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

时间:2022-06-21 03:52:5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

[摘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主体、客体、中介和环境各要素的功能,具体包括开发教育主体的积极性、激发教育客体的能动性、增强教育中介的吸引力和提高教育环境的熏陶力,几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路径

[作者简介]张国茹(1976- ),女,内蒙古赤峰人,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党校办公室副主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北京 1016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华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党史素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048-0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中介和教育环境等基本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联系和矛盾运动的过程。

一、开发教育主体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主导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发挥主导性作用。这种主导性的发挥要涵盖三个方面:即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认识及其行为的引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据以调控自己的组织行为和教育行为。①如何开发教育者在这几方面的功能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要考量的问题。

1.主管部门与人员的重视。教育主体功能的发挥与重视与否有直接关系,主管部门与领导重视是充分激发教育主体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高校党委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优秀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工作,始终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重要位置,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氛围、培养队伍、创造条件。

2.多层次机制的完善与保障。首先要完善激励机制。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激励机制是激发教育主体积极性的直接因素。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生活待遇,扭转人才流失的局面,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内心感到成就感。此外,对于工作优秀教师提供继续深造和升迁的机会,把思想政治工作成就作为考核人才的重要标准。其次要完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之间,思想教育工作者与学校专业教师及行政管理者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协调,避免工作重复和资源浪费,同时覆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个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完善选拔培养机制。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包括:一是专业素质。既要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社会经济和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国国情,又要掌握一定的社会学、法学、教育心理学、人才学、领导科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二是能力素质。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三是职业素质。要树立“政治、大局、责任、服务、健康”五种意识,对工作做到“热心、安心、细心、尽心”。②要达到这样的标准,要把一些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的人才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中,同时,重点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道德素质。

3.教育者自身素养与观念。教育主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必须通过教育者自身的崇高的理想、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来吸引受教育者,从而达到教育目的。除了提供一系列外在条件外,更重要的是教育者自身要自我提升、不断进步。首先要加强自学,不断在知识上充实自己,能够深入浅出地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其次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做一个有理想、讲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态度端正、追求自身价值的人。最后是提升对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身心投入。

二、激发教育客体的能动性

大学生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有思想、有意识、有意志并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受教育者。因此,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即大学生们内在的能动性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1.提高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它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定的政治保障、正确的价值导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和谐高校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稳定的校园环境。③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个体政治、道德、法律、价值观念社会化;可以引导个体化解社会化过程中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促进心理状态的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可净化环境,消除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生成积极因素,为个体社会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思想政治教育还促使个体具备优良的个性特征,使个体自觉能动地社会化。④但实际上,大学生往往根据自身好恶来判定思想政治教育对自身价值的大小,降低自身的参与积极性以及教育实效。因此,大学生应该从自身角度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自身的重要作用,从内心认同和接受,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中。

2.知行合一。知行不一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与灌输、说教的教育模式密切相关。当前,大学生中基本普遍存在知行不一甚至知行对立的现象,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最大困惑,也是社会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停留在认知层面,与思想道德实践相分离,使思想道德的理念不能内化而付诸思想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知、情、意、行融为一体的整体德行,造成了其全面发展的障碍。近年来,大学生中不断出现思想滑坡、道德失范现象,是他们的认知与情感、行为相脱离造成的。因此,大学生需要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的基础上,将其真正内化为自身的情感和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增强教育中介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载体和方法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媒介和连接体,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体因素和物质基础,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充实教育内容、丰富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法,切实增强教育中介的吸引力,更有效地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充实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内容至关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现实与长远相结合,紧跟时代潮流和现实形势,不断用先进的、客观的、生动的内容加以充实。具体而言,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实进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需要把贴近时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容充实进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进性;需要把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的内容充实进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除了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教育以外,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意识教育、生命关怀教育等,这样就能不断改变教育内容的单一、呆板和空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吸收率。

2.丰富载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丰富教育载体和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这些传统载体,需要进一步发挥其作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面对面的知识互动和情感交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言传身教的效果。对于传统的与大学校园生活紧密联系的传播媒体,如报纸杂志、校园广播、板报专栏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画面、贴切的内容,增强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扩张力和吸引力。对于作为当代学习生活重要方式的新兴传播载体,如网络、手机等,需要充分利用其传播快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灵活开放等优势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握传播媒体的主动权,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占领主阵地,将弘扬主旋律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3.创新方法。方法是取得实效的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适当的方法和途径有助于工作目的的实现,相反,方法不当或手段落后,事情则会事倍功半,没有实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目标、对象的发展变化,教育方法手段途径也需要相应的改进和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灌输,强调共性,受教育者多被动接受。随着时代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多地采用启发疏导的方法,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在以理服人的基础上做到以情感人,这样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和渗透力。

四、提高教育环境的熏陶力

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从网络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净化网络、美化环境和文化校园来提升大学生教育环境的熏陶力。

1.净化网络。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净化网络环境已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课题。除了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力量外,高校本身也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有所作为,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净化的网络环境。这就需要高校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监督、做好网上舆论引导、拓展主题网站的阵地、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动权、建设网上道德信息库等,净化网络环境,提升网络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2.美化环境。学生身处校园,能够远离各种喧嚣和干扰,享受到美好环境带来的身心愉悦。可见优美的校园环境在教育上蕴含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德育功能。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需要加强对校园环境的美化工作,科学进行教育环境的创设,通过合理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布置、环境卫生等的改进与提升,同时远离噪声、加强绿化、涵养花草,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陶冶、激励和感染,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育人阵地。

3.文化校园。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外,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大学生的成才也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能够浸入学生心灵深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营养。因此,建设人文校园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应有之意。高校需要建设良好的学风,用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有所成;建立良好的教风,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境界影响学生;建立良好的校风,从思想品位、文化精神、行动导向、价值追求等诸方面积淀学校的文化氛围和良好风气,熏陶学生。总之,高校的人文环境能使大学生感到尊重、信任和激励,有助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使校园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注释]

①宇阿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三个必备要素――基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考[J].传承,2009(8):64.

②杨建超.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4):80.

③王宁辉,应若平.谈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四大作用[J].科技资讯,2010(35):134.

④李晋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导向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1):108.

上一篇:学校引领型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自我调适