新的课堂结构应根据具体的课文,根据学生的认识而定。总的原则是便于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创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就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设计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能激起学生求知欲的教学过程。

《庄周买水》这篇寓言式的杂文,写作背景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的“官倒现象”,介绍这一背景,最好是在学生了解了寓言故事情节后,归纳寓意之前才做介绍,而不是在刚上课之时,因为寓意与时代背景联系紧密。

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就通过分段来达到目的。这一做法也是机械死板的,其实有些课文并没有明晰的结构框架。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课文内容时,不一定由前到后逐一的进行,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如《读伊索寓言》一文,前三段是作者读《伊索寓言》后的感想评述,难句较多。后面是作者从另外的角度理解《伊索寓言》的九则故事,相对说易理解,教学时就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从读懂文,中引用的寓言人手,再根据寓意理解作者的评述感想,这样学生理解作者写作目的就要容易得多。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新之地……”语文教师的创新应是全方面的,还有教学方法的创新、作业设计的创新……不一而足。

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观念转变,增强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教育观,教师才可能创新教法,也才能培养出创新的学生。

上一篇: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认识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排比的使用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